摘要:眼下,2025年“春风行动”正在火热开展。面对一场接一场的线上和线下招聘活动,求职者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积极投递简历,交流求职意向。“春风行动”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就业市场的真实模样。
眼下,2025年“春风行动”正在火热开展。面对一场接一场的线上和线下招聘活动,求职者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积极投递简历,交流求职意向。“春风行动”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就业市场的真实模样。
让求职者“如沐春风”
春光正好,时不我待。2月5日,在常德市湘西北人力资源市场,2025年常德市“春风行动”现场招聘活动火热进行。
“今年‘春风行动’最重要的就是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为企业实现‘开门红’添把火,为困难群体就业尽份心。”常德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春风行动”期间,当地将持续组织20余场招聘活动,促进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
从高校到产业园区,从商圈到夜市,从火车站、地铁站到小区、街道……记者注意到,春节前后,全省各地把“春风行动”作为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出系列特色服务举措。
“当前是农民工换岗求职高峰期。我们已部署开展2025年全省‘春风行动’,集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高招聘效果,各地还组织开展了“就业访民情”“入企拓岗”,了解就业失业情况和用工需求,有针对性举办分行业、分领域、高频次、小规模专场招聘活动。
除了“送岗位”,“送政策”也是“春风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沙市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支持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发挥创业带动作用,形成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链式服务体系,更加突出政策协同。衡阳市拓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就业岗位,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深化劳务协作,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强化数字赋能和基层治理,提供更具灵活性的就业服务,畅通重点群体就业渠道。
邀才企“双向奔赴”
大年初七,湘潭市九华经济开发区华云科技的新材料车间内生产正酣。
春节后,企业要加大马力生产赶工期,把时间抢回来,把产能赶出来,把市场需求满足起来,而这背后,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
为助力企业迸发新动能,确保用工上“不掉链子”,“春风行动”期间,湘潭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了“技能人才进企业,企业高管入校园”的才企“双向奔赴”活动,积极搭建用人单位和专业技能人才高效精准对接桥梁,助力企业招才引智,促进高技能人才充分就业。
“专业对口,其实对求职者和企业都有好处。专业匹配度高,员工更能发挥专业特长,干起工作来更容易出成绩;对企业来说,则可以节省培训时间。”华云科技负责人刘胜强说,“目前,随着信息、沟通手段的不断丰富,找‘对’工作和找‘对’人的交集正变得越来越大。”他建议,求职者在找工作前,一定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等现代信息传播工具,多查阅正规信息发布平台,从而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其实,为了找到“对”的人,今年“春风行动”中不少用人单位也是实招频出,除了广泛发布用人信息,更推出了高薪和完善的福利待遇。
湖南凯之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年薪30万元招聘精通无人机技术的工程师。该企业招聘负责人佘佳莉表示,“专业技能型人才”已成为他们选人用人的高频词。“技术人才是我们公司的核心力量,现在一些新的产品研发,全部都需要技术型人才对接。技术和品质上去了,才能为我们装备类相关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理性与务实成为主流
2月4日,在长沙市雨花区的一场招聘会上,来自望城的汪亚丽与招聘人员经过细致的交流后,愉快地提交了简历。汪亚丽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在沿海城市工作,月薪在1万元以上,如今选择留在本地就业,考虑的是就业成本和日后的生活成本、社会资源。
透过今年“春风行动”,记者看到许多求职者就业观念更加理性与务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看待就业市场,不再盲目追求高薪、高职位,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先就业,后择业”成为许多求职者的共识。一位应届毕业生说:“现在找工作不容易,我先找一份能积累经验的工作,等以后有了更好的机会再考虑跳槽。”同时,求职者们也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等因素。
“通过参加‘春风行动’招聘会,让我们看到了2025年就业市场趋势。”一位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告诉记者,从就业地域来看,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仍然是新增就业的主阵地。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等省份,经济发展较为活跃,企业众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杭州、武汉、成都、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凭借良好的发展前景、丰富的生活资源和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该负责人表示,对于求职者来说,要认清形势,提升自身能力,调整就业心态,抓住新兴行业发展的机遇,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对于企业来说,也需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只有求职者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就业市场中实现双赢。
来源:中人社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