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春天,二哥娶了隔壁李家村的张月红当媳妇。大嫂模样周正,性格温柔,又能干家务,是远近闻名的好姑娘。二哥能娶到她,全村人都说是老李家祖坟上冒青烟。
人们常说,有些缘分需要用一辈子去懂。而我,用了整整十五年,才明白大嫂为什么会在改嫁前寄回那箱旧衣服。
我叫李长河,今年45岁,在渭南县城开了家小超市。说起那个让全村都议论纷纷的”李家二哥”,就是我亲哥。
1998年春天,二哥娶了隔壁李家村的张月红当媳妇。大嫂模样周正,性格温柔,又能干家务,是远近闻名的好姑娘。二哥能娶到她,全村人都说是老李家祖坟上冒青烟。
那时候,乡里人结婚,讲究的是红火热闹。二哥的婚礼办得特别隆重,请了整整二十桌酒席。大嫂穿着鲜红的嫁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至今还记得,她坐在那辆红色的金杯面包车上,掀开盖头的那一刻,全村人都惊叹她的美。
可谁能想到,这看似圆满的婚姻,却在十年后走到了尽头。
刚结婚那会儿,二哥和大嫂过得挺幸福。二哥在县城砖厂开叉车,每月能挣一千多块钱。大嫂在家侍弄几亩地,养了两头猪,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里人都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但是好景不长,婚后两年,大嫂一直没有怀上孩子。起初大家都以为是时候未到,可随着时间推移,流言蜚语渐渐多了起来。婆婆开始唠叨,让大嫂去医院检查。那时候农村人思想保守,大嫂硬是扛了一年才去县医院做检查。
记得那是2001年的秋天,我陪大嫂去医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医生说大嫂输卵管有问题,需要长期治疗。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
从那天起,大嫂变得沉默寡言。婆婆的唠叨越来越多,时不时就提起要二哥再找一个。二哥却始终站在大嫂这边,说什么也不同意离婚。他每月省吃俭用,拿出大半工资给大嫂看病。
2003年,村里通了有线电视,电视剧《渴望》特别火。我清楚地记得,大嫂总是一个人坐在堂屋里看电视,看到刘慧芳被婆婆刁难的情节就偷偷抹眼泪。那时候,我就觉得她和剧中的人物何其相似。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村里人渐渐习惯了这对无儿无女的夫妻。二哥依旧每天骑着那辆破旧的永久自行车去砖厂上班,大嫂还是默默地操持着家务。表面上看,一切都很平静。
2006年春节,一件意外的事情打破了这种平静。村里来了个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说大嫂克夫带衰,二哥要是不离婚,这辈子就要倒大霉。婆婆信以为真,天天在家里哭闹。
二哥却像变了个人似的,第一次对婆婆发了火,说就算砸锅卖铁也不会离婚。那段时间,他每天都骑车带大嫂去县城,谁也不知道他们去干什么。
直到2008年秋天的那个晚上,一切都改变了。那天晚上下着大雨,大嫂突然收拾了一个箱子,说要离开。二哥跪在地上求她留下,可大嫂只说了一句:“对不起,是我耽误你了。”
第二天一早,大嫂就坐上了开往浙江的长途汽车。临走前,她让快递把一个旧衣箱寄到了我家,说是些不要的旧衣服,让我转交给婆婆。
那个箱子在我家放了整整十五年,直到上个月,我才想起来打开看看。箱子里除了几件旧衣服,还有一本发黄的日记本。当我翻开日记本的那一刻,一张医院的病历单掉了出来。
那是县医院2001年的一张病历,上面写着:“患者张月红,输卵管通而不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建议患者继续保持治疗,预后良好。”
我把这张病历给二哥看时,他的反应让我终身难忘。他的手不停地发抖,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他颤抖着说:“原来…原来不是她的问题…”
日记本里记载的内容更是让我们震惊。原来在2001年做检查时,医生就说过,大嫂的问题是可以治愈的,真正有问题的是二哥。但大嫂为了保护二哥的自尊,一直把这个秘密藏在心里,默默承受着所有指责和非议。
而那个箱子里的旧衣服下面,还压着一张县医院2008年的诊断书。诊断书上写着二哥的名字,和一个让人心碎的诊断结果。
二哥看完日记和诊断书,连夜骑着摩托车冲进了县城。我知道,他是去找大嫂了。因为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大嫂在浙江的地址。
这十五年里,大嫂一直在浙江打工,她没有改嫁,而是一个人默默地生活。她每年都会给二哥寄一张明信片,上面只写着:“我很好,你也要好好的。”
那个装着旧衣服的箱子,原来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它不仅装着一对夫妻的深情,更装着一个女人的无私和忍耐。
来源:猛猛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