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三峡大学主办、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首届翻译及跨文化教育国际会议”在宜昌举行。会议聚焦“新时代翻译及跨文化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外语学科建设内涵、对话话语体系构建、跨文化传播力、建立翻译学术共同体、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等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28日电(郭维)近日,由三峡大学主办、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首届翻译及跨文化教育国际会议”在宜昌举行。会议聚焦“新时代翻译及跨文化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外语学科建设内涵、对话话语体系构建、跨文化传播力、建立翻译学术共同体、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等学术领域前沿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持续一天半时间。在大会主旨报告和8个平行论坛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塞尔维亚等11个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和内地知名高校共计114位专家学者发言。省内外高校老师和研究生共计300余人参会。专家们一致表示,此次会议讨论发言学术视野宏阔,内容新颖,带来智慧和启迪,会议研讨成果丰富。
会议彰显了外语人担负的新使命。大会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开放合作、文明交流互鉴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探讨全球化背景下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搭建国内国际跨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平台。会上,与会代表签署了《中国电力高校外语教育联盟倡议》及《三峡倡议》,构建了中国电力高校外语教育共同体,推动各高校外院之间管理制度创新和经验交流,联盟将充分利用各高校的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与竞争,为国家电能电力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智力支持,加强知识和资源的共享;践行开放办学理念,加深翻译与跨文化教育领域中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互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贡献。
会议彰显了外语学科发展新方向。大会认真研讨翻译的跨学科性、对外话语体系建构、跨文化传播力、文化话语研究、多语身份构建、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融合教学、翻译产业发展等多个主题,推动外语学科建设的新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新文科,要适应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服务行业新变化和国家对外开放新战略对外语人才的新需求,柴明颎教授提出了四个转变:从重视翻译能力向提高语言服务能力和国际传播力转变、从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到提高跨文化能力和数智能力转变、从培养口笔译人才向培养翻译技术、项目管理等国际传播人才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会专家和代表遵循继承与创新、交叉与交融、协同与共享的新文科理念,探讨如何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融入外语教学,完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机制、科研创新机制、教师发展机制;探讨如何根据自身办学传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建设学科布局,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并发挥对话外语和国际传播方面的学科优势。指出外语学科发展必须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对传统外语学科设置进行改造、转型和升级,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会议彰显了外语人才培养新目标。会上,与会专家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推动翻译与跨文化教育和传播的融合,积极探索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把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和区域国别素养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学生具备国际交流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谋篇布局能力等核心能力。要推动开门办学,加强国际和国内合作,打造校际合作学术共同体和学术交流话语平台,培养具备国际胜任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同时,助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安然教授认为翻译是一个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调整过程,兼具整体性、动态性、辩证性等特点,要聚焦培养美人之美、美己之美、美美与共的跨文化沟通者。
会议彰显了外语教学改革新路径。与会专家探讨如何创新外语教学方式,提出促进翻译教学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为宗旨,促进翻译教学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尤其是翻译传播学、国别与区域研究、国际汉学研究,搭建教学学科平台基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高质量语言服务和资政服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