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张立祥:中医药学科赋能健康中国战略的方向与路径

B站影视 2025-02-06 14:36 2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以中医药学科赋能健康中国战略需“因势”“求是”“应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以中医药学科赋能健康中国战略需“因势”“求是”“应时”。

因势而起,推动中医药融入健康中国战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多项文件为中医药全面参与健康中国行动奠定了政策基础。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传统文化发展形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价值理念提升了人类的健康意识和能力;中医养生也逐渐成为现代人健康需求的直接来源和生活实践;中医知识将成为全人类的“健康知识财富”。

求是而行,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学科赋能健康中国方面作了多方探索。

以培养复合型中医人才为先导,积极打造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山东模式”,山东中医药大学开设扁鹊书院、王琦书院齐鲁分院,打造扁鹊班、华佗班、仓公班、凤梧班等创新实验班;首创中医药高等教育长学制,中医专业少年班典型经验被《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同时,打造“红心铸魂”、“红黄育人”等中医药特色思政育人品牌,提升“三全育人”内涵。

以遵循中医药规律的科研为关键,学校健全完善中医药科技管理机制和创新体系,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先后两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成立了全球首家石墨烯医学研究院、全国首家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和中医药抗病毒研究基地,还先后建设海洋中药研究院、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等多所高水平研究平台,实现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学科建设全面发展。

以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为核心,坚持擦亮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的“老招牌”,先后编纂《中华医藏》、《中医古籍整理规范》、《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等书目。坚持做强“中医药+”的“新招牌”,与山东省委宣传部共建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的流量密码。坚持打造中医药以文化人的“金招牌”,先后承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等重大活动,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愈加闪亮。

以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为重心,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高水平重点学科唯一的同类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为基层中医药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借助AI技术和信息平台,完善青少年近视防控、慢病管理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体系。

以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为纽带,中医药已传播至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治疗人数超世界总人口的1/3。学校积极承担“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波兰中医药中心”“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等高层次对外交流平台建设任务,以中医药交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应时而动,山东中医药大学将持续开展以下五项探索,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山中医智慧”。

持续探索中医药现代化之路。学校将积极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和海洋强省战略,充分结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加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中心、海洋中药研究中心、中医药外治新材料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建设,利用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和全国唯一的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的特色优势,为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发展铺好路,垫好底。

让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数智化。中医药+AI的未来之路,也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学校将聚焦数智化发展,利用好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个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优势,并加强中医诊疗技术与装备、中医康复技术与装备、中医药生物信息学研究及转化三个特色专业的建设,努力实现数智中医的新突破。

让中医药发展逐渐产业化。围绕中医药全产业链建设,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标准规范提升、关键技术突破、发展生态优化和模式机制等创新,打通由中医药特色疗法到标准、产品、场景和装备的通道,带动中医药行业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

让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学校将积极利用世界针联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以及世界中联中医外治、脉象、抗病毒等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的优势,持续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等的建设,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影响力。

让中医药发展生活化。学校积极利用养生文化和产业促进两个载体,建立理论知识、政策支撑、实施保障三大体系,聚焦学科建设、标准制定、传播路径、产业发展四个关键,继续开展中医药夜市、中医药文化服务月、中医药进校园等特色活动,真正做到赋医于民,让“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成为大众的文化和行动自觉。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张立祥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