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粤剧艺术家:何笃忠,粤剧星空的巨大损失

B站影视 2025-01-31 04:47 3

摘要:在粤剧艺术的广袤苍穹中,一颗闪耀着的璀璨巨星,于2024年10月29日陨落了。何笃忠先生,这位杰出的编、导、演艺术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2岁。他的离去,宛如一阵悲风,吹过粤剧界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但他的艺术光芒和精神遗产,却如同一束

在粤剧艺术的广袤苍穹中,一颗闪耀着的璀璨巨星,于2024年10月29日陨落了。何笃忠先生,这位杰出的编、导、演艺术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2岁。他的离去,宛如一阵悲风,吹过粤剧界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但他的艺术光芒和精神遗产,却如同一束永不熄灭的火炬,将永远照亮粤剧发展的漫漫前路。

何笃忠先生的艺术生涯,是一场与粤剧紧密交织的传奇之旅。他起步于韶关南雄市,这座充满文化韵味的城市,仿佛是孕育他艺术灵感的摇篮。1965年,他从广东粤剧学校毕业,从此踏上了粤剧舞台,用他的才情与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篇章。

前辈们,如白驹荣、陆云飞、文觉非等,犹如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何笃忠先生在传统剧目中初绽光芒,在《拉郎配》《选女婿》等剧目中,他展现出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当现代剧目的浪潮兴起,他又能迅速适应,在《争儿记》《社长的女儿》中,以精湛的表演让现代剧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在新会粤剧团的15年时光里,何笃忠先生无疑是团中的中流砥柱。他不仅站在舞台的中央,用出色的表演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还在幕后默默付出,担任编导、艺术室主任、副团长等重要职务。他用心血浇灌出的新编剧目,如《枫树湾》《金种》,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出粤剧的深厚底蕴;而他主演的《沙家浜》《红灯记》等经典剧目,在他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1980年,何笃忠先生调入广东粤剧院,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又一重要节点。在这里,他更是如鱼得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的艺术精品。他的编导代表作《猴王借扇》《雾锁东宫》等,如同璀璨的明珠,不仅在本地的艺术舞台上大放异彩,更是斩获了省和国家级奖项,在粤剧艺术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在粤剧舞台和剧院里的卓越成就,何笃忠先生还敏锐地察觉到了时代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变革。他积极探索粤剧与其他媒介的融合,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与电视的“联姻”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他编导、主演的130多集电视粤剧,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其中,《笑话百出》《巧结红蓝缘》等剧集深受观众喜爱,而《连升三级》《七十二家房客》更是斩获全国电视“星光”奖“电视戏曲奖”和“金鹰”奖“最佳中短篇电视剧奖”,让粤剧以一种全新的形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在粤剧艺术的传承与整理方面,何笃忠先生更是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在《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编纂工作中,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凭借着自己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渊博的知识,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为这部重大文化工程添砖加瓦。他的《何笃忠编导演作品选》以及“粤韵飘香”(十集)电视讲演,犹如珍贵的宝库,为后来者研究粤剧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何笃忠先生的离去,是我们粤剧界的巨大悲痛。但他的艺术精神和卓越贡献,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在当今时代,粤剧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我们要以何笃忠先生为榜样,传承他的艺术精神,弘扬粤剧文化,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们坚信,在何笃忠先生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引领下,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来。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粤剧这颗艺术明珠在粤剧的星空中永远闪耀,让何笃忠先生的名字和他的艺术成就,永远铭刻在粤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愿何笃忠先生在天堂安息,他的艺术之光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