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萎缩性胃炎不想癌变,患者需要做好3件事

B站影视 2025-02-06 11:2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胃,是人体的一方炉灶,每天燃烧着五谷杂粮,熬煮着人间烟火。

可炉灶也有老旧松垮的时候,火力不足,炉膛渐冷,日积月累,竟然烧出了隐患。

萎缩性胃炎,便是这炉膛熄灭的前奏,若是听之任之,不仅饭食难消,甚至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后果——胃癌。

萎缩性胃炎的“冰山”下藏着什么

人们常说“病来如山倒”,但萎缩性胃炎偏偏是个例外。

它不像急性胃炎那样翻江倒海,也不像胃溃疡那样刀割火烧,而是磨磨蹭蹭、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自己的“侵蚀工程”。

胃黏膜本是一块湿润的田地,能够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帮助我们消化食物。

但当这片田地逐渐干涸,腺体萎缩,甚至出现肠化生,危险便悄然而至。

根据《中国幽门螺杆菌共识报告》,我国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息息相关。

这种细菌像是在胃里搭了个窝,破坏胃黏膜的屏障,让胃酸对自己人“开火”,久而久之,胃黏膜便开始变薄、萎缩。

而《Gut》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癌风险是未感染者的4至6倍。

那么,萎缩性胃炎患者,如何才能避免一步步滑向癌变的深渊?

第一件事:驯服幽门螺杆菌,别让它在胃里作乱

幽门螺杆菌就像个“老赖”,一旦赖上胃,就很难自己走掉。

很多患者误以为“没有症状就不用管”,殊不知,它在胃里悄悄“施工”,一点点蚕食胃黏膜。

而且,它不仅影响胃,还可能影响口腔、肠道,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何查它?

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是目前最方便、无创的检测方法。

如果确诊感染,可遵医嘱进行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抑酸药+铋剂),一般坚持10-14天就能有效清除。

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因此不能自行随意服用抗生素。

如何防它?

· 公筷公勺,分餐制: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传播,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感染比例高达60%-90%。

· 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尤其是街边烧烤、凉拌菜、生腌海鲜,这些都可能成为幽门螺杆菌的温床。

· 定期口腔清洁:研究发现,牙菌斑、龋齿、牙周炎都是幽门螺杆菌的藏身之地,因此刷牙、漱口、洗牙都很重要。

第二件事:调整饮食习惯,别给胃添堵

中国人的胃,最受不了两个极端——过热和过咸。

东北的炖菜、四川的火锅、广东的腊味、湖南的剁椒鱼头,每一样都是美味,但每一样也可能是胃的“隐形杀手”。

哪些食物对胃不友好?

研究表明,日本在推行低盐饮食后,胃癌发病率明显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中国人的平均摄入量却高达12克,几乎是推荐量的2.5倍。

因此,少吃腌制食品、少放盐,才是养胃的关键。

那么,什么食物对胃好呢?

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南瓜)、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肉、豆腐)、具有抗炎作用的食物(如绿茶、蜂蜜、秋葵)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件事:定期检查,别让隐患藏太久

萎缩性胃炎并非不可控,但如果不加管理,5-10年后可能发展为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这就已经踏上了通往胃癌的征程。

而很多早期胃癌患者,都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

哪些人需要特别关注?

· 40岁以上,有长期胃病史的人

·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 长期饮酒、吸烟、饮食习惯不良的人

· 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胃溃疡史的人

检查项目怎么选?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定期胃镜检查可将胃癌死亡率降低约30%

因此,高危人群建议每1-2年做一次胃镜,普通人群则可以5年左右检查一次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但若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终究会酿成大祸。

学会管住嘴,护好胃,驯服幽门螺杆菌,定期检查,才能让这口“炉膛”继续温暖地燃烧,让人生的饭菜焖得更香、更长久。

参考文献:

1. 《Gut》期刊,幽门螺杆菌与胃癌风险的研究,2023年

2. 《中国幽门螺杆菌共识报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22年

3. 《世界卫生组织(WHO)饮食指南》,2023年

4.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定期胃镜筛查对胃癌预防作用的研究,2021年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