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季度中国智能门锁销量增长407万套,小米技术卡位居首!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2 18:12 2

摘要:小米在线上全渠道的销量、销额均稳居首位,份额均超18%。小米在中高端市场突围成效显著,传统主流电商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掌静脉智能锁M30 Pro在2500元以上的机型榜位居销量维度第一。

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门锁市场的全渠道销量为407万套,同比增长5.4%。

尽管整体市场延续增长趋势,但B端承压、价格战加剧、技术门槛降低等多重变量交织,使市场局面更加复杂。

一、品牌集中度提升,头部品牌技术卡位主导洗牌潮

行业集中度继续提升。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德施曼、凯迪仕、海尔稳居线上全渠道销额的前四名,其合计份额为53.3%。

小米在线上全渠道的销量、销额均稳居首位,份额均超18%。小米在中高端市场突围成效显著,传统主流电商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掌静脉智能锁M30 Pro在2500元以上的机型榜位居销量维度第一。

德施曼深耕全渠道布局,通过加大直播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作为智能门锁领域的专业品牌,德施曼在中高端市场表现优异,在1500元以上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一。4月,德施曼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AI智能管家Miya,发布IP66级别防水技术和两大超级续航技术,并且将Shotax哨兵猫眼和GPTfinger指纹技术升级到2.0版本,通过技术创新升级强化专业品牌壁垒。

凯迪仕重心在线下渠道,线上市场维持销额维度第三名。2025年第一季度,凯迪仕在K70传奇大师系列上新增SE版和双摄版,并推出全能小超跑Q20F Pro(双摄版)和小迪系列等,双摄是其主推方向。

海尔和英典依托性价比优势抢占中低端市场。在AWE2025展上,海尔推出金吾卫系列产品,在1000-1599元、2000-2500元、2500元以上等多个价格段均有产品布局。

二、价格战白热化,千元关口失守

2025年第一季度,线上整体均价为800元。

传统主流电商的均价在全季度内维持于千元以下,3月最低跌至904元;新兴电商均价亦出现下滑,降至700元以下。

价格下降的根源在于:需求端,居民消费意愿疲弱,就业和收入预期下行抑制了购买力;供给端,终端厂商将压力传导至上游供应链,迫使其进一步优化工艺,降低成本。

价格下探不仅侵蚀了品牌利润,也压缩了技术溢价空间。2025年第一季度,掌静脉识别锁均价为1216元,与2024年第一季度相比,降幅超65%。本轮价格战似乎从市场扩容下的优胜劣汰演变为生存博弈。

三、渠道:C端主导,B端地产低迷,非地产场景突围

C端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C端市场占比达53.8%,较2024年同期提升9.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存量更新与消费升级的共同驱动。

线上渠道增长尤为强劲,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门锁线上全渠道销量约180万套,同比增长34.7%,其中传统主流电商占比高达72.5%。线下渠道依旧承压,其定位逐渐向“全屋智能场景”体验中心转型。

B端市场则受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拖累,占比降至45.9%。不过,政企工程、酒店民宿等非地产类场景需求韧性凸显,智能化改造成为重要支点。

四、生物识别技术与AI技术成为行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生物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掌静脉识别技术的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人脸识别锁销量份额从2023年初的11.5%增长至2025年3月的31.7%,增长了20.2个百分点;掌静脉识别锁销量份额从2024年初的0.9%增长至2025年3月的9.5%,增长了8.6个百分点。

在安全刚需驱动下,头部品牌与上游厂商合力推动脸掌双生物识别技术集成。“人脸+掌静脉+猫眼大屏”复合型产品快速崛起,其市场份额从2024年1月的0.6%飙升至2025年3月的8.0%。

技术从工具层向决策层渗透。在智能门锁领域中,AI大模型的应用从基础的优化解锁方式和提升图像识别能力,扩展至主动预警、语言交互等场景。

防护方面,基于动态监控与行为分析,实现异常逗留预警。语言交互方面,从传统单向指令模式转向实时交互,如TCL、海尔等品牌搭载自研边缘计算芯片,支持远程语音留言、天气播报等本地化实时交互。

2025H1 中国智能门锁全渠道销量近900万套

2025年4月,《智能门锁网络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实施,首次对生物识别防伪、数据加密存储等提出强制性要求,并划分网络安全等级。政策规范与标准完善为行业划定硬门槛,倒逼低端产能出清。

从技术方向来看,以“脸掌双生物识别”为核心的产品将成为2024年的重点;AI技术在家庭管理、个性化服务等深层应用方面的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挖掘。

来源:广州国际照明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