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S秘书处敦促各方2月28日前申报犀牛角库存 | 海洋与湿地·讯

B站影视 2025-02-05 21:05 3

摘要:2025年1月16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发布2025年第6号通知:提醒各方在2025年2月28日前进行犀牛角库存申报。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2025年1月16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发布2025年第6号通知:提醒各方在2025年2月28日前进行犀牛角库存申报。

图源:CITES

根据CITES第9.14号决议“非洲和亚洲犀牛保护和贸易”(CoP19修订版),CITES秘书处敦促拥有犀牛角库存的所有缔约方识别、标记、登记和保护这些库存,并在每年2月28日之前以CITES秘书处确定的格式向CITES秘书处申报

该决议还敦促CITES秘书处和其他有关机构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向拥有犀牛角库存的缔约方提供技术咨询和相关信息,协助他们掌管犀牛角库存。

缔约方在2025年2月28日前向CITES秘书处报告其犀牛角库存时可使用的模板,图源:CITES

在该通知中,CITES秘书处表示,希望在第9.14号决议(CoP19修订版)所述掌管库存方面寻求CITES秘书处协助的缔约方请直接与CITES秘书处联系。

另,该通知取代2024年1月4日第2024/005号通知。

关于犀牛

所有犀牛都被列入CITES附录。南方白犀牛,斯瓦蒂尼、纳米比亚和南非种群被列入附录II,所有其他种群均包含在附录I中。

图源:CITES附录

犀牛家族现存4属5种,分别是白犀属(白犀牛)、双角犀属(苏门答腊犀牛)、黑犀属(黑犀牛)、独角犀属(印度犀牛和爪哇犀牛)。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截至2023年底,非洲范围内的国家估计有23,885头犀牛(包括黑犀牛和白犀牛),比前一年增加了2.4%。相比之下,亚洲只有不到4100头犀牛,几乎所有的大单角犀牛都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黑犀牛被列为极度濒危,苏门答腊犀牛被列为极度濒危,爪哇犀牛被列为极度濒危,印度犀牛被列为易危,白犀牛被列为近危。

图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白犀牛共有两个亚种,分别是南方白犀牛和北方白犀牛。南方白犀牛数量稍多。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2018年去世,当今世界仅存两头北方白犀牛且均为雌性。

根据国际犀牛基金会2024年9月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野生犀牛数量比2022年略有回升,偷猎仍是野生犀牛面临的头号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对犀牛物种以及对其保护工作的认识,2010年9月22日被定为世界犀牛日。

在历史上,我国也是犀牛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分布在亚洲的全部三个犀牛亚种——印度犀牛、爪哇犀牛与苏门答腊犀牛。非常遗憾的是,1922年,我国最后一只野生犀牛在云南省灭绝。


中国曾是多种犀牛的发源地之一,其中包括非洲黑犀(Diceros bicornis)。在历史上,犀牛一度在中国的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我国境内分布着亚洲的三种主要犀牛亚种。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根据官方记录,我国最后一只野生犀牛在1922年于云南省宣告灭绝,标志着这一珍稀物种在中国的消失。上图是中国野生犀牛的历史分布图。©Linda Wong摄于国家博物馆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CC BY-SA 4.0)

(注:1.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2.通常物种的拉丁学名一般以斜体显示;但是因本平台的文章被拷贝到外部平台时经常出现斜体内容自动丢失的情况,故而未作斜体设置。特此说明。)
整理 | YJ
审 |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8881824600776549247&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module=ccnews%3A%2F%2Fappclient%2Fpage%2Ffeeds%2Fdetail%3Furl%3Dhttps%253A%252F%252F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252Fsnow-book%252Find

https://www.iucnredlist.org/search?query=Rhino&searchType=species

【你知道吗?】长期以来,在全球,船舶的开放式螺旋桨在航行过程中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显著的伤害和死亡,尤其是对于大型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豚、海龟、儒艮、海牛等。例如在北大西洋,因开放式螺旋桨撞击带来的鲸豚死亡比比皆是;如在卡塔尔海域,有超过50%的鲸鲨身上都有明显的螺旋桨伤痕。这显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我国也不例外,多年来沿海发现因被螺旋桨打死的海洋动物不在少数。此外,开放式螺旋桨对于人类(游泳者、潜水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的伤害案例也比比皆是。许多专家建议,在海洋保护区、或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s)或重要迁徙路线上降低船舶速度、加装螺旋桨保护装置,是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举措。(海洋与湿地·宣)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CITES CoP20非洲区域的筹备活动发布

CITES培训:实物检验、木材鉴定、风险评估和取证

生物多样性保护各方面的相互联系 | 展望CITES CoP20

CITES CoP20将于2025年11月24日至12月5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