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精选

B站影视 2025-02-05 18:48 2

摘要: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顺向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由此可知,正向迁移侧重迁移的性质作用,顺向迁移侧重迁移的时间方向,顺向迁移可能产生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

答案:

解析:错误

正迁移与顺向迁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顺向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由此可知,正向迁移侧重迁移的性质作用,顺向迁移侧重迁移的时间方向,顺向迁移可能产生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答案:

解析:正确

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有消极影响的同时还有积极影响。

思维定势又称反应定势,它是人们在过去经验影响下,产生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的作用存在两面性:一方面,使人们能够对一些常规性的问题做出较快的解答,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于非常规问题,思维定势会限制人的思维,不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心理定势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因而题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案:

解析:(1)教育对文化的筛选和整理

(2)教育对文化的传递和保存

(3)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4)教育对文化的更新和创造


4.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

解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它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

(2)去个性化,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

(3)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5.周老师教高一(5)班数学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她决定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6位学生,周老师特别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和阅读相关内容的书籍,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的作业,还选做了一些难度更大的习题,对于其他学生,周老师分别给他们布置了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通遇到困惑时,周老师耐心地加以辅导,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问题:

(1)周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8分)

(2)请结合材料对这些教学原则加以分析。(10分)

答案:

解析:(1)周老师贯彻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

(2)1)周老师秉承了直观性原则。直观性是指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材料中的周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教学,更加直观生动。【1分】

2〉周老师秉承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材料中的周老师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

3)周老师秉承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个别差异,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措施。周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任务和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是遵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表现。

4)周老师秉承了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是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周老师给每个学生布置适合他们各自发展水平的作业。


6.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答案:

解析:错误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因为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①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②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不是教育。

7.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工作。

答案:

解析:错误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师的工作,而是学校所有老师的共同工作。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虽然是思想品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还要通过其他途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志愿者活动、劳动等。

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达到教育合力。

因此,本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8.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案:

解析:(1)了解学生,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条件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这是指对全体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辅导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包括对社会、家庭的协调教育

(7)操行评定

(8)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9.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案:

解析:(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水平有高低差异,呈正态分布。如有人智力超常,有人智力不足;

(2)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能力按照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表现出类型或结构上的差异。正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论述的,有人在空间智力方面表现优异,有人在音乐智力方面表现优异 ;黑钻押题,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早,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如有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4)能力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10.下面是一位学生给老师的求助信。

许老师,您好!

我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上高中以来学习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尤其是近几次考试都没考好,这让我很沮丧,越来越不自信。现在一提到考试,我就浑身不自在,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把成绩提高。在平时学习中,我都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完成作业,老师和同学们也认为我的能力较强,常常推荐我参加一些学习竞赛,但我都推辞了,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我能行吗?我还能考好吗?我是不是再也考不出好成绩了?

老师,我特别希望改变我目前的状态,在以后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因此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学生:海波

3月31日

问题:

(1)请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这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0分)

(2)如果你是许老师,应该如何帮助这位学生。(8分)

答案:

解析:(1)自我效能感理论主要强调个体对自己是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此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于对于自己从事学习行为的信心不足,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即效能期待比较低。

产生原因主要是个体近期的失败经验,并将失败归因于内在原因,同时也包括外界对于个体的期待过高,最后导致了个体的消极情绪体验。

(2)①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②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⑤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答案:A

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

12.高三学生志强认为做事应达到尽善尽美,因此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常常因偶尔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纠正其不合理信念来调整他的情绪。该教师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理性情绪疗法

B.系统脱敏法

C.阳性强化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答案:A

解析: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是用来纠正不合理观念,从而消除消极情绪。

13.王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善于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反映了王老师的哪一方面能力突出?

A.教学操作

B.教学归因

C.教学迁移

D.教学反思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所示,王老师采用各种的教学策略属于教学操作。教学归因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原因的解释和推测。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4.晓军上中学后,自尊心越来越强,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全面。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反映的是晓军自我意识哪方面的发展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找

D.物质自我

答案:B

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1-3岁),社会自我(3岁-少年期)和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晓军已经上了中学,而中学阶段属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心理自我。

15.梦佳理解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涵义。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D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2)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属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梦佳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来源:考试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