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春晚有很多新面孔,笔者查了一下,发现他们多数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说起来,中国传媒大学为国家培养不少优秀主持人,这离不开一线优秀教师的辛勤付出。鲁景超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春晚有很多新面孔,笔者查了一下,发现他们多数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说起来,中国传媒大学为国家培养不少优秀主持人,这离不开一线优秀教师的辛勤付出。鲁景超就是其中一位。
鲁景超就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就留校任教,几十年来一直在一线教学,带出的学生,不少都成了著名主持人,像康辉、欧阳夏丹。鲁景超的丈夫和女儿都是作家,遗憾的是,他们都已去世。
一 新闻主持常青树康辉
2025年1月中旬,距离亚冬会开幕不到一个月,康辉赶到哈尔滨主持亚冬会特别节目《主播遇见冰雪》。算起来,从1993年进入央视到现在,已经有22个年头了,他也从一个普通的新闻工作者,成长为优秀的新闻播音员,还担任央视新闻中心新闻播音部主任。
同行都说,康辉是“有心人”。作为科班出身的播音员,他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工作,有意识跳出舒适区,培养出主动、自觉的工作意识。入行几十年,他坚持锻炼业务能力,主动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适应改变。
进入央视,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像罗京前辈那样从容稳健播新闻。在部门领导的建议下,刚工作不久的他,开始为播出的新闻撰写、修改导语和串联词。这项工作看着是琐碎的文字活儿,但这样的基本功坚持做下去,对播音员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坚持做下来,无形当中,康辉的新闻理解、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他的人性化、接地气的播报风格,就是从这个时候逐渐积累形成的。
后来,台里号召新闻播音员有意识的参与到新闻的前期编辑工作中去,康辉积极响应。这种文字编辑工作,仍是基础性工作,但能锻炼业务实践能力。在做的过程中,康辉的两种能力得到提升,一个是理解、概括、提炼新闻的能力,新闻敏感意识得到强化;另一个是会有意识思考如何表达观众会喜欢,受众意识增强。
有一次,康辉接到一个天文奇观类的现场直播节目,这是个科普节目。他意识到自己天文知识欠缺,为了把节目主持好,他事先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天文科普书籍,还提前联系节目嘉宾,虚心请教专业问题。在吸收知识之后,他还需要考虑如何问出有水准的问题,并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这次直播过程中出现了30秒的空余时间,这种突发状况需要主持人临场发挥,巧妙填补。这个时候,康辉事前做的功课就派上用场了,更关键的是,这个节目他全程参与,从策划、编辑到主持话环节,所以他可以从容发挥。对康辉来说,这次直播的成功是一个新起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康辉开始挑大梁,主持一系列现场直播的大型节目,比如《老山汉墓探秘》特别节目、《上海APEC会议》直播报道、《伊拉克战争》直播特别节目等。每次节目结束后,他都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总是保持一颗追求高水准的上进心。
付出总会有回报,2004年中国电视主持人评选活动中,他拿到了“最佳电视主播奖"。后来,他还几度登上央视春晚,成熟稳重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欢。
跟康辉比起来,主持人欧阳夏丹是另一个典型。
二 爱笑的新闻主播欧阳夏丹
提起欧阳夏丹,很多观众都不陌生。她笑靥如花、快人快语,在央视的传统主持风格中,是一股清新空气。跟康辉一毕业就进入央视不同,欧阳夏丹毕业后进了地方电视台。她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工作了4年,之后进入央视经济频道工作,主持早间新闻节目《第一时间》。
当时在央视,她和节目都是新的,他们一起成长,相互成就。《第一时间》是早上7点播出,为了这个栏目,欧阳夏丹养成了另类生物钟。头天晚上八点,她要到台里跟栏目团队开编前会,一是沟通第二天的新闻流程、内容和排序等事宜;二是讨论新闻策编内容,她要跟策划、编导、制片人一起讨论细节,比如对新闻的感受、导语和编后语怎么说。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到台里,准备上节目,结束后跟大家一起吃早餐,顺带开一个编后会,总结经验和不足。
正是这种深度参与,欧阳夏丹的个性和才能在《第一时间》得以充分发挥,她的主持风格广受欢迎。节目里,她的几次动情流泪,很有情绪感染力,让观众共情。其中有两次让人印象深刻,一次是衡阳大火,一次是梅艳芳去世。
特别是梅艳芳去世的那期报道,欧阳夏丹自己写开场白,整个报道充满温情,特别能打动人。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通过短信联系平台称赞节目做得好。做了6年的《第一时间》,欧阳夏丹有了名气,被观众熟悉。
之后,她还担任其他节目的主持工作,比如财经评论节目《今日观察》、3·15特别节目、《经济半小时》特别节目、奥运特别节目《全景奥运》。
2009年,欧阳夏丹调入新闻频道,主持《新闻直播间》。2011年开始,她跟郎永淳搭档主持《新闻联播》。《新闻联播》是央视的王牌节目,多年来,全国收视率一直是最高的。对播音员来说,是万众瞩目的更高平台。此外,她还主持过春晚、元宵晚会、网络春晚等家喻户晓的大型节目。
一路走下来,欧阳夏丹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央视著名主持人,不过,她并没有像康辉一样,继续留在央视舞台,而是急流勇退,选择另一个人生赛道。她曾说过,她对成功的定义,是看她内心在工作过程当中有没有激情,有没有感受到快乐。相信换个赛道,她的才华依然可以得到发挥。
毫无疑问,康辉和欧阳夏丹都是出色的新闻播音员,优秀的主持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提到他们,就不得不说他们的老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鲁景超。
三 她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康辉和欧阳夏丹都是学霸,康辉是中传博士毕业,欧阳夏丹是当地文科状元考入中传的。两人都很喜欢鲁老师的课。
欧阳夏丹感慨,鲁老师的课让她明白,“作为一名以语言表达为生的电视工作者,最重要的不是急于开口说话,而是先能静下心来,放慢脚步,去感悟生命”。
在康辉眼里,鲁老师是个很正派的人,黑白分明,嫉恶如仇,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格;她讲课大开大合,妙语连珠,听来是种享受。
鲁景超的课,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重视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及文化素养熏陶,她带学生赏花、品茶、看曲艺表演,聆听国内文化学者讲课,课外还带着学生练声。她很重视学生的文化底蕴,用她的话讲,她的学生是将来要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人,他们的言行影响的是全国人民。
2007年,鲁景超担任中传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开始探索学科和课程体系改革,她与中央电视台进行沟通,搭建新闻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的实践平台,还与央视新闻中心合作建立“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复合型高精尖传媒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从事播音主持教学相关的工作,鲁景超还创作散文、文学剧本等多部文学作品,比如散文集《爱没有终结》、《真话实说》,电影文学剧本《萧红》。
说起来,她的丈夫和女儿都是比她有名气的作家。丈夫张锲,比她大20多岁,是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
1980年,张锲应杂志约请,到河南实地调研,写了反映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报告文学《热流》,由此开启文学创作之路。几十年里,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改革者》《为了头上这片灿烂的星空》《生命进行曲》等,获得过“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等多个奖项。2014年,张锲因病去世。
她的女儿张钫,从小就有文学艺术天赋,跟巴金、冰心、胡絜青、季羡林等文学大师对谈,写了第一本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还选入新编九年中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
2018年2月,张钫被查出患有罕见绝症,现在北京治疗,后又到美国治疗,同年7月,她因病去世,年仅29岁。
先是失去丈夫,又痛失爱女,很多学生都为鲁景超担心,但她用一封信告诉大家,女儿生病期间,她们所做的努力,女儿的坚强,最后还安慰大家。
就像学生说的,鲁老师是将生命体验融入教育中,用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人尊敬?
参考文献
阎玺,徐力.春风化雨结桃李励精图治创新篇——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J].北京教育(高教),2013,(12):62-63.
卜晨光.康辉的“筐”[J].新闻与写作,2005,(12):29-30.
邓瑜.笑靥女主播——欧阳夏丹访谈录[J].新闻战线,2011,(12):57-60.
张锲: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J].今传媒,2010,(06):83.
北京日报.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里的“小苗”患癌走了,笑着走到了最后
来源:赖正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