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日里,大家各自忙碌,只有过年期间才有机会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分享生活的点滴。老刘想着能和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们团聚,心里就乐开了花。聚会当天,老刘早早地就赶到了约定的地点。然而,聚会结束后没几天,老刘就感觉身体有些不对劲。
春节过后,55岁的老刘(化名)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年后的好友聚会。
平日里,大家各自忙碌,只有过年期间才有机会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分享生活的点滴。老刘想着能和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们团聚,心里就乐开了花。聚会当天,老刘早早地就赶到了约定的地点。然而,聚会结束后没几天,老刘就感觉身体有些不对劲。
他先是觉得喉咙发痒、咳嗽,接着开始发热,浑身酸痛无力,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一开始,老刘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吃了点感冒药就没太在意。可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体温持续升高,整个人都变得昏昏沉沉的。家人见状,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
经过一番诊断,医生告知老刘,他感染了甲流。
更让老刘没想到的是,由于自己在聚会时就已经感染了病毒,回家后又没有及时做好防护措施。
没过几天,家里的其他人也陆续出现了类似的症状,纷纷中招。原本温馨和谐的家庭,瞬间被病痛笼罩,大家都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这次惨痛的经历让老刘后悔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看似平常的聚会,竟然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这么大的麻烦。其实,年后聚会人员流动频繁、人群聚集,各种传染病也随之进入了高发期。那么,在年后聚会时,我们究竟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病,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聚会,本是共享欢乐时光的温馨时刻,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浓的情谊。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传染病。
人群聚集的场合往往是传染病传播的“温床”,各种病原体在人们之间悄无声息地穿梭,一旦有人携带了传染性病原体,就很容易在聚会的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给大家的健康带来威胁。因此,了解聚会时需要提防的传染病种类及其影响,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流感是聚会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病毒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
流感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为严重,患者会出现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流感不仅会让患者身体不适,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流感的危害尤为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而在聚会的场合,由于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流感病毒更容易传播。一旦有流感患者参与聚会,就可能导致多人被感染,形成小规模的爆发。
其次,诺如病毒感染也是聚会时需要警惕的传染病。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污染食物、水源和环境。
在聚会时,如果食物被诺如病毒污染,人们食用后就容易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较短,通常在12 - 48小时内发病。
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症状尤其明显,儿童患者更为突出。由于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播速度快,且容易在集体场所引起暴发流行。
因此,在聚会中,一旦有人感染诺如病毒,很可能会迅速传染给其他参与者,导致多人发病,严重影响聚会的氛围和大家的健康。
此外,手足口病也是在聚会中需要提防的传染病之一,尤其在有儿童参与的聚会中更要引起重视。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均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在聚会中,儿童之间的接触较为频繁,容易通过共用玩具、餐具等物品传播手足口病病毒。一旦有儿童感染,很容易在儿童群体中迅速扩散。
因此,聚会虽然美好,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潜藏的传染病风险。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在享受聚会的欢乐时光的同时,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呢?
春节刚过,年味尚未消散,亲朋好友们许久未见,总想着聚在一起,聊聊家常、分享喜悦,享受团聚的温馨时刻。然而,年后聚会往往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空气流通不畅,这无疑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各种传染病在人群中悄然潜伏,伺机而动。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了我们在年后聚会中守护健康的关键。
第一,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
勤洗手对于预防流感、诺如病毒和手足口病都至关重要。在聚会过程中,我们的手会接触到各种物品,很容易沾染病原体。因此,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都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 “七步洗手法” 认真洗手。
洗手时要确保每个部位都能搓洗到,时间不少于 20 秒,这样才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病菌。
如果没有流动水和肥皂,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它不能替代洗手,只能在没有条件洗手时作为临时清洁手段。
第二,佩戴口罩对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非常关键。
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聚会场所,如室内餐厅、KTV 等。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降低吸入病毒的风险。
然而,佩戴口罩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
例如,将口罩颜色深的一面朝外,颜色浅的一面向内;金属条朝上,把口罩完全展开,覆盖住口鼻和下巴;然后用双手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保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佩戴口罩期间,不要随意摘下或触摸口罩表面,以免污染口罩。
第三,选择合适的聚会场所和时间。
聚会场所的选择对预防传染病有着重要影响。
尽量选择通风良好、宽敞明亮的场所举办聚会。通风良好的环境可以让新鲜空气不断进入室内,将含有病原体的污浊空气排出,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传播风险。如果是在室内聚会,要确保门窗能够打开,保持空气自然流通。
对于有儿童参与的聚会,要选择卫生条件好、消毒措施到位的场所。尤其是儿童游乐设施、玩具等要定期消毒,减少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要合理控制聚会的时间和人数。
尽量避免长时间、大规模的聚会,因为聚会时间越长、人数越多,人员之间的接触就越频繁,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缩短聚会时间,减少人员聚集,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第四,注意饮食卫生。
病从口入,在聚会中,饮食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避免食用变质、过期或来源不明的食物。
尽量选择正规超市、农贸市场购买食材,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安全。在加工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其次,使用不同的刀具、案板和容器分别处理生、熟食物,防止生食物中的病原体污染熟食物。
同时,要确保食物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海鲜等易携带病原体的食物,一定要彻底加热,杀死其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此外,在聚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
公筷公勺可以有效避免个人餐具与公共食物的直接接触,减少病原体在人群之间的传播。分餐制则是将食物按照每人一份的方式进行分配,避免了食物的交叉污染。
还要注意饮食适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影响消化功能,降低身体免疫力。
第五,关注重点人群健康,增加免疫力。
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他们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感染传染病,是聚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对于儿童,要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随意触摸公共物品等。在聚会前,要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如果孩子有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症状,应避免带孩子参加聚会。
对于老年人,要提醒他们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天气可能会降低老年人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风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孕妇在聚会中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避免接触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的病原体。
除上述人群,大家要增强自身免疫力,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 - 8小时。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还要坚持适量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年后聚会是人们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的传染病风险。
通过提前了解聚会人员健康状况、做好个人卫生防护、选择合适的聚会场所和时间、注意饮食卫生以及增强自身免疫力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黄金玲.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N].甘肃科技报,2024-02-23(008).
2、王梦霜,刘丽艳.儿童流感易传染,有效预防是关键[J].科学之友,2024,(07):54-55.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