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东“壮士断腕”?暂停HPV疫苗供货,中国市场不再“温柔”?

B站影视 2025-02-05 16:05 1

摘要: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曾经在中国HPV疫苗市场呼风唤雨,一针难求的“九价神针”的制造商——默沙东。这家制药巨头,在发布亮眼全球业绩的同时,却毫不留情地按下了中国市场的“暂停键”。

2月5日,一则“默沙东暂停向中国发货HPV疫苗”的新闻,迅速占据各大财经媒体的显要位置,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和诸多猜想。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曾经在中国HPV疫苗市场呼风唤雨,一针难求的“九价神针”的制造商——默沙东。这家制药巨头,在发布亮眼全球业绩的同时,却毫不留情地按下了中国市场的“暂停键”。

“需求减少”、“库存积压”、“合作伙伴财务承压”,默沙东官方给出的理由看似四平八稳,却难以掩盖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与市场困境。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供货调整,更像是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甜蜜期”告一段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定位与策略的信号。

回溯过往,默沙东的HPV疫苗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堪称一部教科书式的“躺赢”案例。

彼时,国内民众对HPV疫苗的认知尚处于启蒙阶段,但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对宫颈癌预防的重视,市场需求如同干柴烈火般被迅速点燃。而默沙东凭借其九价HPV疫苗的独家优势,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

“一苗难求”成为常态,预约排队堪比春运抢票,黄牛倒卖疫苗更是屡见不鲜。高需求、低供给,叠加高定价策略,默沙东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代理商智飞生物也因此业绩飙升,成为疫苗行业的明星企业。

这期间,国产HPV疫苗还在蹒跚起步,二价疫苗刚刚上市,九价疫苗更是遥遥无期。外资药企凭借先发优势、技术壁垒和品牌效应,在中国医药市场,尤其是在疫苗这一特殊领域,享受着超乎寻常的红利。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温柔乡”,正在悄然变脸。

默沙东此次暂停HPV疫苗发货,表面上看是HPV疫苗业务的调整,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其核心增长引擎——“K药”(帕博利珠单抗)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

财报数据显示,K药依旧是默沙东的“现金奶牛”,2024年销售额高达29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据公司总营收的近半壁江山。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K药的过度依赖,也让默沙东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首先,专利悬崖近在眼前。 K药的关键专利将在2028年到期,届时生物类似药的涌入将不可避免地蚕食其市场份额。

其次,本土PD-1的崛起,加速了市场格局的重塑。 曾经,进口PD-1单抗凭借先发优势和临床数据,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但近年来,以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为代表的国产药企,在PD-1领域奋起直追,不仅推出了价格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还在适应症拓展、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创新药企正在积极探索“二代免疫治疗”,例如康方生物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单抗,在头对头临床研究中,甚至展现出超越K药的潜力。信达生物也在积极布局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等创新疗法。

这些本土创新力量的崛起,正在打破外资药企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垄断地位,加速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如果说K药的挑战是“未雨绸缪”,那么HPV疫苗市场的变局,则已是“迫在眉睫”。

曾经的“一苗难求”,如今已成过眼云烟。 随着万泰生物、沃森生物等国产疫苗厂商的二价HPV疫苗陆续上市,以及九价疫苗的加速研发,市场供给端迅速扩容。

价格战,不可避免地打响。 二价HPV疫苗的政府采购价格已跌破百元大关,九价疫苗的价格也面临下行压力。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了。 国产疫苗的上市,不仅打破了外资垄断,也提供了更多价格亲民的选择。尽管在九价疫苗领域,国产产品仍有待时日,但二价、四价疫苗的市场竞争已经异常激烈。

默沙东在财报中坦言,中国地区HPV疫苗需求减少是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这并非虚言。曾经“跪求”疫苗的消费者,如今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心态也发生了转变。

面对女性HPV疫苗市场的红海竞争,默沙东将目光投向了男性市场。2025年1月,Gardasil在华获批新适应证,适用于9-26岁男性接种,成为中国境内首款获批、可适用于男性的HPV疫苗。Gardasil 9也已申报男性适应症。

男性市场,被默沙东视为HPV疫苗业务新的增长点。 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男性接种HPV疫苗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更好地控制HPV病毒的传播,实现群体免疫。

然而,男性市场能否成为默沙东的“救命稻草”,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男性对HPV疫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升。 长期以来,HPV疫苗主要被视为“女性疫苗”,男性接种的必要性尚未得到广泛普及。

其次,国产疫苗厂商也在加速布局男性市场。 万泰生物、康乐卫士等已启动九价HPV疫苗男性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最后,男性市场的容量究竟有多大,仍需市场检验。 虽然理论上男性也是HPV疫苗的潜在受众,但实际接种意愿和支付能力,将直接决定市场规模。

默沙东暂停HPV疫苗发货,不仅仅是短期市场策略的调整,更折射出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战略的深刻变化。

曾经,中国市场是外资药企眼中的“金矿”,是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凭借技术优势、品牌溢价,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享受着高利润、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然而,时代变了。 中国医药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本土创新药企的崛起,打破了外资药企的技术垄断。 国产创新药在肿瘤、自身免疫、心血管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与外资药企正面竞争。

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压缩了药品价格空间。 曾经的高价进口药,面临大幅降价的压力,利润空间被显著压缩。

政策导向鼓励国产替代,支持本土医药产业发展。 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使用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为本土药企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消费者更加成熟理性,对外资品牌的 “光环”效应逐渐减弱。 消费者不再盲目迷信进口药,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疗效。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不再能“躺赢”。 曾经的“温柔乡”,正在变得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通过主动调整供货节奏,降低渠道库存,缓解合作伙伴的财务压力,默沙东或许希望以此来“以退为进”,重新审视和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策略。

未来,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复杂的挑战。 他们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从单纯的“掘金者”转变为更加本土化、更加贴近中国市场需求的“参与者”。

本土化研发、本土化生产、本土化合作,或许将成为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仅仅依靠“进口”和“高价”,已经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新常态。

默沙东的疫苗撤退,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外资药企在中国市场进行战略调整,甚至部分业务的收缩。

但与此同时,这也为本土药企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国产创新药的崛起,将重塑中国医药市场的格局,让中国患者能够用上更多、更好、更可负担的创新药物。

中国医药市场,正在告别外资药企“一家独大”的时代,迎来本土力量与外资巨头“同台竞技”的新格局。 这场变革,将深刻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走向,也将最终惠及每一位中国患者。

默沙东的“暂停”,或许正是新时代序幕拉开的前奏。 中国医药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复杂、更加竞争、也更加充满活力的新阶段。

来源:暴走的柚子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