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别人也是治愈你自己

B站影视 2025-02-01 17:58 3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曾遇见过这样的挚友——他们热衷于为他人挑选并赠送礼物。平日里,一旦在网络上发现适合你的物品,便会毫不犹豫地为你下单;自己收到了特色产品或制作了美味佳肴,也总会惦记着给你寄送一份。倘若他们得知了你的收件地址,神秘的快递电话与不明内容的包裹便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曾遇见过这样的挚友——他们热衷于为他人挑选并赠送礼物。平日里,一旦在网络上发现适合你的物品,便会毫不犹豫地为你下单;自己收到了特色产品或制作了美味佳肴,也总会惦记着给你寄送一份。倘若他们得知了你的收件地址,神秘的快递电话与不明内容的包裹便会时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每一次开箱都如同揭晓一份新的惊喜。

这些擅长送礼的人士,在赠送礼物时通常遵循“三无”原则:

1. 无需特别理由:不必等到逢年过节或生日庆典,只要看到、想到,便即刻行动。

2. 不求回报:从不期待朋友回赠,单方面的付出已足够。

3. 避免炫耀:并非为了展示经济实力或品味,而是真诚地希望为朋友带来快乐与惊喜。

如此看来,他们似乎是纯粹的利他主义者!不禁让人深思,这究竟是人性的升华还是道德的进步?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地赠送礼物呢?

赠送礼物时,大脑中涌现的“温暖光芒”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偷偷为朋友准备了一份惊喜礼物,从下单那一刻起就满心期待他们的反应。当收到他们“你怎么知道我想要这个!”的惊叹时,那种喜悦简直无法言表。

并非只有你一人有此感受。研究人员对人们在赠送礼物时的大脑活动进行了监测。2017年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人们在慷慨解囊时的内心感受——研究人员给予50名参与者一笔资金,指示其中一半人将钱花在自己身上,另一半人则在接下来的四周里将钱用于他人。随后,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他们的大脑活动。

结果显示,那些为他人花钱的参与者在实验结束后报告了更高的幸福感水平。而且,当他们为他人付出时,会激活大脑内释放催产素的途径。催产素是一种能增强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神经肽,也被称为“拥抱激素”。

催产素的分泌贯穿于赠送礼物的整个过程——无论是选购、包装还是等待礼物送达以及期待对方的反应……这些都是赠送礼物乐趣的一部分。此外,赠送礼物还会激活大脑内与快乐和社会联系相关的区域,产生一种类似“温暖光芒”(warm glow)的效应。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它的愉悦与舒适。难怪赠送礼物这一看似单纯的“付出”行为会让人如此上瘾。

而且,相较于自我消费,通过赠送礼物获得的快乐更符合“长期主义”的理念。当我们花钱购买愉快的体验时,如享受美食或购买心仪物品,初次体验时确实会感到惊喜和快乐,但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这种快乐感会逐渐减弱。然而,当我们为他人花钱并从慷慨付出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温暖光芒”却能持续更久。

非物质“礼物”同样能激发幸福感

心理治疗师Sidler指出,我们可能过于被物质世界所左右,以至于忽视了那些在物质上成本低廉但在其他方面却极具价值的“礼物”。比如爱、理解、情感、欣赏、认可、关注、承诺、时间和尊重等。

并非只有通过花钱购买实物才能感受到“温暖的光芒”。其他善意的行为也能引发这种感受,例如:

- 在他人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

- 对于习惯否定自己的人给予积极的赞美;

- 陪伴状态不佳的朋友聊天;

-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他人提供专业建议或支持;

- 告诉别人他们对我们的重要性……

即使一个人在做这些事时并不期待回报,但他们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善待了自己。心理学原理中的代为奖励(vicarious reward)表明,当人们目睹他人经历好事时,自己也能感受到那份快乐。一个人能够替他人感受快乐的程度,也决定了他们在亲社会行为上的投入程度。

此外,对他人的善举还能带来“助人者兴奋”(helpers high)——帮助他人后会感觉自己更加强壮和有活力;许多人还表示,他们会因此感到更加平静、不那么沮丧,并且自我价值感也会增强。

相信你也有过类似的体会,即使是为陌生人做一件小事——比如帮提着大包的人捡起掉落的物品或给陌生人指路——也会让你感觉一天都被点亮了,走在路上时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连步伐都变得轻盈起来。

因此,如果你最近感到有些消沉或被困在不如意的境地中无法自拔,不妨尝试向他人施以善意、为他们做些什么。这是一种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情绪状态。它能让你瞬间改变消极思维:“我一事无成,我太差劲了,我的生活没有希望”,转而感受到生活的积极意义。

经常为他人付出的人更容易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善意会得到回报的世界里,并产生一种积极的想象:无论对方是我们在意的朋友还是陌生人,他们都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而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也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相比相信“这个社会人人都只顾自己,没人在意别人的死活”,前者显然能赋予我们更强的心理韧性和更高的幸福感。

### 赠送礼物虽令人快乐,但也要量力而行

赠送礼物不仅能带来快乐,经常赠送礼物的人还会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和更高的社交满意度。因为赠送礼物可以培养社会纽带、有助于发展关系。就连动物也会通过赠送礼物来加强友谊,比如倭黑猩猩会向潜在的新朋友赠送水果。

不过,也不必为了追求赠送礼物的快乐而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让赠送礼物成为负担。比如因为绞尽脑汁想不出该送什么而焦虑,或者担心对方是否喜欢而烦恼。这时,你可以参考我们的心理学角度送礼物攻略(关于如何送礼物的心理学干货)。

另外,也不要因为频繁赠送礼物而陷入财务危机。你可以试着在规划收支时,为亲社会支出和人情社交往来设定合理、健康的预算,以避免因买礼物而入不敷出。

最好的“礼物”不一定昂贵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足够了。比如读到一本喜欢的书时,把电子书链接发给朋友;或者你喜欢画画,为朋友画一张肖像;利用你的创造力制作有意义的礼物,比如整理一本充满共同回忆的日记或相册……自制的、充满心意的礼物往往会被人们记住更长时间。

赠送“服务行为”的礼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服务行为的礼物是指能让他人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的东西,比如帮忙遛狗、搞定电子设备设置、制定计划或攻略等。这种“给予”所体现的理解和关怀,有时比买来的东西更有意义。

用小而频繁的礼物来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是一个好方法。这样既能频繁唤起朋友间的亲密情感,又能避免因为礼物过于贵重而给对方带来不知如何回礼的压力。

随着春节的临近,在这个与亲人老友团聚、与远方朋友互相问候的时刻,不妨花点时间为他们准备一份充满心意的礼物吧!

当然,尽管那个经常给你送礼物的朋友并不图回报,但你仍然可以将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并夸赞道:“你可真是个可爱的朋友呀!啾咪~”

你喜欢给朋友送礼物吗?

来源:丽姐聊情感健康创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