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1日,大年初四,孔学堂内依旧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以“贵州新年俗,才在孔学堂”为主题,孔学堂赓续传统,继续举办春节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新春的欢乐氛围。
2月1日,大年初四,孔学堂内依旧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以“贵州新年俗,才在孔学堂”为主题,孔学堂赓续传统,继续举办春节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新春的欢乐氛围。
漫步在孔学堂,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儒雅之风盛行的岁月,穿过火红的牌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喜庆而古朴的景象——红灯笼高高挂起,与周围的古色古香建筑相映成趣,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红色的活动展牌与路边嫩黄的腊梅花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而那座新堆砌的“柴”门以及333梯“福”字石阶,更是将年味与福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5(乙巳)年孔学堂春节传统文化活动巧妙地将孔学堂的建筑群与丰富的体验内容相结合,让市民游客在新春游园中领略到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孔学堂之美。以“新春求才”为纽带,将求才之路的游历与孔学堂的建筑空间紧密相连,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寓教于乐的文化盛宴。市民游客在十二个求才建筑之间穿梭游走,不仅可以遇见十二种求才新年俗,还能在每一个求才挑战中转身偶遇新的故事与惊喜,收获满满的乐趣与感悟。
置身于墨达广场,市民游客仿佛被一片火红所包围。小吃街上香气四溢,各种地道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中心舞台上,精彩的表演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礼仪广场上,两排红灯笼整齐划一,红色的鼓上书写着“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传递着新春的祝福。灯照古今,24鼓灯阵,以灯寄情思。大成殿前的丹陛石上,“贺新春”三个火红的大字熠熠生辉,彰显着新春的喜庆。
走进明伦堂,红色的飘带轻轻飘动,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浪漫。红色的背景板前,一户又一户的家人们聚集在一起,拍下了温暖幸福的全家福。谢师花坊内,娇嫩的真花与鲜艳的扭扭棒手工花交相辉映,等待着游客们的到来。
六艺学宫内的新春才子游艺会更是热闹非凡,游客们纷纷挑战“琴、棋、诗、画、书、礼”新六艺,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日”字形的建筑内,摊位琳琅满目,红色的灯笼一串串地垂挂在木质的亭台楼阁间,中式的美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盛放的腊梅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为春节的氛围再添一份吉祥与美好。
大红的灯笼和飘带将奎文阁映照得喜气洋洋,乡贤祠内的贤士榜和状元墙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打卡,大家纷纷在状元牌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悬挂于状元墙上,祈愿能够沾历代状元才气,一举高中。
前往杏坛林的阶梯上,“杏运红带”挂满了沿途的树枝,游客们在此祈愿祝福,希望与先贤同在,再沾新年贤气。登高望远,在杏坛上,“迎新杏树”格外引人注目,这棵汇集了先贤语录、灯笼高挂、风铃阵阵的大树,让游客们在此明心见性,体悟到心灵上的进阶。
沿着勤事堂前行,早春万勤墙映入眼帘。游客们纷纷写下“勤”字,以此铭记成才之路需要勤奋与努力……
在美轮美奂的场景之中,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建筑、每一处景观,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市民游客纷纷打卡拍照,他们用手机或相机捕捉每一个细节,希望能够将这份美丽永久定格,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此刻的温暖与春节的喜庆。来自南明区的陈云珍和好姐妹特意来此一起游玩拍照,她说:“孔学堂的建筑都很宏伟,新春活动也布置得很漂亮,趁着春节有空,和朋友一起来打卡拍照非常好!”在棂星门,胡姜琴一家五口也在此和巨大的孔子像合照,她说:“一年到头大家都很难得一起出门,在这里拍一张留个纪念,很开心。”
这些新春活动巧思与孔学堂建筑群融为一体,作为活动策划的工作人员之一,王治翔说:“今年以‘求才’作为主线,在整个场景设置上,考虑到很多市民很少走到孔学堂各个角落去探索研究,所以,今年把孔学堂的整体建筑场景融合进活动中去,确定了此次的‘求才十二境’,把所有场景空间串联到一起,打造一场热闹的春节活动。”
以礼仪广场为中心,四周的建筑群都设置有相关的互动活动,还有红火喜庆的新春布景,营造出热闹的氛围,“以前有大年初一登高拾柴的习俗,大家都习惯去黔灵山公园,我们想打造成新的一个年俗,让广大市民们在新春或者重要节点能够把孔学堂当成一个必须打卡的地方。”王治翔说,今年春节首次以此为方向,希望未来在孔学堂布置更大的场景,带给市民游客更多更好更丰富的内容体验,“希望大家玩得开心,也在孔学堂收获更多祝福。”王治翔说。
记者 舒锐/文 周永/图
来源:贵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