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春节档电影那叫一个热闹,《蛟龙行动》,票房、口碑与排片的纷争却在这热闹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上映第4天,票房1.9亿,看似还不错,可和它的野心比起来,这成绩显然不太够看。再加上总制片人于冬称打一星的都是“黑水”,还呼吁增加排片,一下子就把这部电影推到了舆论的
最近春节档电影那叫一个热闹,《蛟龙行动》,票房、口碑与排片的纷争却在这热闹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上映第4天,票房1.9亿,看似还不错,可和它的野心比起来,这成绩显然不太够看。再加上总制片人于冬称打一星的都是“黑水”,还呼吁增加排片,一下子就把这部电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咱先来说说这电影本身。《蛟龙行动》可是《红海行动》的续作,当年《红海行动》在2018年春节档那可是大杀四方,狂揽36亿票房,成了冠军,口碑也是相当不错。大家对这部续作的期待值自然拉满,都盼着能再感受一次那种热血沸腾的军事大片体验。电影上映前,宣传得那叫一个火热,还登上了豆瓣2024年度电影榜单,被评为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华语电影之一,这更是把大家的期待值推向了顶点。
可上映之后,情况却有点尴尬。观众们的评价那是两极分化得厉害。有的观众看得热血澎湃,直呼过瘾。电影里独特的核潜艇题材就很吸引人,水下的大场面,还有快节奏的画面切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而且剧组还按1:1比例打造潜艇,这诚意真的没得说,好多人都夸这是国内军事电影的新巅峰。
但另一部分观众的吐槽也相当狠。有人说电影故事逻辑混乱,人物动机不明,好多情节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反派的计划,漏洞百出,还有舰长吹口琴化解危机的情节,实在是太违和了,感觉就像是强行加进去的,看得人直皱眉头。
再说说这评分和口碑的事儿。电影在豆瓣上开分6.6,不算高,还有不少人直接给打了一星。这可把总制片人于冬给气坏了,在路演的时候直接炮轰,说打一星的都是“黑水”,还呼吁影迷们去豆瓣给影片讨个“公平说法”,希望大家能自发为电影打高分,给电影一个公平的评价。主演于适也跟着呼吁,说“我们只想要公平”。可观众和网友们并不买账,有人觉得于冬这是在找借口,电影要是真的好,还怕别人打分吗?还有人讽刺说,这就像外卖平台上,差评底下商家都说是同行捣乱一样。
除了评分,排片也是个大问题。于冬在路演的时候说,电影黄金场次太少,基本都是早场、午夜场,观众想看都不方便。他希望观众能多多呼吁,为电影增加一些合理场次。好多观众也反映,跑了好几家影院,排片时间要么不合适,要么干脆就没有场次,想看都看不成。这排片少,观众看不着,电影就算拍得再好,票房也很难上去啊。
那为啥会出现排片少的情况呢?一方面,电影在点映期间的口碑不太理想,部分观众的差评可能影响了影院的排片决策。影院排片肯定得考虑票房收益,要是一部电影口碑不好,他们自然不太愿意给太多场次。另一方面,今年春节档竞争太激烈了,《哪吒2》《流浪地球2》这些影片势头强劲,把观众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蛟龙行动》在这样的环境下,排片被挤压也是难免的。而且,它前期主打“保密”牌的营销方式,不仅没起到好效果,反而让很多网友反感,预售的时候就垫底,开局就不利。
在我看来,于冬说打一星的都是“黑水”,这话说得确实有点太绝对了。电影上映了,观众就有评价的权利,差评不一定都是恶意的,也可能是观众的真实感受。与其指责别人,不如好好反思一下电影本身的问题。当然,排片少确实影响了电影的票房和传播,影院在排片的时候,也应该多给一些有潜力的电影机会,不能只看前期的热度和口碑。
对于《蛟龙行动》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用质量说话。要是后面口碑能慢慢回升,票房说不定还有逆袭的可能。希望电影行业能从这次的争议里吸取教训,电影人用心拍好电影,发行方合理宣传,影院合理排片,这样我们观众才能看到更多真正优秀的电影。
来源:剪辑和文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