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丁佳宁,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0级学生,中共党员,曾任心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兼宣传部部长,担任班长,曾获得校级“五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先后获得2023年全国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现实问题解决分论坛二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丰富的竞赛也是丁佳宁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获奖,也没有考虑那么多,但只要有相关的竞赛,我就会去参加。”回忆起自己的竞赛经历,她如是说。比如2023年4月份的心理论坛比赛,需要提交一个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小组讨论决定选择“青少年的手机依赖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体几个方面提出干预措施。从查阅文献、写成综述、提出方案,投入时间仔细打磨,每一步都尽力做好。作为组长,她还需要把每个人负责的部分衔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
“我很喜欢用手账或日记的形式写写画画,在一页纸上记录着项目的规划和完成情况,比较有成就感。这样形成正反馈,激励自己一步步接近目标。”
在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时,丁佳宁在面临很大压力的同时也得到了锻炼,提升了专业能力。她发现,比赛需要一个团队一到两年的打磨,需要相关的论文或者专利成果作为备述。参赛之前,她积极地联系老师寻求帮助,并了解到:首先,应该以写出一篇好的论文为目的,不同专业有不同特色,多了解不同领域的参赛作品,吸收其优点;其次,不要过度追求竞赛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收获。
“平时我会抓住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比如在大创项目中参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
实践时,丁佳宁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师范生,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像我们最初所想象的那样乐观。”
在实习的过程中,她发现目前中小学对于心理老师存在需求,但实际却并没有那么重视,有的心理健康课没有办法成体系的开展。一些学生在可能受到家庭和学校的较高期望,对于学习感到焦虑不安。同伴间的冷漠、排斥等“隐形的”欺凌会对学生的社交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从这些观察中,丁佳宁意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认识到掌握心理咨询和辅导技能的重要意义,也深深感觉到自己所学还太少、太浅,这也敦促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充实自己。”在之后的学习中,她更注重于拉进知识与实践的距离,从问题的心理机制着手,希望能改善这些心理问题。
“以终为始”,丁佳宁用行动阐释了这四个字。关于实践,她说,应当以职业为导向,寻找需要的技能与可以锻炼这些技能的实践,每份工作深入了解下去,都有好和不好的地方,“接受现实,把握住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就好。”
躬耕教坛治学勤!招募1000名!”
来源: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