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汝窑菊瓣盘、段店汝窑辟雍砚 | 广东崇正2025春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6-07 09:38 3

摘要:民间有个浪漫的传说,关于宋徽宗的汝瓷情缘之梦。宋徽宗梦见大雨过后,一抹神秘的天青色令人着迷,醒后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遂命各地窑工烧制天青色瓷器。徽宗钟爱汝窑的素雅清逸、柔和婉约,这与他笃信道教有一定关系。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以清淡为

放大可见汝窑特有的“梨皮、蟹爪”特征

开篇之前预祝莘莘学子金榜题名!!!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千峰碧波翠色来”
“梨皮、蟹爪、芝麻花”
“玛瑙为釉古相传”

——这些说的正是宋代汝窑的特征

汝窑被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

宋徽宗画像

汝窑与宋徽宗

民间有个浪漫的传说,关于宋徽宗的汝瓷情缘之梦。宋徽宗梦见大雨过后,一抹神秘的天青色令人着迷,醒后写下“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遂命各地窑工烧制天青色瓷器。徽宗钟爱汝窑的素雅清逸、柔和婉约,这与他笃信道教有一定关系。宋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以清淡为美,主张清净无为,崇尚纯正恬静。在他的审美中认为“五色令人目盲”,而天青正契合“东方属木,其色为青,青龙象义”,也是文化艺术的象征。青色汝瓷符合道家思想,因此天青色汝瓷成为宋徽宗的至爱也就不足为怪。

北宋 宋徽宗《《秾芳诗帖》局部 台北故宫藏品

徽宗的艺术遵循道教思想还体现在他的瘦金体书法上,后人称之为“点如菊,撇捺似兰,横直如竹,虽字亦画”,运笔方面深得“天地大道,法乎自然”之意,他痴迷于对竹兰和仙鹤的拟态,同时遵循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这使其字具有了竹的坚韧与弹性、兰的优雅与利落、鹤的细劲和飘逸,产生了一种来自天然的强劲有力的美感。

参阅:台北故宫藏清乾隆《燔功彰色》图册

宋徽宗之后,皇帝无不钟爱汝窑,如乾隆曾命宫廷画师绘制他喜爱的瓷器,其中就有不少汝窑。

广东崇正2025春拍 lot1788

天青汝窑菊瓣盘

H: 3.8 cm;D: 18 cm

RMB: 1,000,000-2,000,000

本拍品细节图


此件汝窑菊瓣盘,釉如乳浊微透,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形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其菊花瓣式样更罕有,花瓣饱满,侧面如一朵绽放的菊花。通器完美臻善,当属汝官瓷之范。

汝窑的七大窑口

汝窑瓷器统称为汝瓷,其窑口主要集中在河南汝州境内,包括清凉寺窑、临汝窑、张公巷窑、东沟窑、文庙窑、严和店窑和段店窑,多数认为“清凉寺”为魁首,各自窑口各有特点,体现在胎土颜色、釉面颜色、造型纹饰上。

本品综合而述当为清凉寺汝窑。由于清凉寺汝窑的烧制时间仅有短短的二十年,且流传数量罕有,每一件都堪称国宝级文物。

宋代清凉寺汝官窑由徽宗皇帝在北宋大观元年创立,遗址位于距宝丰县不远的清凉寺。清凉寺汝窑是宋汝窑的代表,以其精美的青釉瓷器闻名于世。窑址规模宏大,发掘出的瓷器多具有官窑特征,造型古朴,釉色温润如玉。

汝窑的防伪标志“硅化层”

参阅:汝窑瓷片可见釉面结合处的白色“硅化层”。“硅化线”肉眼无法看清,需借助高倍的显示镜方可。(图片来自网络)

宋代汝窑配方特殊,烧制不计成本,胎釉中含有玛瑙、玉石等名贵矿物质,其玛瑙比例达15%-20%。根据清凉寺出土的瓷片样品,真正的汝窑瓷器在釉面与胎的结合处,有一层白色的“硅化层”(见图片)与釉、胎紧密咬合,这是汝窑釉胎中名贵矿物在长时间的氧化蚀变后产生,仿品是无法形成。

本拍品支钉放大图,可见胎釉结合处中间有一层白色硅化层(仪器原因清晰度不够,使用更高倍放大仪器会更清晰)

汝窑的硅化现象“硅化层”呈现方式单一,为白色。“硅化层”形成需有三大条件:第一,胎釉中必定含有多样稀有元素,如玛瑙、白玉、宝石等;第二,需要时间的沉淀,刚烧制的成品无法形成“硅化层”的现象;第三,结合古法烧窑方式方能显现“硅化层”,例如烧制温度、柴火等。

参考:宋朱绍宗《菊丛飞蝶图》局部 北京故宫藏。图中如同小太阳的菊花正是本拍品的式样。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北宋 苏轼《赠刘景文》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南宋 郑思肖《寒菊》

本拍品造型如同盛开的菊花

菊瓣盘

菊花在宋代文化中被视为“花中隐逸者”,气节凛然,为“四君子之一”,代表不畏艰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成为文人墨客追求精神境界的象征,并且与宋代理学倡导的修身养性理念相契合。
宋代文人雅士推崇菊花象征的淡泊与孤傲,这种审美取向融入瓷器设计中,使菊瓣盘成为雅静意趣的载体。此造型在北宋定窑、哥窑、金代定窑及元代龙泉窑均有烧造。
菊花盘式样创烧于北宋,品种除瓷器外还有漆器,后朝官窑继此式样,宋以后以清雍正时期的单色釉菊瓣盘最为知名。

参阅:北京故宫藏左图“宋青瓷菊瓣洗”、右图“宋哥窑菊瓣盘”

参阅: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盘

去年腊月溪水枯,色夺江头数峰碧。
野夫采得琢为砚,形壅水流流若璧。
——宋代杨杰《辟雍砚诗》

段店汝瓷窑址

段店窑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梁洼镇段店村境内,在唐朝年间发展鼎盛。段店窑址是汝瓷、钧瓷的发源地,窑址烧制时间长、遗物丰富、品种齐全、花色多样、造型优美,在中国瓷器制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北宋时,段店窑与宝丰清凉寺窑相距仅25公里之遥,同属汝州辖地,是北宋时期皇家和官府用瓷的烧造重镇。与清凉寺的汝窑相比,清凉寺汝窑的胎质呈现出土黄、浅灰或灰白色的特点,这种胎质同样被称为香灰胎。而段店窑的胎质则更为多样化,包括土黄、浅灰、灰白、黑灰以及黑色,其中大部分胎质坚硬且致密。在胎泥的加工上,段店窑显得更为精细,带有一定的油腻感。

轻轻敲击,段店窑的产品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手感也相对较重。

广东崇正2025春拍 lot1789

段店汝窑十六足辟雍砚

H: 5.9 cm;D: 19.5 cm

RMB: 2,600,000-3,000,000

本拍品细节图

此件辟雍砚,足部、底施釉,釉面开片,极为肥厚,砚面露出胎,胎细腻,为浅灰色,釉面天蓝色,且手感较重,外上黑色护胎,因时间长久,黑护胎斑驳,这些特征符合宋代段店窑口汝瓷。

此品与清凉寺汝窑的香灰胎不同,此种为段店汝,他较清凉寺的品种更多,同为北宋官窑窑址。此件汝窑辟雍砚可谓独一无二,目前所见仅此一件。

参阅:清宫旧藏“唐 青瓷二十柱圈足辟雍砚”

参阅:隋至唐 青瓷辟雍砚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辟雍砚

辟雍砚流行于魏晋时期,多见三足或四足;南北朝变化为五足到十足不等;隋唐时期发展出了圆形多足的辟雍砚;宋延唐风,宋之后辟雍砚逐步消失,被簸箕砚、抄手砚替代。可以说宋代辟雍砚为罕见品。


至于为何宋代一改前朝式样,或许在宋代米芾《砚史》中略见,记载:“嘉佑末,砚样已如大指粗,心甚凸,意求浑厚,而气象益不古,纯斗故勒深,滞墨难涤,心凸,故点笔不圆,常如三角簇,盖古砚皆心凹,后稍正平,未有凸者。始自侍读学士唐彦猷,作红丝辟雍砚,心高凸,至作马蹄样,亦心凸,至磨墨溜向身出,观墨色则凸高增浮泛之势,援毫则非便也。其晋铜砚,虽如鏊,然顶殊平,以便援毫。今杭州龙华寺收梁传大夫瓷砚一枚甚大,磁褐色,心如鏊,环水如辟雍之制,下作浪花擢环近足处,而磨墨处无磁油,然殊著墨。古墨称螺,亦恐不若近世坚,不然殆不可磨也。”


也就是在北宋嘉佑末,制辟雍砚流行中央圆砚膛隆起,不利于毛笔文人援笔,所以宋之后砚台的形制也更加偏向簸箕砚、抄手砚等,材质也以发墨功能更甚的石质为主。这也跟宋代发达的文化经济相关,文人个性化所致,对传统辟雍有所取舍。

从文中也能读出,宋代辟雍砚的式样,“心高凸”、“作马蹄样”、“至磨墨溜向身出”,这几个特征与本拍品的特征一致。宋代之后明清时期也少量用石或瓷琢辟雍砚,但去掉多足改为四足、三足或圈足,为仿古式样。

参阅:南宋《槐荫消夏图》局部中的辟雍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古人重视文房,用“辟雍”命名砚台,其身份非同小可。辟雍,根据《礼制·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类宫”。东汉蔡邕《明堂丹令论》中解释:“取其四面环水,圆如壁。后世逐名辟雍”。可知,辟雍最初为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为天子“行礼乐,宣德化”的场所,正如钱穆言“西周镐京,辟雍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此乃政治上之莫大任务。”

广东崇正2025春拍 lot1596

青瓷熊足砚

H: 3.5 cm; D: 12.5 cm

RMB: 无底价

出版:蔡耕著《茶熟香温集》,上海文艺出版社,第八页。

参阅:(上图)北京故宫藏品“西晋 青釉三足砚”,(下图)同为故宫藏品晋越窑三足圆砚。

注意砚面的玫瑰红色支烧痕,与本拍品亦一致。

此砚直口,砚心平不施釉,下承三足,造型为跪熊,侧面及底部施青釉,釉面温润清透。砚面裹有七块红色支烧痕。此种玫瑰色支烧痕见北京故宫藏品“西晋 青釉三足砚”,其造型、尺寸与本品一致,而三足有不同,故宫为跪人三足,本品则是跪熊三足。

蔡耕与大石斋唐云合照

本拍品出版蔡耕著《茶熟香温集》,上海文艺出版社,第七页

蔡耕曾在他的著作《茶熟香温集》,第七页,记录当时购买的细节,此砚与蔡先生巧遇两次,第一次在“上海福佑路”上手把玩,甚是喜欢缺又觉得三熊造型略微模糊(晋代的三足砚其足多数造型简单趣致,加上施釉,固然晋代此类都是“模糊”的,蔡耕在此自嘲),思想挣扎一番后放弃了。后心中后悔,念念不忘,择日在一位友人的店里再次遇见此砚,店主问:“现在侬有比这更好的没有?我还要。”越看越喜欢,逐“用比原价增加百分之五十的价位买这方瓷砚”。可见蔡先生十分喜爱此砚。

参阅:北宋 宋徽宗《祥龙石图》 北京故宫藏品

广东崇正2025春拍 lot1430

赏石带汉白玉老盆

H: 74cm(连座)

RMB: 10,000-20,000

广东崇正2025春拍 lot1787

龙泉青瓷弦纹贯耳瓶

H: 22.7 cm

RMB: 40,000-60,000

其造型最早源于商周青铜器的投壶;
挺拔俊雅,方阔沉稳,颈两侧附管状双耳;
釉色青翠,介于梅子青粉青之间,釉面凝厚莹澈;
历千年而精光未泯,愈见宝光内蕴;
整器敦实质朴,风韵古雅,体现出淡恬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参阅:坂本五郎珍藏“宋至元 龙泉青釉贯耳瓶”

广东崇正2025春拍 lot1763

龙泉弦纹长颈瓶

H: 21.7 cm

RMB: 180,000-280,000

刚健挺拔,简约华贵,腹部起弦纹,共计七道;
七道弦纹让素雅的釉色增添起伏,突出造型的节奏感;
釉层厚腴莹润,呈粉青色,具有凝厚深沉的玉质美;
神秘含蓄,华美醇滋若此,如青玉之出于昆仑,是为宋龙泉之上品佳作。

广东崇正2025春拍 lot1786

龙泉露胎菊花折沿盘

H: 4.5 cm;D: 19.5

cmRMB: 60,000-100,000

“古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今曰处器,青瓷”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

“极青莹,纯粹无暇,如美玉”
——《处州府志》

内外壁光素,盘心露胎模印一朵盛开的菊花,华贵之态;
受宋代汝天青色审美影响,釉面青中带蓝,宛如湖面,彰显宋人典雅极简之美。

广东崇正2025春拍 lot1758

耀州牡丹纹盘

H: 5.3 cm;D: 23 cm

RMB: 80,000-100,000

盘心满刻盛开的牡丹花,花朵饱满丰腴,枝叶曼妙;

运刀流畅,线条刚劲有力,花叶具有强烈立体感,为宋代纹样;
外壁皆刻划排列整齐的竖纹,布局疏密有致,纹饰细节以篦划纹表现。

老规矩唠几句,东西有好有更好,出手也要看渠道的性价比,适合自己是最好。能出入手的都是经受市场考验的,藏友们有一颗强大心脏,乐观理智看待收藏市场的波动。

如有相关疑惑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