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环境急剧变化的如今,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全球性课题。但无论是传统的物种保护还是生态系统保护,这些方法都显现出其局限性。“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一项2025年1月21日发表的最新研究——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学家们提
无论是传统的物种保护还是生态系统保护,这些方法都显现出其局限性。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译者 | 王芊佳
【编者按】在环境急剧变化的如今,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全球性课题。但无论是传统的物种保护还是生态系统保护,这些方法都显现出其局限性。“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一项2025年1月21日发表的最新研究——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保护理念:物种群组保护(Assemblage-level Conservation),这一思路为应对当前的保护挑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为助力全球环境治理、并供我国学者了解最新研究动态信息,编译分享信息如下,供感兴趣的读者们参阅。
笔者刚开始有点犹豫于“Assemblage”这个词如何翻译最好。查阅拉丁词源发现,其本意是“集合”或“聚集”。在如今生物学中,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比如在生物学中,assemblage常用于研究某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物种,以及它们的数量比例;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竞争、捕食;研究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在群落中的作用等等。有翻译软件把它译为“生物群落”,但是考虑到它侧重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需要跟英语中的“Community”(群落)区别开来,综合各方面,现在把它译为“物种群组保护”。欢迎“海洋与湿地”读者和专家们指正。(按/王芊佳)
本文约2100字,阅读约6分钟
2025年1月20日,《自然评论·生物多样性》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以物种群组保护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A case for assemblage-level conservation to address the biodiversity crisis)的研究文章。该研究由迈克尔·贝利茨(Michael W. Belitz)、C.J.坎贝尔(C.J. Campbell)、瑞安·德拉姆(Ryan G. Drum)、温迪·勒恩伯格(Wendy Leuenberger)、托尼·林·莫雷利(Toni Lyn Morelli)、凯莉·内尔(Kelly Nail)、沃恩·希雷(Vaughn Shirey)、韦恩·托格马丁(Wayne Thogmartin)和埃利斯·齐普金(Elise F. Zipkin)等科学家共同完成。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物种群组保护(Assemblage-level conservation),以应对当前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biodiversity
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聚焦于单一物种的保护。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个别濒危物种的灭绝,例如大熊猫和灰狼的种群恢复就得益于此类策略。但这种方法在应对生态系统广泛变化和保护功能多样化的生物群体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另一种保护策略,即生态系统保护(Ecosystem-level conservation),则侧重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水循环和土壤肥力,但常常忽略对特定濒危物种的关注。因此,如何平衡单一物种保护与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全球保护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物种群组保护方法的提出,试图为这一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一方法,以分类学相关、或功能相似的物种群组为保护对象,通过关注这些物种的共同需求及其生态功能,实现从单一物种保护到整体生态平衡的过渡。研究指出,物种群组保护能够在保护濒危物种的同时,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成为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策略。
©汪湜,2023年11月摄于肯尼亚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图文无关)
过去长时间中,实施物种群组保护的最大障碍是数据和方法的限制。但近年来,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快速积累、生态建模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能力的提升,为这一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文章强调,通过种群模型(Community models),研究者能够在物种和群组两个层面上同时进行分析,从而更精确地评估保护措施的成效。这些模型不仅能够量化物种之间的生态联系,还能揭示物种对环境变化的不同反应,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该研究进一步指出,物种群组保护的意义,不仅在于弥补传统保护方法的不足,还在于其综合性和适应性。通过结合单一物种的生存需求与生态系统的动态特性,这一策略可以在气候变化等大环境背景下,更有效地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上图:豚足袋狸(Chaeropus ecaudatus)是一种已经灭绝的澳大利亚特有哺乳动物,属于袋狸科。它以其独特的外形而闻名,具有类似于猪的脚和强壮的后肢,适应了在澳大利亚干旱地区的生活环境。曾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尽管在20世纪初曾有零星记录,但最终它在20世纪30年代消失,被认为是彻底灭绝。豚足袋狸的灭绝是澳大利亚原生物种在殖民化过程中遭遇巨大挑战的一个象征。照片由Vassil拍摄于2013年,现收藏于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CC BY-SA 1.0)图文无关
许多物种的走向灭绝,是静悄悄的。白鱀豚是世界上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淡水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上图为水下观察白鱀豚的活动(1998)。©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图文无关)
该研究团队呼吁,未来的保护实践需要更多跨学科的合作,以充分利用当前可用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和技术工具。与此同时,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与自然资源管理者之间的紧密协作,也是确保物种群组保护成功实施的关键。文章认为,这种以“物种群组”为核心的保护方法,不仅能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的解决提供新的路径,还将推动保护科学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说文解字】在本文的编译中,“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遇到一个困难是下面两个词的细微区别。为此,请教了有关母语人士和专家后,得到以下建议:
Assemblage和community这两个词,在生态学中,其实经常被用来描述“生物群落”,但它们强调的方面有所不同。Assemblage更注重物种的组成和多样性,它就像是一个物种清单,告诉我们哪些物种生活在一起。Assemblage强调的是物种的被动聚集,即不同物种由于各种原因恰好聚集在一起。例如,一个森林中的所有树种、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都可以称为 assemblage。
与assemblage不同,community更关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community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物种之间存在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community这个词强调的是物种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互动,它们共同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例如,一个森林中的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感兴趣的“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读者可以参看全文:
Belitz, M.W., Campbell, C.J., Drum, R.G. et al. A case for assemblage-level conservation to address the biodiversity crisis. Nat. Rev. Biodivers.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4358-024-00014-9
欢迎分享你的想法!
(请文末留言)
THE END
海
湿
海湿声明: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供参考。
信息源 | Nature Reviews Biodiversity
编译 | 王芊佳
编辑 | 绿茵
排版 | 绿叶
【主要参考资料】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重磅!深海矿物生成“黑暗氧气”:新发现颠覆传统生命起源理论?
❁
❁
❁
❁“纸上公园”指数(PPI)表明,海洋保护区仅在理论上受到保护
❁如何为生物多样性制定有效的空间规划?
❁打破传统湿地管理模式,新评估为中大西洋地区湿地恢复提供新工具和策略
红海珊瑚礁。©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来源:中国绿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