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杀回中国市场!耳机与手表打头阵,手机仍遥遥无期

B站影视 2025-01-23 15:13 2

摘要:对于Nothing的国内粉丝来说,必须找海外代购是他们“最大的痛”。不过2025年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在1月举行的品牌分享会后,Nothing科技社表示“2025年,Nothing音频产品将在中国同步上市,智能手表也即将推出”。

对于Nothing的国内粉丝来说,必须找海外代购是他们“最大的痛”。不过2025年他们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在1月举行的品牌分享会后,Nothing科技社表示“2025年,Nothing音频产品将在中国同步上市,智能手表也即将推出”

图片来源:Nothing科技社

做手机起家且以设计著称的Nothing一直主攻海外市场,如今回归国内市场却以音频产品打头阵,为何?

较为可惜的是,在官宣Nothing音频、手表产品会在中国市场同步上市时,Nothing也表示“手机产品暂未纳入计划”。但考虑Nothing的实际情况,小雷认为“耳机、手表先行”确实是现阶段Nothing品牌初尝国内市场的最好策略。毕竟耳机产品是Nothing产品序列中,定价方式最接国内地气的产品。

国内与海外手机市场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在更激烈的竞争与产业优势下,国内手机在“性价比”方面有着海外品牌无法比拟的优势。举个例子,在海外手机市场,骁龙7系、6系分别对应着次旗舰和中端手机;但在国内市场,骁龙7系已经成为了中端手机的准入门槛,6系则是老人机等入门手机的首选。至于海外用来做入门手机的骁龙4系芯片,在国内市场只配用在智能手表里。

图片来源:Nothing

这种特殊的定价体系,让一些海外中端“性价比”品牌变得毫无优势。以Nothing自己为例,在Youtube频道MKBHD的年度手机评选中,Marques将Nothing Phone 2A评为Best value phone(最佳性价比手机)。但在国内用户看来,用349美元(2500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一台天玑7200的中端手机,实在有些“不可理喻”。

如果Nothing选择以手机打开国内市场,必然会被迫卷入大厂“神仙打架”的价格竞争中,Nothing初创公司的体量在国产中端手机市场中根本“不够看”。即使Nothing主动调整国内市场定价,其出货量对应的议价能力也较为有限。

Nothing的耳机产品则不存在这个问题。Nothing(包括子品牌CMF)共有5款TWS耳机产品,除采用开放式设计的“Ear(open)”外均为主动降噪TWS。主打高端的Nothing Ear系列售价在99-149美元的价位,换回人民币大约是700-1100元的价位,而子品牌CMF的两款降噪TWS售价分别为39美元(283元人民币)和59美元(429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Nothing

之前分析国内TWS市场时小雷曾提到过,国内TWS市场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增量阶段。如今的国内的TWS市场已经进入到价格两极化的存量阶段:低端产品用不足20元的超低终端价格挖掘最后的市场,而中高端产品已经放下了“卷价格”的执念,开始寻求设计、功能上的突破。

而功能、设计,这恰恰是Nothing所擅长的。在300元的中端价位,Nothing有设计小巧大胆、做工精致巧妙的CMF Buds:42dB的降噪深度不逊色于一线手机品牌的降噪TWS,大胆的配色和“旋钮”的设计更是让它在一众“卵石”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吸睛焦点。

图片来源:Nothing

至于在1000元的高端TWS价位,Nothing Ear同样用扎实的音质、降噪和标志性的透明设计,让消费者在“AirPods和它的朋友们”之外看到了新的选择。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毕竟在过去的耳机评测中,小雷曾多次强调“音质是耳机的基础”这一观点。那为什么在讨论Nothing耳机时,设计反而超越了音质,成为了TWS耳机的主要竞争点呢?

事实上,这也与耳机品类的发展有关。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以TWS为代表的耳机品类,已经完成了普及(增量市场)阶段,市场已进入“末尾淘汰”阶段(存量市场)。

图片来源:Nothing

2023年之前,增量阶段,价格是国内消费者选择耳机的首要因素。2023年,舒适度首次超越了价格,成为了用户选购TWS的首要条件,于是舒适度更高的开放式不入耳耳机开始席卷市场。到了2024年,在耳夹耳机的推动下,耳机作为数码配件的“配饰属性”被消费者发觉,设计成了消费者选购耳机的另一重重要考虑因素。

当然,注重设计并不意味着放下对功能的追求,去年小雷曾多次点赞的华为FreeClip就是耳夹耳机品类里设计与功能融合的典范产品。而在入耳式TWS领域,功能与设计同样出彩的产品,非Nothing Ear和CMF Buds莫属。

对国内Nothing粉丝来说,耳机、手机只不过是开胃菜。在国内从未正式发售,却深受Nothing粉丝喜爱的Nothing Phone和CMF Phone,才是大家真正期待的主菜。尽管Nothing多次表示“暂时没有将手机业务带回国内市场的计划”,但如果Nothing的耳机和手表在国内获得足够的市场认可,国行Nothing Phone也不是天方夜谭。

考虑到Nothing在海外市场的定位及国内手机竞争的激烈程度,Nothing手机若想在中国站稳脚跟,必须在定价与品牌传播上做好准备。作为设计主导的手机品牌,Nothing设计先行的思路与国内性价比优先的中端手机市场天然相悖。而Nothing出色的设计、做工背后的偏高定价,也难以在国内中端、次旗舰手机市场中突围。

图片来源:Nothing科技社

Nothing以TWS与可穿戴产品打头阵,既能拓展认知度,也可为后续手机入局积累品牌资产。一旦供应链与产品体量成熟,Nothing Phone进入中国市场并非毫无可能。随着手机市场日益成熟,Nothing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大,毕竟当价格战进入白热化的时代,创意才是手机品牌突围的绝佳机会。只要能打动那部分渴望差异化体验的用户,Nothing并不惧正面对刚同价位大厂。

归根结底,科技创新终究还是为了创造价值和乐趣。或许Nothing进入中国市场前路多坎坷,但也正因这份不确定性,才让接下来的竞争更具看点。说不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Nothing也能迎来自己的“真香时刻”。

来源:雷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