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6月5日,第54个世界环境日的号角已经吹响。“美丽中国我先行”的主题呼吁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在这场持久的环境保卫战中,检察机关守护公益的使命义不容辞。
2025年6月5日,第54个世界环境日的号角已经吹响。“美丽中国我先行”的主题呼吁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守护美丽家园。在这场持久的环境保卫战中,检察机关守护公益的使命义不容辞。
近年来,大兴区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依法通过案件办理、检府联动、宣调融合等方式能动履职,高质效开展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行动,擦亮“首邑·守益”党建品牌,助力美丽大兴建设,全力书写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答卷。
由个案到全域
为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注入检察动能
2022年以来,大兴区检察院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218件。以个案办理为出发点,撬动生态环境向好发展。助力消除扬尘污染面积8万余平方米,清理生活、建筑垃圾1200余吨,减排污水20万余吨,推动自查整改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拆除违建、恢复农业用地300余亩,补种树木3000余株,督促行政机关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执法检查200余次,推动新凤河综合治理,形成完整的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多个案件治理效果显著,获得《检察日报》《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
图为王昊办案组、徐金海办案组赴现场对扬尘污染整改情况“回头看”
图为李杉办案组实地查看土地整改和农田设施管护情况
图为徐金海办案组前往小龙河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取样
如办理小龙河水污染案中,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投资970余万元,对6000多米集水管线进行改造,入户安装水表,将两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扩容至1200吨,完成受损管线改造、河堤修复工作,使小龙河碧水长流、生机重现。
聚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构建检府联动多元协作机制
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大兴区检察院充分运用“三长制+检察”协作机制,与生态环境局、园林绿化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等行政机关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移送机制、联席会议机制和协作配合机制,共同打击非法采矿、非法排污、非法捕捞、非法狩猎等违法行为,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化建设。
与行政机关积极协作,完成了全区首例非法填埋垃圾、首例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损害赔偿案件以及首个跨区域污染土壤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推动3687平方米涉案耕地、46000余平方米受影响林地恢复生态功能,增殖放流鱼苗750公斤,完成环境清理与恢复12554平方米,清理粪污废渣4519吨,督促违法行为人缴纳生态损害赔偿金共计889.7万元。
图为徐金海办案组参与增殖放流活动
图为孙传玺办案组前往京冀交界处调查涉案土壤恢复种植情况
公益诉讼宣调融合
为实现高质效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增添检察智慧
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特定时间节点,大兴区检察院积极策划主题活动,传播绿色环保理念。通过联合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务局、区园林绿化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前往北京野生动物园、南海子公园等地,结合微信公众号主题宣传、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助力检察实践的立体化、多样化呈现,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图为大兴区检察院参与“生态大兴 与法同行”依法治污主题宣传活动
图为大兴区检察院前往北京野生动物园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普法宣传活动
图为大兴区检察院联合区水务局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
同时,围绕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适用与司法实践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成功申报最高检理论研究课题与北京市检察机关理论研究课题,助推司法办案、理论研究、普法宣传工作良性互动、有机融合。
从浊流到清波,从污染到治理,大兴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将始终坚守在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第一线,以法律的刚性守护生态底线,以“守益”的智慧激活绿色动能,为建设美丽大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懈努力。
来源:大兴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