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融合地方红色文化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B站影视 2025-01-23 03:40 2

摘要: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秉持“崇德、尚能、修身、明智”的校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育人之路——将地方特色红色文化与实践育人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1+3+3”实践育人新模式,为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卓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秉持“崇德、尚能、修身、明智”的校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育人之路——将地方特色红色文化与实践育人工作深度融合,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1+3+3”实践育人新模式,为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筑牢根基。

紧扣一条红色主线 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始终将红色文化作为育人主线,大力推动思政教育与红色精神深度融合。

“星火实践队”作为学院实践育人的亮点之一,带领学生深入宜昌市及周边地区的革命纪念馆和历史遗址,将地方红色文化分为4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以胡敌、夏明翰、赵一曼、贺龙、董必武等为代表的“人”的研究;以“宜昌大撤退”等为代表的“事”的研究;以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徐家花屋革命遗址等为代表的“物”的研究;以胡敌、夏明翰等革命先烈的不屈精神为代表的“魂”的研究。

实践队以《宜昌市革命遗址通览》为基础,选取近50个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景点,包括兴山县黄粮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夏明翰烈士诞生地等,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切身体会。

三大平台协同联动 深挖红色育人资源

校园平台:营造沉浸式红色文化氛围

学院积极推进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进入校园,以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氛围为核心目标,全力构筑红色文化阵地。精心规划建设红色文化长廊与红色文化展厅,展示革命历史图片、珍贵文物和重要文献资料。带领学生寻访当地革命老兵,引导学生主动了解革命英雄、红色故事,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建、团建相结合,构建实践育人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心体会感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正能量。

共建平台:构建红色教育多元共同体

学院与恩施州红军小学展开深度合作,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传承红色基因搭建坚实平台。采用“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精心编撰《宜昌抗战史料收集综述》等著作,让红色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学生通过参与红色研学之旅,参观校史馆、聆听老红军故事,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学院与军地合作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防观念。

社会平台:拓展红色文化实践新领域

学院积极拓展与地方政府、社区的广泛合作,绘制宜昌市红色文化地图,精准标注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地标。一方面积极维护当地英雄人物的形象,形成良好的地方红色文化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多渠道宣传当地的红色人物事迹,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

三类课堂创新驱动 提升红色育人实效

党团理论课堂:筑牢红色思想根基

在党团理论课堂中,学院将宜昌红色文化的精髓融入教学,连续3年面向在校学生开展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其中,学院学生拍摄的以采访老英雄王云玲为主题的微视频《希望》在主流媒体平台展播。

专业实践课堂: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提升专业素养

学院将宜昌红色案例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旅游管理专业依托宜昌红色旅游资源,组织学生深入实地考察,并依托特色资源,精心设计红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体验。文学专业以《档案见证宜昌峥嵘岁月》《家山》等红色文学作品为切入点,通过作品解读让学生感受宜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激发学生对宜昌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

科创实践课堂:红色文化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

学院从社会、高校和学生3个维度出发,推动红色文化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深度了解学生对于地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与社区密切联系,以《宜昌市革命遗址通览》为基础,积极探索宜昌红色文化根源地,为第二课堂提供丰富的实践素材;由党支部和团委牵头精心规划并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成效。学院还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推动宜昌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学院深耕地方红色文化,携手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全面提升了红色文化的研究质量与实践效果。

学院深度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多维度打造育人“实践金课”,创新探索红色文化的新模式。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以“崇德、尚能、修身、明智”为指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