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糖尿病友用“嚼海绵法”吃饭,血糖血脂都会降

B站影视 2025-01-22 14:06 1

摘要:糖尿病这个词,许多人一听就觉得离自己很远,可其实不然。老家村头那位爱吃甜食的李大爷、城里上班总不离奶茶的年轻人、还有饭桌上每顿都多添两碗米饭的王二嫂,他们中不少人,身体里早已埋下了“糖尿病”的种子,只是还没发芽。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这个词,许多人一听就觉得离自己很远,可其实不然。老家村头那位爱吃甜食的李大爷、城里上班总不离奶茶的年轻人、还有饭桌上每顿都多添两碗米饭的王二嫂,他们中不少人,身体里早已埋下了“糖尿病”的种子,只是还没发芽。

糖尿病,不是某一天突然造访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生活习惯病”。这几年,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方法——“嚼海绵法”,听起来有些搞笑,但背后的原理却格外有趣。

先说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许多糖尿病患者明明吃得不多,甚至严格控制了主食的量,但血糖依旧居高不下。为啥?不少人以为,糖尿病就是“糖”吃多了,其实不然。

糖尿病的根本问题,不是血液里糖分多,而是身体里“胰岛素”的作用出了问题——它不是不够用,就是“懒”得干活了。

胰岛素就像一个搬运工,负责把血液里的“葡萄糖”(食物分解后的糖分)搬到细胞里,为身体提供能量。

但如果搬运工罢工了,或者干活效率低下,血糖就会堆积在血液里,久而久之,粘稠的“糖水”会腐蚀血管,损伤神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肾衰竭、心梗等一系列可怕的并发症。于是,控制血糖成了糖尿病患者的头等大事。

说到“嚼海绵法”,不少人会问:难道真要把海绵放嘴里嚼?当然不是。

这种方法的名字,其实来自一种特殊的饮食技巧:吃饭时,像嚼海绵一样,慢慢地、细细地咀嚼每一口食物,直到它变得完全细腻、柔软,再吞下去。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大幅降低血糖波动。为什么?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给出了答案。

1. 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
我们吃的主食,比如米饭、面条、馒头,经过咀嚼后,会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开始分解。这种分解如果过快,就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给胰岛素增加负担。

而“嚼海绵法”通过延长咀嚼时间,让食物在口腔中被彻底粉碎,胃排空的速度会变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也会变得平缓。换句话说,血糖的“爬坡速度”被放慢了,身体有了更多时间处理这些糖分。

2. 增强饱腹感,减少进食量
研究表明,进食速度与饱腹感密切相关。咀嚼得越慢,胃肠道释放的“饱腹激素”越多,大脑收到“吃饱了”的信号也就越快。这样一来,糖尿病患者能明显减少饭量,从源头上减少糖分摄入。

3. 保护口腔健康,改善消化功能
细嚼慢咽不仅对血糖有帮助,还能保护牙齿和牙龈。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咀嚼能刺激唾液分泌,帮助清除口腔里的细菌,降低龋齿和牙周炎的风险。同时,充分咀嚼还能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避免因“狼吞虎咽”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嚼海绵法”的效果,得到了多项研究的支持。2018年,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实验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将每口饭咀嚼30次以上,餐后血糖水平平均下降了15%以上。

而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项研究则表明,慢速进食能使血脂水平显著改善,尤其是“坏胆固醇”(LDL)的浓度下降了近20%。

除了这些,“嚼海绵法”还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密切相关。GI值越高,食物引起血糖波动的幅度越大。比如白米饭的GI值接近90,而糙米只有55左右。

如果咀嚼不充分,白米饭的升糖速度会更快;但如果像嚼海绵一样慢慢来,白米饭的升糖幅度也会大幅减少,甚至接近糙米的水平。

在农村,许多人习惯吃“大碗饭”,一顿饭下来,手中的筷子几乎没有停过。而在城市,忙碌的上班族则常常“赶时间”,能在十分钟内解决一顿快餐。

无论是农村的大口吃饭,还是城市的快节奏饮食,都让咀嚼的时间大大缩短。结果,血糖的波动幅度加剧了,胰岛素的负担也随之增加。

其实,咀嚼这一简单的动作,在中医里早有记载。古人讲究“饭不厌细嚼”,意思是食物越细腻,越利于脾胃运化。现代医学也证实,咀嚼不仅帮助消化,还能改善代谢,甚至对预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都有帮助。

“嚼海绵法”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专利”。对于那些血糖偏高、肥胖、脂肪肝、甚至想要保持身材的朋友,这种方法同样适用。特别是中老年人,牙齿功能逐渐退化,更需要通过细嚼慢咽来保护消化系统。

不过,也有一些特殊人群需要注意,比如胃动力不足的患者。如果咀嚼过久,可能会让胃排空时间延长,导致腹胀不适。因此,在尝试“嚼海绵法”时,最好先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纵。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药物上,却忽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健康息息相关。慢慢吃饭,看似简单,却是一种对身体的温柔呵护。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学着“慢下来”,为自己和家人多一份健康保障。毕竟,健康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而疾病也是慢慢“养”出来的。糖尿病患者如此,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

《糖尿病学原理与实践》,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Tokyo University Diabetes Research Center,《Effect of Slow Chewing on Postprandial Glucose》,2018年。

Munich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The Impact of Eating Speed on Lipid Metabolism》,2019年。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张Sir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