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之前,他一直在体制内就读,10年级下学期才转到上海平和国际双语学校,而且还是一名纯纯理工男:竞赛成绩不错,非常擅长考试。
过去两年,魔都男孩Bill经历了一个毕生难忘的青春期。
高中之前,他一直在体制内就读,10年级下学期才转到上海平和国际双语学校,而且还是一名纯纯理工男:竞赛成绩不错,非常擅长考试。
但这些「优势」却也是这是buff叠满的「劣势」。
「中国」「男生」「理工娃」,当这些词同时出现,美本招生官雷达可能已震破天际,几个疑问随之而来:
他们英语好吗❓
他们就喜欢做题❓
他们对学习之外的真实社会感兴趣么❓
经历了两年的蛰伏,Bill华丽摆脱了身上的标签,成为该校今年早申唯一一位录取西北大学的学生。
大洋彼岸,第一时间收学员的喜讯,覃秋语并不震惊:这条路每一步走得稳扎稳打。这封录取,Bill拿得理所应当。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幸运,要知道,这几年理工生爬藤太难了!很多孩子唯有退而求其次:要么弃理从文,要么申请排名30名开外的学校。
而那些还在执着要走计算机、生物、物理等纯血理工路线的娃,只能说头真铁!
理工孩子爬藤路真被堵死了?
十年前,覃秋语就给出了答案。这十年里他帮超过100位孩子在冲击名校的路上掌灯。在他看来,理工科学生申请,确实难,但也一向有方案可以破局。只是有一点我们要明白——硬拗人设,硬冲竞赛的时代过去了。如今,理工娃得要善用巧劲。
今年早申季,覃秋语创办的圣达斐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作为一个超小型团队,他们在仅有14位申请季学生的情况下,有11位拿下ED/REA/EA录取:斯坦福1枚、西北1枚、康奈尔3枚、莱斯1枚、卡耐基梅隆1枚,南加大3枚,还有维克森林1枚。
他们并非都是美高学子,而是较为均匀分布在大陆、美高、其他国家及地区(香港、加拿大等)学校。
巧劲到底是什么?未来,中国理工娃的机会在哪里?跟覃老师聊完后,我们发现了一些美本招生官从未放在台面的真相。
覃秋语 圣达斐创始人
近三年80%学生录取前20大学;International ACAC成员;本科毕业于 UCLA 并获cum laude;高中毕业于上外附中。
预告一下:覃老师将于2月10日来EduKnow直播间做客,欢迎大家提前预约
理工娃冲藤,注定血本无归?
Bill拿到的这封录取,是平和学校今年早申阶段唯一一封西北大学offer。他也成为该校本赛季里的一匹「黑马」。
两年前Bill找到覃秋语时,他就发现这位体制内牛娃学术底子打得十分牢靠。
Bill尤其喜欢物理,有编程基础,校内成绩很不错,同时自己还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后来在11年级时,Bill也是成绩最好的那一批。
可即便如此,如果申请数学、物理或者计算机,这些亮点在一众竞赛生履历里太暗淡了。
按照传统思路,如果想要冲击藤校理工专业,Bill必须在国际赛事上拿下极为亮眼的奖项,才可能在激烈竞争中被招生官看到。
但,这对转轨才不久,还在适应国际教育体系的Bill而言,性价比太低了。
有没有性价比更高的路径?在梳理Bill个人特质和能力时,覃秋语有了一个特别发现。
Bill喜欢摄影,还做过一些新媒体项目,这一特色立马跳进他的策略搭建里。
覃老师曾给Bill介绍了多个社科方向的专业,其中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个方向引起了Bill的兴趣。
数学专业分支里有一项统计学,如果能用统计学工具去探究媒体使用方面的议题,或许是一个方向。
这样一来,他既不用刻意费力拼竞赛,又能不浪费此前的数学功底,还能兼顾兴趣。
一番头脑风暴和专业探索后,他们将主题定下来:研究网课到底是促进社会公平,还是让不同阶层的孩子差距越拉越大。
不出意料,这是一个极符合美国招生官口味的视角。
随即,Bill着手开始项目研究,因为统计学工具对他而言信手拈来,项目进行得高效而顺利。
为弥补自己在社会公益上的不足,Bill还做了另一个媒体小项目——搭建网站,录制视频内容,专门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手机。有趣的是,这个项目是Bill和覃秋语的其他学生一起合作的。
看上去像是一种专业「捡漏」,但细品下来,孩子的个人兴趣、学术基础和申请策略却达到一个颇为巧妙的平衡态。
这在另一位申请上斯坦福的孩子Michael身上更为明显。
Michael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校内成绩常居年级第一,不仅理科成绩好,拉丁文造诣也很高,他还酷爱攀岩,甚至曾拿过世界级别赛的名次。
这么一个文理兼修、有体育特长的尖子生,申请名校还不是轻而易举?
然而,这位别人家的孩子在11年级下学期时,却遭遇了惊险一幕。
Michael从十年级开始规划,当时他把专业定在生物学。覃秋语也认为,只要有过硬的竞赛成绩或学术项目,冲前十是志在必得。
可到了11年级上学期末,他们不约而同感到一股风向,足以让大厦倾倒。
当年覃秋语了解到的申请学生里,有申请生物专业的孩子并没能在早申顺利下车。直觉上,他看到一种趋势变化:
美国招生官对竞赛生的硬核成绩正在失去兴趣,加上理工专业竞争太激烈,那个纯纯“秀肌肉”的时代过去了。
按照既定路线,眼看Michael前期投入就要血本无归,不如兵行险着。
图源pexels
在和覃老师讨论后,他决定调整方向,转而申请古典学。所用的研究工具,则是他之前生物研究时接触过的AI技术。
这一策略调整正是他拿下斯坦福录取的关键点。
交叉学科,一种值得深挖的突围策略
Michael对古典学的兴趣是在去美高后持续增强的,当时覃秋语建议他可以持续加码。
“拉丁语之于美国人,相当于古文之于中国人,古典学则更是美国人眼里的‘国学’。”
如果一个中国孩子能把拉丁文学得精深,身为美国人的招生官怎能不刮目相看?
在校内老师推荐下,Michael曾两次拿下了全美拉丁比赛的满分成绩,他还趁课余时间翻阅各种不同话题、不同来源的拉丁文原著。
只不过,这条支线并未在一开始时被纳入主要框架里。
图源pixabay
决定要转换方向时,Michael和覃秋语老师紧急商讨了策略方向,他们在两个议题上达成了一致:
→在Michael感兴趣的方向里,寻找另一根可以切换的主线
→将Michael过往积累,最大化应用在后续申请里
古典学正符合前者,而他此前的生物学积累则给后者开辟了新思路。
西方古典学著作里有不少与医学、神经科学相关的记载,经过历史变迁,很多繁杂内容无法统合,但如今有了AI工具,或许能将其还原,找出古人对生物科学的探索和洞见?
实操上,覃秋语给Michael提供了几点建议:
一个是赶紧参加古典学相关的夏校,并在更多古语种(如古埃及语)中广泛探索。
另一个是精进自己使用AI工具研究的能力,学习NLP算法工具。
彷徨无措的Michael顿时有了主心骨,开始身体力行的开干起来。
11年级的暑假,他马不停蹄参加了两个夏校,并拿到了不错的成果。而同期,他学习了AI工具,研究项目主题又和生物学相关。
至此,他所能呈现的纸面材料形成了一个颇为完美的闭环。
可能有读者好奇,他怎么不干脆用攀岩这项体育特长去申请呢?国际赛事奖项,这不更亮眼么?
当问题抛向覃秋语时,他表示,并不是所有体育特长都能用来爬藤,攀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美国没有几所大学拥有攀岩校队。
用一种交叉学科的“混搭”策略,Michael的特质最终呈现出1+1>2的效果,让斯坦福看到一个既有学术能力,又有鲜活生命力的大好青年,而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国书呆子。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不是就是专业捡漏么?找一些藤校冷门专业,先申请了再说,后面孩子能不能读下去,读完能不能就业,都不管了吗?
但Michael的反馈将质疑一一击碎。
他依旧对拉丁语抱有热情,至于上学和就业,他并不担心,甚至正在考虑是否要gap一年,先冲击一下全球攀岩赛事的奖牌。
这些质疑道出了很多父母对美国大学的误解。
在覃秋语看来,交叉学科这两年如此之火,并非因为中国学生在捡漏,相反,是美国大学自身正在求新求变。
如果不迅速转换思路,还禁锢在文理分科的思维定势里,势必会将孩子的路越走越窄,而除了文理科之外,商科、艺术等学科也将是交叉学科的重要内容。
“
好的交叉学科,是用A学科方法解决B学科议题。理工孩子擅长的是工具,如果能找到B学科的议题,不仅能起到“用巧劲”的作用,还能让美国招生官看到一个更有社会温度的中国学生。
”
理工娃爬藤思维定势如何破除?
覃老师和圣达斐团队将在2月底举行2025届早申录取闭门分享会(邀请制),面向7到10年级学生。
现开放有限名额给EduKnow读者,感兴趣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给藤校“秀肌肉”,已经过时了
今年是覃秋语入行的第十个年头。从UCLA经济学+会计专业毕业后,他并没有选择对口工作,而是投身教育圈。
最开始,他主要辅导中国孩子打国际竞赛,尤其是科研竞赛。那些年,哈耶普斯麻及藤校对拿奖牌的中国孩子表现出极大热情。一来,奖牌含金量高,二来,佼佼者数量少,稀缺性就凸显出来了。
但随后几年,留学培训行业发展越来越猛,辅导老师们技术水平太高,直接让赛道卷到飞起,拿奖牌难度直线上升。
同时,递到美国招生官眼前的奖牌候选人也越来越多,眼前一亮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投入和收获,已远远不对等了。
更糟糕的是,这两年顶级赛事作弊成风,其含金量大打折扣。招生官对奖项早有质疑,势必会更谨慎审查候选人的其它材料。
“秀肌肉”的意义是什么?美国名校开始了一系列叩问。
覃秋语的交叉学科策略则很好地接住了这一发问。今年早申下车的Ada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
这位美高女孩在没有奖项,没有选高难度课程的情况下,照样拿到了康奈尔的录取。这不就是回应问题的最好答案么?
论校内成绩,她在十个同届中国娃里绝对算不上牛娃,甚至在学术上有过挣扎。性格上,她虽开朗又热心,却不爱呼风唤雨、四处表现。
初到美高时,Ada感到油煎火烤:一边适应美高的英文写作要求,学术水平实在一般。
图源unspalsh
和覃秋语最初几次会面时,毫无自信的Ada得到一种稀有的外界肯定:她并非差生,相反Ada的一些特质很有可塑空间,冲藤也是有可能的。
这是一碗鸡汤吗?并不。覃秋语有自己的判断:
尽管孩子9年级成绩单上还有B,但GPA更像一个过程性指标,只要十年级往后,Ada能合理选课,让成绩稳中向好,更能让招生官看到一个拥有不错学术实力的孩子;
更何况,Ada对环境研究感兴趣,又上过艺术课程,完全可以在专业选择时避开她不擅长的数学和历史,找到一些更贴近兴趣的学术项目,做深做扎实。
心态转变缘于9年级。一番专业探索后,他们找到了康奈尔农学院的环境相关专业,开始了长达近三年的积淀。
正是这三年,Ada不仅稳住GPA,深耕了环境相关的学术项目,还在创意写作、艺术作品集上为申请增色。而她在校内担任学校大使(接待访校家庭)的经历,让她乐于助人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她还参加了三个运动校队,非常积极地参与美高校园活动。
时间,显现出复利般的功效,成就了这封藤校录取。
在覃秋语看来,在理工科申请中,早规划尤为重要,原因至少有两点:
一来,有足够长的时间积攒学术功底,
二来,有更多弹性时间灵活应对各种变化。
图源unspalsh
理工娃爬藤时间如何规划?
写在最后
无一例外,今年圣达斐早申季的这三个孩子都提到了一个关键帮助:在岔路口迷茫徘徊时,覃秋语总能把他们从焦虑中拉回来,找回主心骨,踏上一条越走越踏实的路。
覃秋语并不相信什么低分高录,也不曾拥有上帝金手指。他一直信奉一个简单真理:稀缺就是价值。这一经济学概念被他践行到对孩子的规划中。
他的一些个人特质则发挥了非常有趣的化学作用。
比如,他一直对任何事物保持好奇心,尤其喜欢跟孩子们探讨学术。遇到不懂问题就打开维基百科冲浪一番。
“他可能每天有两小时都在刷维基百科,还时常给网站做捐款。”
比如他为人真诚,时常因为太直言而被身边人委婉劝告。经常有父母撇开孩子基本盘不谈,执意问他如何冲藤时,他会当场拒绝。“我们不适合。”
但有更多孩子也因此信任他,因为每句话都是有缘由,有理有据。
这也让圣达斐在留学圈里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他们从不过度期许,但却使命必达,他们不盲目扩张,但求深耕细作。
“
我依然对帮助孩子们成长这件事抱有成就感。其实我也不能保证即便他们拿到offer后,这条路就走对了,但探索更重要。如果你能在申请季去努力,知道如何做选择了,这些底层能力会比你走的这条路本身更加重要。
”
现开放有限名额
来源:留学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