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下着毛毛细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我站在村口,看着眼前蜿蜒曲折的泥泞小路,心想:这里会是我的避风港吗?
山村日记
八四年春,我怀揣着被退婚的伤痛来到青山村教书。
那天下着毛毛细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我站在村口,看着眼前蜿蜒曲折的泥泞小路,心想:这里会是我的避风港吗?
远处炊烟袅袅,几间低矮的土坯房散落在山脚下,与城里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老师,需要帮忙吗?"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
回头一看,是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眼睛像山涧的清泉,明亮而又清澈。
"我叫小雅,村里人都这么喊我。"她接过我手中的行李,笑着说,"我爹是村支书,让我来接您。"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小雅,她穿着一件略显褪色的蓝格子衬衫,却掩盖不住那份质朴的美丽。
小雅带我穿过村子,路上遇到的村民都投来好奇的目光,纷纷低声议论。
"这就是新来的知青老师吧?看着挺斯文的。"一位老大娘手拄拐杖,坐在院子里向我们招手。
我微微点头致意,心里却想:我已不是知青,只是一个带着伤痛来此躲避的普通教师罢了。
学校是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天花板上还挂着几处蜘蛛网,墙角有些脱落的灰泥,窗户纸上打着补丁。
"条件简陋,老师别见怪。"小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您的宿舍,我已经打扫过了。"
简陋的宿舍里,一张木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再无其他。
桌上放着一个白瓷缸,插着几朵山野菊花,给冰冷的房间增添了一丝暖意。
"这些花是我摘的,欢迎您来青山村。"小雅声音轻柔地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我独自坐在床边,从口袋里掏出那封退婚信,又一次读了起来。
"对不起,我爱上了别人...希望你能理解...祝你幸福..."这些刺眼的字句在我眼前跳动。
那个我爱了四年的姑娘,在我考上师范学院后,却选择了与我的同学相恋。
我苦笑一声,将信纸折好,塞进了行李箱最底层。
第一天上课,孩子们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个"城里来的老师",眼神中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
我努力调整情绪,不让自己的失落影响教学,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开始了在青山村的第一堂课。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新语文老师,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有活力。
孩子们齐声回应:"老师好!"稚嫩的声音中带着山里孩子特有的质朴和真诚。
课堂上,我讲述着课本里的故事,孩子们认真听讲的样子让我感到一丝慰藉。
下课后,几个胆大的孩子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起城里的模样。
"城里的楼房真的像电影里那么高吗?"
"城里人真的可以随时看电视吗?"
"城里的冰激凌是什么味道的?"
面对孩子们天真的提问,我的心渐渐柔软下来,耐心地一一回答。
傍晚回到宿舍,疲惫感袭来,我还没来得及考虑晚饭问题,小雅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站在门口。
"老师,您得吃饭啊。"她将碗放在桌上,面条上飘着几片青菜和一个荷包蛋,香气扑鼻。
"这太麻烦你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小雅摆摆手:"不麻烦,我娘说了,老师辛苦,咱要照顾好。"
她犹豫片刻后说:"老师,我有个不情之请。"
"你说。"我好奇地看着她。
"我今年二十了,初中毕业就没再读书,但我一直想参加高考。"小雅的眼神中透露出渴望,"我数学不好,能不能给我补补课?我给您做饭,咱互相帮忙。"
我看着她认真的表情,笑了笑,点头答应:"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
就这样,她隔三岔五地来我宿舍学习,我则享用着她做的可口饭菜。
山里的日子虽苦,却也单纯,渐渐地,我感到内心的伤口在这山水之间慢慢愈合。
小雅学习很认真,每次来都带着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我教给她的知识点。
"老师,这道题我想了好久,还是不明白。"她常常皱着眉头问我问题。
我耐心地讲解,看着她恍然大悟的表情,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村里人都说小雅是村花,确实,她有着山里姑娘少有的灵气,笑起来时眼睛弯成月牙,像是会发光一样。
她告诉我,她的父母希望她嫁个好人家,但她想先考上大学,见识更大的世界。
"我不想一辈子都困在山里,虽然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她坐在窗边,目光投向远方的山峦。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她随身携带的一本《简爱》,书页已经泛黄,显然被翻阅了无数次。
"你喜欢这本书?"我好奇地问。
"嗯,我喜欢简爱的独立和坚强,她为了尊严放弃了爱情,又为了真爱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小雅的眼睛闪烁着光芒,"老师,您读过这本书吗?"
"读过,大学时候的必读书目。"我微笑着回答,心想这山村姑娘的内心世界竟如此丰富。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和小雅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年夏天格外多雨,连绵的阴雨天让山里的空气变得潮湿闷热。
一个雨夜,外面电闪雷鸣,我正在批改作业,突然听见外面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满脸焦急的小雅:"老师,不好了!山洪来了,村子最低处的几户人家被困了!"
我二话不说,拿起手电筒跟着小雅冲进雨夜。
山洪已经漫过了村口的小桥,湍急的水流夹杂着树枝和杂物,发出可怕的咆哮声。
村民们正在组织救援,有人搭起了简易的绳桥,有人拿着竹竿探路。
"王大娘家的小孙子还在屋里!"有人焦急地喊道。
我和小雅冒雨跑去查看,看见一个孩子被困在半塌的房子里,正在窗口哭喊。
小雅二话不说,踩着泥水冲了进去,我紧随其后。
水已漫到膝盖,木制的家具在水中飘浮,随时可能砸到人。
我们合力将孩子救出,全身湿透,但看着孩子安全回到奶奶怀中,一切都值得。
"小雅,你真勇敢。"回去的路上,我由衷地说。
她低着头,雨水顺着脸颊流下,分不清是泪是雨:"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在山里,大家都是一家人。"
那一刻,我感到心中有什么东西在悄然生长,像春天的嫩芽,破土而出。
回到宿舍,我们烧了热水,换上干衣服。
小雅从怀里掏出一个湿漉漉的布包,里面是那本《简爱》,已经被雨水浸透。
"你救人还带着书?"我有些惊讶。
"这是我的护身符。"她小心翼翼地将书放在窗台上晾干,"每当我遇到困难,就会想起简爱的坚强。"
那晚,我们坐在煤油灯下,聊了很多。
小雅告诉我她的梦想:考上大学,成为一名老师,回到山村教书,让更多的孩子能够通过知識改变命运。
"就像您一样,老师。"她真诚地说。
我笑了笑,心想:我不过是一个逃避现实的懦夫,而她才是真正怀揣梦想的人。
不料,村里很快传出风言风语。
"听说那个城里老师和小雅走得很近啊。"
"那老师看着斯文,谁知道底细呢?听说是被退过婚的,肯定有毛病。"
"小雅是咱村的花骨朵儿,跟着他吃亏。"
这些闲言碎语很快传到了小雅父亲耳中。
一天放学后,小雅父亲找到我,脸色严肃:"老师,能耽误您一点时间吗?"
我心头一紧,猜到了几分,但还是点头应允。
村支书是个五十出头的中年人,眉宇间和小雅有几分相似,但眼神却严厉得多。
"老师,我知道您是城里来的知识分子,我们山里人敬重读书人。"他开门见山,"但是有些事情,我不得不说。"
"您请讲。"我保持着平静。
"小雅还年轻,对城里人有向往,这我理解。"他顿了顿,语气转为生硬,"但我听说您在城里有过一段感情,还被退过婚,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的心猛地一沉,那道尚未愈合的伤口被硬生生撕开。
"是的。"我坦然承认,没有多作解释。
"那您应该明白,我闺女还年轻,我不能让她跟着您受委屈,您说是不是?"村支书的眼神中带着审视,"我们山里人虽然穷,但也要脸面。小雅是村里的骄傲,不能就这样耽误了。"
我沉默片刻,艰难地点点头:"我懂。"
离开村支书家,我沿着村口的小溪漫无目的地走着,心如刀绞。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间,本该是美丽的景色,此刻在我眼中却失去了色彩。
我深知村支书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山村的封闭和保守,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有我那段失败的感情经历,都像一道无形的墙,隔在我和小雅之间。
回到宿舍,我写了调职申请,决定离开青山村。
或许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不应该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小雅前进路上的阻碍。
第二天,我没有告诉小雅我要离开的决定,只是比平时更认真地讲课,仿佛要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这群山里的孩子。
放学后,我开始收拾行李,窗外下起了雨,像我来的那天一样。
过去的画面一幕幕在脑海浮现:小雅教我认识山里的植物,我教她解数学题;她给我包的饺子,我给她讲的故事;山洪中我们并肩救人的情景……
我将那些珍贵的回忆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心底最深处,然后轻轻关上了宿舍的门。
村口,几个熟悉的学生看到我背着行李,疑惑地问:"老师,您去哪儿啊?"
"老师有事要离开一段时间。"我揉了揉他们的头,强忍着离别的伤感,"好好学习,别忘了老师教过的东西。"
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目送我走上通往镇上的小路。
雨渐渐大了,我没有伞,任凭雨水打湿衣襟。
汽车站里,我独自等待,心想:也许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公共汽车缓缓驶入站台,我拎起行李,准备登车。
就在此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声音急切而又熟悉。
回头一看,是小雅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挂着雨水,衣服已经湿透。
"老师!您要去哪儿?为什么不告诉我?"她拦在我面前,眼中满是不解和伤痛。
我低下头,不敢直视她的眼睛:"我申请了调动,要去县城的学校。"
"为什么?是我做错了什么吗?"小雅执拗地问。
"不是你的错,是我的问题。"我轻声说,"你父亲也是为你好,他不希望你跟一个有过失败婚姻的人走得太近。"
小雅愣了片刻,然后坚定地说:"我不走了!"
"什么意思?"我不解地看着她。
"我拒绝了县城纺织厂的工作。"她喘着气说,"那天救孩子后我明白,我的根在这里,在青山村。无论去哪儿,我都忘不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
我惊讶地看着她:"可你不是一直想考大学,见识外面的世界吗?"
"是啊,我还是想考大学,但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回來貢獻。"小雅的眼神坚定,"老师,您教会了我很多,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可你父亲..."我欲言又止。
"他会理解的。"她拉着我的手,眼睛直视着我,"而且,我打听到,您的未婚妻后悔了,想和您复合。是真的吗?"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山村的消息网这么灵通,苦笑道:"她确实来信了,但那都过去了。"
"那您为什么还要离开?"小雅不依不饶。
"因为我不想成为你的负担。"我终于说出了心里话,"你值得更好的未来,而不是跟一个被人退过婚的老师纠缠不清。"
"老师,您说过,人生的道路应该由自己选择。"小雅坚定地说,"我选择留在青山村,也选择和您一起努力。您教书,我读书,我们一起让山里的教育更好。这是我的选择,您不能替我决定。"
我看着面前这个倔强的姑娘,心中百感交集。
汽车司机催促上车,我犹豫了一下,最终放下了行李。
"好吧,我留下。"我轻声说,"但我们得先征得你父亲的同意。"
小雅破涕为笑:"那就回去吧,老师。青山村还需要您。"
回村的路上,雨停了,阳光从云层中透出,照在泥泞的山路上,竟有了几分温暖。
小雅一路上告诉我,她已经和父亲谈过了,虽然他一开始不理解,但她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我爹其实是个明理人,只是担心我受委屈。"小雅解释道,"他曾经也想出去闯一闯,但为了家乡留了下来。我想他会理解我的选择。"
回到村子,村支书正在村口等着,脸色复杂地看着我们。
我主动上前,诚恳地说:"村支书,对不起,我刚才一时冲动,差点做了傻事。我保证,我会好好教书,不会辜负您和村民的信任。"
村支书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年轻人,我也年轻过。当年我娶小雅她娘时,也遇到不少阻碍。人生不容易,好好珍惜吧。"
他拍着我的肩膀,语气中有了几分柔和:"小雅说她想考大学,我看你就继续教她吧,咱青山村也该出个大学生了。"
我感激地点点头,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
接下来的日子,我比以往更加努力地教书,同时辅导小雅备考。
村里人看到我的真心,态度也渐渐转变,不再有闲言碎语。
小雅的学习进步很快,她天资聪颖,加上刻苦用功,半年后的模拟考试已经达到了本科线。
我们常常在晚上点着煤油灯学习到深夜,窗外是繁星点点,屋内是书香满溢。
有时她会因为一道难题沮丧不已,我便讲一些大学里的趣事鼓励她。
"老师,您说大学真的那么好吗?"她常常这样问。
"好,当然好。"我笑着回答,"那里有图书馆,有实验室,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你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那我一定要考上。"她攥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八五年夏,小雅参加了高考,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学院,成为青山村历史上第一个女大学生。
村里人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连平时不苟言笑的村支书也笑得合不拢嘴。
"老师,等我毕业了,我要回来和您一起办学校。"临行前,小雅对我说。
我点点头:"我会等你回来。"
小雅离开后,我并没有闲着,而是开始筹建青山村的第一所幼儿园。
山里的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如果能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将来的发展会更好。
我跑遍了县城的各个部门申请资金,又动员村民们出工出力,终于在村头盖起了一座简易的幼儿园。
四年后,小雅大学毕业回到青山村,带回了她在大学学到的新知识和教育理念。
我们一起完善了幼儿园的建设,又开办了扫盲班,帮助村里的年轻人识字学习。
开园那天,我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奔跑,小雅在一旁忙前忙后,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雨天,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
八八年冬,我和小雅在村民们的祝福中结为伉儷,村支书亲自操办了婚礼,全村人都来贺喜。
婚礼上,小雅穿着妆緞的红色旗袍,美丽动人,她悄悄告诉我,这是她母亲的嫁衣,传给她穿。
晚上,她从床下取出一个木盒,打开一看,是那本已经修补过的《简爱》,书页虽然泛黄,但被精心保存着。
"这是我的嫁妆。"她微笑着说,"从你教我到现在,我一直珍藏着它,就像珍藏我们的故事一样。"
我轻轻翻开扉页,上面用稚嫩的字迹写着:"我愿像简爱一样,追求真正的幸福。——小雅,1984年。"
某种意义上,那场退婚并非不幸,而是命运的馈赠。
在这远离喧嚣的山村,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收获了最纯粹的爱情。
如今,青山村的幼儿园已经成为了附近几个村子的榜样,我和小雅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每当看到那些曾经的学生回来看望我们,带着他们在外面的成就和经历,我就知道,我们的选择是对的。
有时我会想起那个雨天,想起那个差点登上的汽车,如果当时我真的离开了,现在会是怎样?
但生活没有如果,只有选择后的坚持和努力。
风雨八年,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就像山间的青松,愈发挺拔。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