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每年一到冬春季节,流感病毒就像个不请自来的“坏客人”,悄悄爬上了很多人的门槛,而其中一种流感病毒——甲型流感,更是让不少人心生忌惮。
很多人感染甲流后会问:“甲流会不会自己好?需不需要去医院?”
甲流并不是简单的“发烧感冒”,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毒性心肌炎,甚至威胁生命。
我们要搞清楚甲流是什么。
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和普通感冒有点像,但又比普通感冒“厉害”得多。普通感冒一般只是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疼,很少发高烧,但甲流却往往来势汹汹。
感染甲流后,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烧(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和喉咙痛。有些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腹泻。
简单来说,甲流折腾你的呼吸系统,还可能让全身上下都不舒服。
甲流虽然“狠”,但对于身体健康、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来说,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可以自愈的。一般2-7天,身体就能逐渐恢复正常。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幸运”。
甲流虽然对普通人威胁不大,但对于一些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它可不是“好惹的”。医生发现,以下人群感染甲流后,病情往往更严重,甚至可能引发危险并发症:
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人,身体免疫力下降,抵御病毒的能力弱;
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身体的防御系统还没发育完全;
孕妇:怀孕期间,身体负担重,免疫系统容易被“打乱”;
慢性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患者,身体本来就有“弱点”,更容易被甲流“趁虚而入”。
对于这些人来说,甲流可能让病情加重,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比如肺炎、脑炎,甚至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顾名思义,就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即心脏肌肉)发炎。
甲流病毒虽然主要攻击呼吸道,但有时它会“越界”,侵入心脏,破坏心肌细胞,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病毒性心肌炎的危险在于,它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的后遗症。很多患者只是觉得“病好了,但总是喘不上气,胸口闷得慌”。而一旦心肌炎发展到严重阶段,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如果感染甲流后,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胸痛或心前区不适:感觉像有块石头压住了胸口;
呼吸困难:稍微动一动就喘得厉害;
持续疲惫无力:病好了,身体却像被“抽空”了一样;
心跳异常:感觉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律。
甲流能不能自愈,主要看症状的轻重以及个人体质。
如果只是轻微发烧、咳嗽、喉咙痛,没有其他严重表现,可以在家多休息、多喝水,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蒸鸡蛋等,补充营养,身体一般会自己好起来。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尽快去医院:
高烧持续3天以上,退烧药也不管用;
咳嗽加重,甚至开始喘不上气;
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身体极度乏力,连起床走路都困难。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如老人、儿童和孕妇,医生通常会建议尽早使用抗流感药物,比如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以减少病毒对身体的损害。
与其等甲流找上门,不如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预防甲流并不复杂,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每年接种一次,特别是老人、孩子和慢性病患者。
勤洗手:甲流病毒很容易通过手传播,比如摸了带病毒的门把手,再用手揉眼睛、摸嘴巴,病毒就“进门”了。
戴口罩:特别是在人多的地方,比如公交车、地铁、超市,戴上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病毒。
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以减少病毒在室内的积聚。
增强免疫力: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橙子、猕猴桃、胡萝卜等,多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
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甲流,除了按医嘱服药,还需要注意以下护理细节:
多喝水:身体发烧时会流失大量水分,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帮助退烧、排毒。
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选择米粥、炖鸡汤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休息好:甲流患者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恢复体力,不要勉强工作或学习。
观察病情:随时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胸痛等,立即送医。
结语甲流并不可怕,但它也绝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小病。
对于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来说,甲流大多能自愈,但对于高危人群,或者出现严重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因并发症,特别是病毒性心肌炎,造成更大的危害。
预防胜于治疗,勤洗手、戴口罩、接种疫苗,都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甲流侵袭的关键。
愿每个人都能平安健康地度过流感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23年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监测报告
《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来源:医学科普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