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魏文斌认为,目前主流的激光近视手术,如全飞秒、半飞秒激光矫正以及眼内镜植入手术,技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安全性高。大量的临床数据和长期的随访结果显示,只要术前评估严格、排除了不适合的人群,手术的并发症很低,术后的视觉质量良好。
今年6月6日是第30个全国“爱眼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专家普及眼健康知识。
问:每年暑假都会迎来“摘镜热”,有人说“近视手术存在严重后遗症,做完后视力会反弹”,这种说法正确吗?
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魏文斌认为,目前主流的激光近视手术,如全飞秒、半飞秒激光矫正以及眼内镜植入手术,技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安全性高。大量的临床数据和长期的随访结果显示,只要术前评估严格、排除了不适合的人群,手术的并发症很低,术后的视觉质量良好。
魏文斌说,“近视手术存在严重后遗症”的说法不准确。近视手术的本质是矫正屈光状态,而非消除近视或者阻止近视发展。如果术前患者仍处于近视的进展阶段,或者术后仍然长时间近距离、高强度用眼,仍有可能因为眼轴继续增长而出现“度数回退”的现象。因此,术前应接受全面眼部评估,术后也应该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有效维持术后的视觉效果。
问:市场上有很多声称能防控近视、改善视力的近视防控贴和护眼仪,这些产品有效果吗?
魏文斌说,近视一旦产生是不可逆的,目前一些产品宣称能够使眼轴回退、消除近视,这些都缺乏证据,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法保证,部分产品长期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视网膜不可逆的损伤。目前,已被科学验证的有效近视防控方法包括: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合理近距离用眼、科学配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角膜塑形镜等。近视防控应该以良好的用眼习惯为基础,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等近视防控产品需要专业医生指导。
问:一些年轻人喜欢在黑暗中看手机,还有人喜欢侧躺着玩手机,这些行为对眼睛是否会有伤害呢?
魏文斌说,长期在黑暗环境下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确实对眼睛有害。暗光条件下,瞳孔会自然扩大以获取更多光线进入眼内,屏幕的亮光则更集中地刺激眼睛,容易引起视疲劳、干涩、畏光等不适症状。长期如此会诱发或者加重近视,部分中老年人甚至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外,侧躺玩手机的时候,由于眼睛左右距离屏幕不一致,造成一只眼睛更疲劳、调节负担更大,长期如此会导致近视不对称性的发展,最终引起屈光参差,影响双眼视觉。同时,颈椎和脊柱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慢性损伤。
问: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刚开始近视就戴眼镜会让度数涨得更快,只需要在学习的时候戴眼镜,平时就不用戴了。这种说法对吗?
魏文斌说,戴眼镜不会让近视度数涨得更快。儿童近视的本质是眼轴增长所致的屈光不匹配,而不是“戴眼镜太早”。如果孩子近视了又不戴眼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可能会长期眯眼、凑近看东西,导致眼部的调节系统持续紧张,引发视疲劳,从而刺激眼轴进一步延长,导致近视度数不断地加深。同时,未及时矫正近视会增加发生外斜视的风险,建议儿童配镜的时候,应当将度数配足来矫正近视。除非眼科医生有特殊的建议,一般建议单纯性近视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全日戴镜。配戴合适的眼镜不仅是为了“看得清楚”,更重要的是保持眼睛的调节力处于放松状态。稳定清晰的视觉输入,有助于儿童大脑视觉中枢的正常发育。
问:网上说“吃胡萝卜、蓝莓等食物有利于眼睛健康”,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魏文斌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应该理性看待。胡萝卜等营养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眼部组织的正常功能上,过度补充此类物质并不能直接预防或者是逆转白内障、黄斑变性等眼病。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摄入这些食物能够显著改善视力或者延缓近视发展。在日常饮食均衡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儿童和成年人可以通过正常饮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叶黄素等对眼健康有益的营养素。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营养缺乏或者是没有明显眼病病史的人群,不建议额外补充维生素类或者是眼保健产品。特别是儿童,盲目服用高剂量的维生素A,反而可能引起肝毒性等副作用。
问:过度接触蓝光,比如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是否会加速眼睛提前变老?
魏文斌说,实验研究表明,高强度和长期累积的蓝光暴露可能对视网膜有一定的损伤风险。但是,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强度远低于自然阳光中的蓝光水平,现有的研究尚未发现日常接触蓝光与黄斑变性等眼病之间有直接关联。因此,在正常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无须过度担忧或者采取特别防护措施。不过,夜间过度接触蓝光确实可能干扰人体的昼夜节律,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建议在睡前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或者开启“夜间模式”以减弱蓝光的影响。
问:老年人如何通过日常症状识别,及时发现潜在的眼底病变风险?
魏文斌说,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性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疾病发病率较高。然而,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导致延误治疗,最终可能造成视力的严重损害甚至失明。因此,尽早识别潜在的眼底病变风险至关重要。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下的表现,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一是视力异常,包括视物模糊,特别是突发的或者是渐进性的视力下降,以及视物变形,比如直线变得弯曲、方格扭曲,均可能是眼底病变的警示信号。二是视野的改变,眼前出现固定的黑影、闪光感、漂浮物的增多或者视野边缘出现缺损,比如部分老年人走路的时候常常撞到门框,都需要警惕视网膜疾病。三是色觉的异常,如视物颜色变淡或者视物变黄。四是单眼视力差异,交替遮盖单眼来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某一侧的视力明显下降,应该尽快就医检查。建议50岁以上健康人群,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慢性疾病和高度近视的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应该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问:高考临近,一些学生长时间用眼,容易出现视疲劳、眼干眼涩等问题,中医有哪些护眼方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张丽霞说,天气越来越热,如果长时间用眼过度,容易导致心肝火旺,出现目赤干涩、视物疲劳等症状。对于准备高考的学子而言,更需要注重科学护眼,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读写习惯,确保学习灯光均匀、柔和,避免屏幕过亮或者过暗。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才能目明神清。因此,推荐饮用一款代茶饮——菊花玫瑰陈皮茶,可以疏肝清热、祛湿明目。另外,考生还可以通过简易的护眼方法来缓解视疲劳。比如熨目法,把掌心搓热,将温热的掌心放在双眼上,轻敷双眼,可以使眼周循环得到改善。还有穴位按压法,轻柔按压睛明穴和太阳穴,每个穴位按压5到10秒,重复3组。还可以做一些瞬目训练,轻轻闭上眼睛以后眨眼10次,可以改善眼干涩和疲劳症状。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工作室 白剑峰)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健康快乐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