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云:培养好的深度阅读者和个性表达者

B站影视 2025-01-21 13:55 3

摘要:程云,江苏省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职教高级讲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三江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中语会常务理事、统编本教材国家级培训员,获评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从事近30年

程云,江苏省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职教高级讲师,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三江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中语会常务理事、统编本教材国家级培训员,获评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从事近30年初高中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南京市中高考命题专家,《教师教育》等杂志执行主编。

随着信息媒体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逐渐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巨大的改变一方面极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海量信息的碎片化、网络语言的快速更迭以及阅读习惯的浅层化,对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文学素养及表达能力构成了考验。

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本期,江苏省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程云分享了语文学习的新策略。

不困囿于文学书籍,培养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内驱力

关于阅读,程云认为,学生应该读什么、怎么读,主要取决于两点:学生是否有足够强的意愿和内驱力进行阅读;阅读内容本身对学生的成长是否有帮助。

“有些时候,老师会从所谓的‘高处’指导学生应该去读什么,或从自我的阅读认知的角度,提供书目,或从应试的角度切入,逐章甚至逐句地带着学生研读,忽略了学生自身阅读内驱力的发现和激发。”程云说,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总是逼着学生进行机械学习、应试阅读,而不是“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进行自我的、广泛的、阅读自觉,那么学生的阅读目的一定是短视的,阅读行为一定是被动的,其语文核心素养是难以真正提升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也是难以有根本性提升的”。

在程云看来,作为教师,行为世范,首先应该是读书人,以自身的热爱并且在持续的师生交往中,为学生营造起恰当的阅读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他提倡学生“走进书海”,去广泛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目,只要是正规出版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书都可以去读,不应被所谓的“推荐书目”所影响与左右,要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厚实自己的见识。“我们的语文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作家,所以,学生的阅读视野也不应困囿于文学书籍,开卷皆有益,一些社科、理工类的经典书籍也应广为涉猎。”

他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栏目中的社会学著作《乡土中国》为例,“这本书学术性很强,学生能在读完后大致了解中国乡村社会、基本宗族制度,知道法律与法治的健全对我们现实的意义是什么,有这些认知,就已足够深入了。教师若是逐章逐句,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指导学生‘精研’,固然有学术训练启蒙的初衷,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反而会招致厌读与反感,降低学生的阅读趣味。广泛阅读,厚积薄发,得鱼忘筌,得意忘言,能使学生与文本共情,乃至于形成共振的自我择取的阅读更有成长的意义”。

对于学校阅读氛围的整体营造,程云建议,可以在走廊、教室后排、楼梯转角,以及校园的任何公共区域多放置一些图书,“哪怕学生只是在课间拿起书翻上几页,也是有意义的”。在高中任教期间,程云曾进行过一个长达6年的“实验”:每周五拿出一堂完整的语文课,不讲任何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每人带一本书在课上静读。他发现,有些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会在前一两节课忍不住打盹儿,但几堂课之后,他们越来越能投入进深度的阅读中。

“4周到一个月以后,我会请学生轮流上台,在黑板上写下自己所读书目的基本信息,然后要求其面对全班进行几分钟的读书分享。台下的学生需要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本书的信息,同时还要作两方面的评价——通过刚才的介绍,你认为这本书有没有价值,为什么这样觉得?这位同学刚才讲话时的姿态如何,条理是否清晰?”程云解释,这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也在训练学生进行逻辑表达的过程。

“我一直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好的深度阅读者,二是成为一个好的个性表达者。”程云说,“老师要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为目的,以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途径,以健全他们的人格为宗旨,从而帮助学生成为好的阅读者、好的个性表达者。”

写作技巧的提升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除了阅读习惯需要培养,程云观察到,一些学生受网络信息和短视频的影响,在写作时,“提笔忘字”、过度情绪化表达的情况时有出现。此时,便需要教师的训练和正确引导。

程云认为,指导学生写作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要先学会如何阅读,形成写作能力。“我们总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老师没有写作的认知、自觉与技巧体验,却常常‘指手画脚’评价学生的写作,这是非常不好的示范。”

他提到了现在的作文训练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会把班上学生的优秀作文汇集起来作为“范文”,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我经常对学生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无所得矣’。写作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是模仿的样本很重要。效仿作品的越高,自己的水平才能提升得越快。一般来说,相同学段的学生的作文写得再好,其写作技巧和文章价值与品味也是有限的。”程云强调,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作品都是经典的大家之作,学生可以先从模仿这些文章开始,逐步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

掌握课内文章之后,教师还要善用“1+X”的拓展阅读教学方式,“要带领学生延伸学习课外的名家作品,与课内所学形成辉映,进而让学生学得更多、更丰富的写作技巧”。

除此之外,程云还建议,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让孩子学着简单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得多了,就能逐渐培养起语感,写日记也会深化为他们内心倾诉的一个渠道,变成学生观察现实、记录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进而培养起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谈到近年来中高考的命题趋势,程云分析,目前的总命题趋势有两个,一是生活化,体现时代精神,二是情境化,落实实用表达。“现在的命题会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承担社会责任。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我们希望学生能认识到语文的学习和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出题上会有更多社会、生活、职场等情境化的设置。此外,文化自信也是近些年考查的热点。”程云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