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郑州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这是在学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服务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迎接党代会召开,以
中国共产党郑州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这是在学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服务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迎接党代会召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学校“创新突破年”重点任务,讲好学科创新故事、展现学科发展成果、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现推出“献礼党代会 学科展风采”专栏。本期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物理学科的风采。
学科带头人寄语
单崇新教授
致知在格物,穷理以求真。物理学是一门致力于探索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科学。从宇宙的宏大尺度到微观粒子的精妙世界,物理学的研究范畴涵盖巨大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看似晦涩难懂的理论,实则是构建现代文明的基石。物理学不仅催生了无数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类的理性思考、逻辑分析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衷心感谢各位朋友对郑大物理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探讨科学创新,领略物理之美。
历史沿革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中原之光实验室前身是1956年始建的原郑州大学物理系,我国宇宙线物理研究先驱、著名物理学家、原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霍秉权先生为首任系主任。1995年,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物理工程学院。1996年,霍裕平院士作为河南省引进的首位全职院士,加入物理工程学院,成就了父子两代共建物理学科的佳话。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建成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学科水平大幅提升。2019年5月学院由物理工程学院更名为物理学院,与新设立的微电子学院合署。2023年8月成立中原之光实验室,与物理学院合署。
物理学科创始人霍秉权先生
霍裕平院士为新生上第一节物理课
发展现状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132人,含教授52人、副教授44人,130人拥有博士学位,49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杰出人才5人,国家优青、海外优青、青年长江、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四青”人才1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中原学者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6人,河南省教学名师5人,宝钢优秀教师奖4人,形成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
以学科为导向,形成了3系1院2所1室1中心的研究型组织架构。下辖物理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金刚石研究院、粒子物理研究所、天体物理研究所、大学物理教学中心等机构。拥有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教育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物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低维量子物理与量子功能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河南省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先进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量子功能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光电信息探测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视觉感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10个优势平台资源。
物理学专业是河南省首批名牌建设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拥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授权点;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授权点;仪器仪表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3个二级硕士授权点。
物理学院机构设置及功能定位
建设成效
(一)加强党委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学院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为改革发展和学科振兴提供保障。通过标杆单位和样板支部创建工作,构建“党建+”工作机制,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当好“一线指挥部”,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院、教书育人全过程,为事业发展培育氛围、做好谋划、提供保障。2021年和2022年,学院党委分别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河南省统战工作示范单位”,2023年,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教师团队成功入选第三批“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4年,中原之光实验室教工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学院团委获评河南高校共青团基层基础工作实践育人项目一等奖。学院师生先后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河南省模范教师、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和河南省最美大学生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50余人次。
学院党委获评“河南省统战工作示范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中原之光实验室教工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研究生宋世玉获评“出彩河南人”第六届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
(二)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物理学科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学科与专业设置,创新协同培养计划,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参与单位,先后与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上海光机所等单位联合开办“钱三强英才班”“尚光菁英班”等。依托《MATLAB与建模》课程,创新“赛学育人”模式,打造高质量的卓越拔尖人才选育机制和培养体系,受到教育部评审专家组肯定并写入典型经验。相关成果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同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学科提倡以赛导学、以赛促教、以赛督创、以赛正风,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四年来,学生在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以上荣誉40余项。包括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特等奖等。研究生余辉辉以第一作者在学科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学术论文。博士生石九龙荣获教育部“创新创业英才奖”,实现河南省大学生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分别与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上海光机所联合开办“钱三强英才班”“尚光菁英班”
基于《MATLAB与建模》打造面向新时代高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赛学”育人模式
学生分别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荣获金奖和特等奖
2024年度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三)重视引育并举,国家级人才量质双增
自2021年以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从10人次快速增长至28人次(2024),其中学科自主培养国家“四青”人才7人。此外,1人荣获2023年度亚太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24年度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超强激光青年科学家奖,3人入选“科睿唯安”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学科高度重视博士后培养工作,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为青年人才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物理学科高质量发展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2021年以来,共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4项,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5项、C档7项,博士后特别资助14人、面上项目37项。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实现量质双增
(四)创新激励机制,科研成果稳定增长
物理学科强化目标导向,以团队建设为抓手,强化有组织科研,打造一流平台,培育一流团队,产出一流成果,推进学科、平台、团队融合发展。2021年以来,以第一单位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270余篇,其中在Phys. Rev. Lett.、PNAS、Nat. Chem. Rev.、Sci. Adv.、Nat. Commun.等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100项,含重点类项目6项、优青3项、面上41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课题3项、子课题5项;获批河南省重大、重点科技专项等30余项。科研经费到账2.57亿元。2022年荣获“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24年荣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学科秉持人才优先发展理念,突出特色优势,先后组建23个高水平科研团队、产出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单崇新教授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克拉级高品相钻石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推动了我国合成钻石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研制出高纯度单晶金刚石和两英寸光学级多晶金刚石,实现了进口替代;成立了金刚石材料与器件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服务河南超硬材料千亿级产业链,助力企业建立年产70万克拉功能金刚石超级工厂。闫磊磊教授首次在实验上证实耗散—时间不确定关系,研究成果入选PRL编辑推荐与物理特色高亮论文。基于国际大科学装置,蔡勇教授对极早期宇宙演化开展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精确的实验测量,实现了基础理论突破与实验观测验证的相互促进,对拓展人类认识高能量标度下物质与时空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在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上与上市公司签订技术开发合作协议
理论物理研究成果入选PRL编辑推荐,并被《中国科学报》亮点报道
(五)强化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实现国际领先
物理学科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组织,借助大科学装置共同研究课题。至今,作为成员单位已加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JUNO)、北京谱仪III(BESIII)、Belle II、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和欧洲核子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ATLAS)共5个大科学装置物理实验国际合作组,并获批立项教育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中西量子物理国际联合实验室。相关合作成果已在Nature、Science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国家重大科研领域中贡献郑大智慧。
2022年,承建河南省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短超强激光平台(简称“中原之光”),实现从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到主导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历史性转变。该大科学装置占地面积75亩,建筑面积约3.8万平米(包括束线楼、动力中心和科研实验楼),建设内容为6个子平台11条束线等。平台建成后将为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信息等众多研究领域提供崭新的研究手段,有力推动国家和河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首个大科学装置超短超强激光平台开工建设及建成效果图
作为成员单位加入5个大科学装置物理实验国际合作组
立项教育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六)深耕科普教育,学科声誉不断提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思想,物理学科以“科普育人”理念为指导,成立郑州大学物理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3项“金字招牌”。
学科以“探讨科学创新 领略物理之美”为主题创办科普开放日活动,两次获评河南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特色品牌;立项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工作室,获评河南省文明实践一类示范培育项目,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承办河南省首个高校科学营,树立了高校科普工作的先进典型。单崇新教授受邀在中央电视台上作专题科普报告,并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建言科普资源向边远地区倾斜,在广大农村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科学网、中新网、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大河网等媒体对相关科普活动详细报道50余次。
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3项“金字招牌”
单崇新教授受邀在中央电视台上作专题科普报告
成功承办河南省首个青少年高校科学营
2025年,是学校“十四五”和“双一流”二期建设收官年、“十五五”发展规划谋划布局年和“创新突破年”。学院将科学总结“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集中优势力量,找准冲刺方向,强化学科特色,力争在关键指标、重点任务上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全力推动物理学科加速度高质量发展,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贡献物理智慧。
来源: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