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似普通的物件背后,却深藏着一位革命母亲对幼子的深爱和挂念——这是1935年,一位共产党人在狱中寄给6岁儿子的。4年后,这位母亲在日军突袭中, 为保护党内重要文件和公款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1925-2025
上海总工会
成立100周年
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着这样两件文物:一个绣着图案和文字的书包,一块邮寄这个书包的包袱皮。
看似普通的物件背后,却深藏着一位革命母亲对幼子的深爱和挂念——这是1935年,一位共产党人在狱中寄给6岁儿子的。4年后,这位母亲在日军突袭中, 为保护党内重要文件和公款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她就是王根英烈士,全国总工会首任女工部部长,女工运领袖,也是开国大将陈赓的第一任妻子。她一生饱经磨难,却始终不屈不挠,传奇般的经历被广泛传颂。
△由申工社使用AI技术生成
人小志大
9岁进纱厂做童工
19岁时与英国老板“上桌”谈判
1906年,王根英生于上海郊区一个贫民家庭,是家里九个兄弟姐妹中的老二,全家十几口人靠租种地主田地过日子。后来父亲出走做了道士,母亲到纱厂做工,养活全家。
9岁时,王根英就随姐姐进入杨树浦恒丰纱厂,也就是后来的上海第三丝织厂当童工。11岁时又转到杨树浦英商老怡和纱厂,即后来的上海第五毛纺厂做工。
△恒丰纺织新局大门
在纱厂,王根英每天工作12至16个小时,得到的工钱只有二三角。 为求生存,她经常带领小姐妹同工头、资本家斗。
1923-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了工友俱乐部和工人夜校,王根英立刻参加了夜校学习,并 担任了老怡和纱厂的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和厂工会主席。她在这里不仅学文化,还学习政治。这时,她认识了当时当 夜校临时教员的陈赓。
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运动, 王根英率领怡和纱厂7000多名工人参加了全市数十万人的罢工游行。 在厂里,19岁的她亲自同英国老板谈判,提出“承认工会的权力;增加工人的工资和改良工人的待遇;缩短劳动工时”等项要求。经过长期的罢工和几个回合的谈判,资本家被迫答应了工会提出的大部分要求。
1926年,王根英赴广州出席参加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同年6月, 王根英成为中共党员。
△怡和纱厂沿街厂房旧貌
投身革命
三次拒绝陈赓表白
最后与其结成伉俪
1926年,上海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全市大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取得了胜利。但怡和纱厂的资本家异常顽固地坚持,开除以王根英为首的40名工人。王根英离开了纱厂,走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同年, 她就被任命为上海沪东区委女工部长,先后负责中共杨浦部委的妇女工作和上海总工会组织工作,参加了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被工人推举为上海市政府委员。
其中,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 王根英负责为沪东地区的工人纠察队保管武器。 受周恩来委托,她冒着生命危险,把党组织送来的一批枪支弹药藏在自家灶台的小阁楼上,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作出了贡献。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4月,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之一,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会上,王根英和刚从苏联学习归来的陈赓相逢。
早在工人夜校时,就对王根英有好感的陈赓决定不再等了,他准备利用这次机会向她表白。在一次听报告的时候,陈赓给王根英写了一张纸条,“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没料到条子传到王根英手里,被她认为是扰乱会议,顺手贴在了会场上,立即成为大家休息时的笑谈。
△陈赓
第一次表白被拒,陈赓也不气馁,继续展开他的纸条攻势。他的第二张纸条更直接了,“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王根英看完之后,反手又把它贴在了墙上。
很快,陈赓的第三张纸条又来了 “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一次,王根英还是贴在了墙上,第三次拒绝了陈赓的表白。
这件事后来传到周恩来那里,他一边批评陈赓不懂恋爱艺术,一边还请邓颖超帮忙牵线。 最后在周恩来夫妇的撮合之下,陈赓和王根英在武汉成为了革命夫妻。
△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
1927年7月下旬,陈赓随周恩来乘船秘密赴江西参加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王根英则回上海从事中共中央的地下交通工作。
1928年4月,中央特科成立了情报科。陈赓自南昌起义后腿部负重伤,历险辗转也到了上海,此时伤已基本痊愈。中央决定陈赓化名“王庸”,出任情报科科长。考虑到当时工作环境异常艰难,为了让王根英和陈赓能更方便地开展工作,党组织特意安排二人住在一起,以家庭为掩护开展工作。
1929年,他们的儿子陈知非出生。
△王根英和陈知非
搞情报工作,必须时常更换住址、身份,从1929年到1931年,王根英跟着陈赓一起搬家五次。
1931年4月,负责中央特科工作顾顺章叛变投敌,他与陈赓共事四年多,彼此情况十分熟悉。顾顺章的叛变,严重威胁了党中央及中央领导人和各级党组织的安全。在周恩来亲自指挥下,特科采取了紧急措施,一夜完成了党的领导机关的大转移,以最快的速度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将在上海的党中央一网打尽的阴谋。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陈赓和王根英与叛徒们进行了殊死较量。
1932年, 全国总工会成立女工部,王根英担任首位女工部部长,组织丝厂工人罢工,并举办训练班,培训工会干部。
因叛徒出卖
在狱中度过4年时光
为保护公款挎包英勇牺牲
1933年,因叛徒出卖, 陈赓和王根英不幸被敌人抓捕,被分别关进大牢。期间,陈赓在转运途中得以逃跑, 王根英却被整整关押了4年,但她革命信仰坚定,尽管饱受折磨,却从未出卖过组织。
1934年9月,经上海公堂会审,王根英被关进了南京“老虎桥监狱”。这里还关押着曾和王根英一起工作过的帅孟奇、夏之栩等众多女共产党员。王根英入狱后很快成为狱中对敌斗争的骨干,坚持斗争使狱中生活得到改善,并赢得了学文化和家属探监送东西的自由。
王根英在狱中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还学会了刺绣技术。 她亲手为6岁的儿子绣了一只书包留做纪念,这也成为她宝贵的遗物。
△王根英给儿子绣的书包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共二次合作,王根英作为周恩来亲自点名要求释放的3位“政治犯”之一,重获自由。 周恩来亲自赶去将人从监狱里带了出来。
王根英出狱后,随同周恩来经西安于8月26日,到达云阳八路军总政治部,与陈赓团聚。
陈赓在8月27的日记里写道:“昨日根英由西安到云阳总政治部,小平同志加菜为我们庆贺,并另辟一室,使我们作竟夜之谈。是晚彼此互诉离情,直达深夜,尚无疲意,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 根英在狱达4年,艰苦备尝,在敌威迫利诱下,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立场,不为动摇,使我对她更加敬佩。”
△1937年8月27日的陈赓日记
短暂相聚后,这对夫妻不得不再次分离。几天后,陈赓被正式任命为129师386旅旅长,率部东渡黄河。9月15日,王根英告别陈赓,于次日步行去延安。王根英到延安后先入陕甘宁边区党校学习,后到《新中华报》报社工作。
1938年秋, 她被调任一二九师供给部财经学校任教导员。财校学员是边行军,边上课。由于多年牢狱折磨,王根英身体很差,部队为她配备了一匹骡子,供她行军时骑,但她却一直让伤病员骑着。
△1937年王根英摄于延安
1939年3月8日,王根英随师供给部驻在南宫县东南的前后王家庄,黎明前突然接到报告,有数百名日伪军向驻地奔袭而来。她不顾个人安危,先把骡子牵到卫生队去驮伤员,自己最后随警卫部队撤离村子。
当撤至村口时,王根英忽然发觉装有财校公款的挎包没有带出来。这时敌人已冲进村子,她却坚决返回村子去取。当部队派人接应她时, 这位党的优秀女儿已壮烈牺牲在日军枪口下,挎包还被她紧紧抱着,她牺牲时年仅33岁。
△《前线报》曾发表文章,
称她“忠于阶级利益的,
同时也是忠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
为工人阶级与中华民族而奋斗的精神
一刻也未停止过”。
奋战在太行山的陈赓听到噩耗悲痛至极,他在日记中只写下:“三·八,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日记很短,算上标点符号也就20多个字,字数虽少,但却字字带血。
家人后来给王根英迁坟,在搬遗骨的时候,陈知非的侄子在遗骨里找出两个弹头,一个是九二式重机枪弹的弹头,一个是三八式步枪弹的弹头。
2014年9月, 王根英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