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美国封禁令影响,大量自称为TikTok Refugee的TikTok用户涌进小红书。截至1月15日凌晨,七麦数据显示:名字全由中文组成的“小红书-你的生活指南”在43国位列App下载榜首位,并在72国冲进了前三。
小红书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多年悬而未决的全球化难题,被一波难民潮破解的轻而易举。
受美国封禁令影响,大量自称为TikTok Refugee的TikTok用户涌进小红书。截至1月15日凌晨,七麦数据显示:名字全由中文组成的“小红书-你的生活指南”在43国位列App下载榜首位,并在72国冲进了前三。
刚从这波流量狂欢中反应过来的小红书,连一键翻译功能都还没来得及上线更新,但懂事的中国人已经开始无障碍割老外韭菜了。
第一个走红的赛道是教外国人学中文。甚至用不上教,给老外取个中文名字,一晚上就能赚36美元,这不比打工当牛马来钱快。
但要说在中文教学上吃到最大一波流量红利的,还得是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13日,美国的汉语普通话学习者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16%。看来, 美国人民是攻坚克难,也要挤进中文互联网啊。
第二个借机进攻的,是天降财运的跨境电商商家。 此刻的小红书让他们不出国门就能到海外,轻轻松松出口转内销。凤凰网财经就提及,有人直接把Tiktok上的视频搬运到小红书上就能吸引到亚马逊客户的询单。有人在小红书发发产品帖,就有不少美国客户前来咨询。有人在小红书开直播,为独立站和亚马逊店铺导流。
第三个蠢蠢欲动的,是通过教起号技巧或做账号代运营的MCN机构。
不过很遗憾,其中很多人都是用各种异国帅哥美女照片来冒充外国人,实际上在骗中国网友关注和打赏的假老外。他们假装自己不会中文,想要了解中国,释放出极大的热情。中国网友就在一张张堪比明星的面孔和一句句"I want to make friends”的诱惑下,贡献了自己的关注和钱包。
当然,最吃香的还是那些教中国人赚老外钱的中国人。目前,这一主题已经在小红书上发布了14w+帖子,一些博主平常只有几百的点赞量,但这一类帖文的点赞量随便就收割了四五千。 中国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智慧,真是放在哪里都有市场。
话说回来,这些生意有能持久的吗?
目前看似乎并没有。毕竟小红书也没有想清楚如何承接这一波流量转移,而且受国际环境影响,很难保证这场跨国迁徙不会是一次突发、短暂且具有唯一性的事件。
不过, 就算赚老外钱不长久,但中国的韭菜永远新鲜。
1、 “智能客服不停道歉就是不解决问题”, “转人工”为啥这么难?
事件: 2025年最火爆的岗位,超出大多数人意料。近日,多地将人工客服列为紧缺技能岗位: 辽宁省将“客户服务员”列入急需职业目录;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2024年河北省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目录》也将“客户服务员”列入其中; 广东省广州市将人工客户列入急需职业目录,江门市发布的《江门市急需紧缺产业人才目录(2024年)》中,客服经理被列为家电产业急需人才。 对人工客服的需求陡增,或是因为AI无法满足客户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针对客服渠道类投诉的数量占比在2024年连续三个季度排名第二。 点评: 人 工客服的火爆,真应了那句“一旦错过就不再。 ” 曾几何时,人工客服是质量低、效率慢、态度差的代名词,我们一度认为AI会更懂我们的需求,但实际上,当前AI水平远算不上“智能”,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客户大多数时候是“鸡同鸭讲”。 更理想的方案显然是人工客服与AI客服协同互补。 但工作压力大、强度高、待遇微薄、不受尊重导致人工客服存在较大缺口。在技术尚无法实现跨越式进步的当下,对商家而言,提高并保障人工客服权益才是当务之急,而对客户而言,给予人工客服应有的尊重,与之平等沟通,才能让“转人工”变得顺畅。 2、“付费 选座”背后,藏着航空公司赚钱的大秘密 事件: “ 飞机舱位分为经济舱、商务舱和头等舱,票价本就有高低之分,为何还要付费选座?” “在网上值机时发现无免费座位可选” 这些声音终于被听到,近日民航“付费选座”被中国消费者协会(下称“中消协”)点名批评, 称 “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而是应遵照“先到先得”的规则。 多家媒体也炮轰了这一现象,比如北京商报《国际航班在线值机只有6%免费选座,南航“吃相难看”》、人民网评《航班选座规则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等,有望让航司约束不规范行为。 以前很多全服务航司是没有“付费选座”的,“付费选座”最早是廉价航司的杰作,他们只售卖裸机票,行李、餐食、座位等附加产品和服务被拆分出来单独售卖。特别是国际航班里,“付费选择”最常见,价格分别有100元、200元、800元不等。2015年左右,国内部分航司跟风开启“付费选座”,之后逐渐变本加厉把“锁座”面积扩大,出现了“无免费座位可选”的极端情况。 点评: 为什么航空公司要搞“付费选座”,说白了是有利可图,还是无本之利。付费选座与航司推出的超重行李费、登机前的升舱一样,都属于航空公司的辅营收入(附加服务收费),其中大头行李和选座占比往往超50%。这几年机票价格的不断下探,叠加口罩期,航司想尽办法增加营收方式,但“付费选座”范围过分扩大就有些吃相难看了。 据IdeaWorks and CarTrawler报告,2024年全球航空公司的 辅营收入占整体收入比重为14.9%, 而疫情前三年(2017-2019年)分别为10.6%、10.7%和12.2%,上涨趋势明显。 要我说,多少比例的可“付费选座”,敢不敢有清晰透明的行业标准? 对航司来说,与其琢磨这种怨声载道的创收方式,不如在飞机上卖卖奶茶、搞搞按摩椅。 3、药企被禁止向医药代表下达销售任务,医疗反腐继续升级 事件: 1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 从主体来看,《指引》面向医药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等企业,及其相关的行业协会学会、经销商、供应商、配送商、中间人、代理人等第三方,几乎 囊括医药从产到销全环节和相关责任人 ; 从具体规定来看,《指引》 细化9大商业贿赂场景 :学术拜访交流、接待、咨询服务、外包服务、折扣折让及佣金、捐赠赞助和资助、医疗设备无偿投放、临床研究、零售终端销售,场景明确,条例细化,哪些是红线行为被明确指出,比如 禁止医药企业向医药代表分配销售任务 。来源:面包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