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老校长退休前收了我一只土鸡,如今他孙子给我递来一份聘书!

B站影视 2025-01-17 18:27 2

摘要:我叫周文斌,今年45岁,是石岭镇西湾村的养鸡场老板。1995年,我还是个初中毕业的半大小子,成绩不好,整天游手好闲,是村里有名的”刺儿头”。那时候,村里人提起我,都会摇摇头说:“这孩子,一看就是个混不吝的,将来准没出息。”

“一个好老师,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这句话在二十八年前我还觉得是句空话,直到前几天收到一份聘书,才明白它的分量。

我叫周文斌,今年45岁,是石岭镇西湾村的养鸡场老板。1995年,我还是个初中毕业的半大小子,成绩不好,整天游手好闲,是村里有名的”刺儿头”。那时候,村里人提起我,都会摇摇头说:“这孩子,一看就是个混不吝的,将来准没出息。”

说实话,他们说得没错。那会儿的我确实不成器,上课睡觉、逃学打闹都是家常便饭。要不是我们班主任王德明校长,现在的我可能还在村头晒太阳、打麻将。

王校长是我们石岭中学最严厉的老师,教了整整四十年的书。他个子不高,走起路来总是一溜小跑,但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时候,那股气势能震住我们全班。每当看到我逃课,他总会冲到操场上,拎着我的耳朵把我拽回教室。

1995年夏天,王校长退休了。记得那天,他收拾完办公室的东西,背着那个沾满粉笔灰的旧书包,正准备离开学校。我拦住他,递给他一只自家养的土鸡。那会儿家里穷,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这个了。

王校长接过土鸡,掂了掂分量,笑着说:“小周啊,这鸡不错,养得很好。不过你要记住,养鸡也要讲科学。”说完,他从书包里掏出一本发黄的《家禽饲养手册》塞给我。

我清楚记得那是个闷热的下午,蝉鸣声震耳欲聋。王校长站在学校门口,回头看了看那些斑驳的教室,又看了看我,说:“这本书你好好看看,说不定对你有用。”

那时候我还不懂他的用意,把书随手塞进了裤兜。谁知道这一塞,却塞出了我后半辈子的路。

那年夏天,我爹病倒了,家里需要我这个独子来撑门面。看着院子里那十几只土鸡,我突然想起了王校长给的那本书。破旧的书页上,密密麻麻印着养鸡的知识,从鸡舍建设到疫病防控,事无巨细。

我开始认真研究这本书,白天喂鸡、打扫鸡舍,晚上就趴在煤油灯下一页页地读。书上有些字认不得,就骑自行车去镇上找以前的同学问。那些专业术语太难懂,就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了本字典来查。

就这样,我开始一步步摸索养鸡的门道。把鸡舍按照书上的尺寸重新搭建,调整通风口的位置和大小。配料也严格按照书上的比例来,玉米、豆粕、骨粉、维生素,一样都不能少。

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好过。第一批鸡苗死了一半,第二批又让鸡瘟给祸害了。村里人都说:“这小子是不是傻了?养个鸡还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这时候,王校长来看我了。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进鸡舍,看了看死去的鸡苗,又翻看了我记的笔记。突然,他指着通风口说:“你看这里,冬天北风大,通风口开在北面,鸡容易受寒。”

就这样,王校长开始每个月都来我的鸡场。他不光自己来,还总是带来一些养殖方面的资料。有一次,他给我带来一份《科学养鸡》杂志的合订本,是他专门托县城的老同事帮忙找来的。

慢慢的,我的养鸡场有了起色。从最初的十几只母鸡,发展到了上百只。产蛋量提高了,死亡率降低了,连鸡的个头都比普通土鸡大了一圈。

1998年,县里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王校长特意骑车来通知我。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县农业局的大院,认识了不少专家。回来后,我按照专家的建议改良了鸡种,产量又上去了一大截。

2000年,我的养鸡场已经有了规模,成了全县最大的土鸡养殖基地。很多人来参观学习,我就把王校长教我的那些经验,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也没忘记王校长的恩情。每个月都会去他家看看,给他送些新鲜的鸡蛋。他总是推辞:“你小子现在有出息了,不用管我这个老头子。”

2015年,王校长查出了肺癌。我去医院看他,想承担医药费,被他断然拒绝了。他躺在病床上,还在惦记着我的事业:“小周啊,你要记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养鸡一样,讲科学、重实践。”

那时候,我已经在县里小有名气,养鸡场年产值突破了三千万。我成立了一个助学基金,专门资助那些想学养殖技术的贫困学生。每次发助学金,我都会请王校长出席,但他总是推脱说身体不好。

2018年,王校长走了。临终前,他拉着他孙子王小飞的手说:“要向小周学习。”那时候我不懂这句话的意思,直到最近才明白过来。

前几天,王小飞突然来了养鸡场。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跟他爷爷年轻时一模一样的眉眼。他从包里拿出一份聘书,是市农业大学的客座教授聘书。

原来,王小飞在农业大学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就是家禽养殖。他说:“我爷爷生前常说,你是他最得意的学生。这些年,他把你的事迹都记在日记本里。”

王小飞从包里拿出一个旧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我的点点滴滴:第一次改建鸡舍、第一次参加技术培训、第一次办助学金……原来,王校长一直都在默默关注着我。

翻开那本泛黄的《家禽饲养手册》,扉页上有一行字是我从来没注意过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望你能学以致用,造福乡邻。”字迹工整,是王校长的笔迹。

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张张求知若渴的年轻面孔,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王校长当年给我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他看到了那个”刺儿头”身上的潜力,用他特有的方式指引我走出了一条路。

如今,我的养鸡场已经成了全省最大的生态养殖基地,年产值过亿。但对我来说,最自豪的不是这些数字,而是能像王校长那样,帮助更多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那么大家认为,一个老师和一只土鸡,怎么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呢?其实,这世界上没有偶然,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和机遇的完美结合。那本布满灰尘的《家禽饲养手册》,不正是改变命运的金钥匙吗?

来源:猛猛向前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