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布艺看中国,中国布艺看许村。”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的家纺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近年来,许村新兴起女装产业集群,进驻到许村镇的服装生产制造企业数达800 余家,生产了四季青市场、杭州电商平台过半份额的女装。不过,海宁市许村镇政府原招商办主任沈月清告
职教聚焦
01
新型产业学院打造本土人才库
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良才
“ 世界布艺看中国,中国布艺看许村。” 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的家纺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近年来,许村新兴起女装产业集群,进驻到许村镇的服装生产制造企业数达800 余家,生产了四季青市场、杭州电商平台过半份额的女装。不过,海宁市许村镇政府原招商办主任沈月清告诉记者:“ 随着行业发展和市场变化,当下许村的人才供给已经明显跟不上产业发展。我们意识到,要想保持产业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
2021 年,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便应运而生。这是一所由海宁市许村镇人民政府、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四方共建的产业学院。它依托许村镇的家纺产业优势,引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办学经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优质人才。
朱雯倩是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她坦言,来这里上学是被优质的教学资源吸引。“ 对我来说,在这里的学习经历充实而富有挑战。” 朱雯倩说,“ 学院积极组织了各类学术讲座、行业交流活动,我有机会与业内专家面对面交流和学习。入学以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学院开放、包容,这里鼓励创新和个性发展,让我能充分发挥创意。”
与其他校企联办学校相比,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有什么不同?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执行院长、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院长郑小飞说:“ 学院整合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形成了高度融合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学院按照中高职一体化(五年一贯制)的新型模式展开人才培养。我们不仅在教学和实习上与企业合作,还让企业参与学院的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教材课程开发以及科研技术开发等各个环节。”
“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院设置了服饰产品研发、家用纺织产品研发以及纺织文创产品研发3 个方向。” 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副院长、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教授白志刚介绍,“ 每个研发方向设立了3 个产品研发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与一家企业对接,企业导师与学校老师共同组成了教学团队。”
白志刚说:“ 以家用纺织产品研发方向为例,学院与浙江艾诺纺织公司、杭州萨薇家居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接,开发‘ 家纺提花面料花型设计’‘ 窗帘、遮阳布产品研发’ 等课程,学生可以实地学习家纺产品的图案、款式设计,理解市场对家居美学的需求。”
分组工作室上课模式
“ 我们画好的纹样很快就被企业制作为成品,这样的体验很神奇!” 学习纺织装饰艺术设计的翁郑佳说,“ 不同于其他高职院校一位老师带几十名学生上课,我们学院采用‘2 对10’ 的分组工作室教学模式,由1 位学校的老师及1 位企业老师指导10 位学生,这十分吸引我。”
翁郑佳在杭州森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项目组实践。她说:“ 企业老师经验丰富,给我们许多产业相关的指导,我们绘制的纹样可以很快得到打样,还有部分布料被企业带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展出,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 昨天的课本教材很难跟上今天的市场需求。” 郑小飞说,“ 学生的作品之所以能这么快得到企业的认可,是因为我们将产教融合贯穿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真正让学生学得好,学的东西用得上。”
浙江斯泰堡纺织有限公司是学院的合作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沈菊华介绍:“ 我们为杭海龙渡湖国际时尚产业学院的学生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给予全方位支持。此外,我们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量身定制了‘ 香云纱国风面料纹样设计实践项目’ 。项目是企业真实运营中的一部分,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等环节中。目前有20 多款产品已经打样,部分产品已经投入生产。”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班舒畅说,在杭州诗季宝科技有限公司实践时,自己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使用专业的设计软件style3D ,以此来完善和呈现创意。班舒畅说:“ 在参与侘寂风纹样主题面料设计时,前期的纹样设计、生产打样,后期修改、校色等各环节都令我印象深刻。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技能,还对时尚设计产业的运作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提升了审美能力。我能更精准地把握时尚潮流元素,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 企业想要一招进来的毕业生就是工作熟练的能手,产业学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填补了企业和毕业生之间‘ 磨合期’ 。” 杭州森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王羽飞说,“ 学校的专业划分是大方向且固定的,但企业的岗位是灵活且细分的,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原本接触不到的就业岗位,派生出很多新的学习方向,学到的技能更具体、实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周姝芸)
02
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近日,江苏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健全完善“ 新八级工” 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实施意见》,为建立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方式提供政策保障,为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作出了新的探索。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培养和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了全方位政策体系,建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技能人才队伍。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激活人才蓄水池,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筑牢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石。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从突破创新到成果转化等阶段的重要参与者。从数据上看,当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 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 万人,占技能人才的比例约为30%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设置1394 个专业,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近年来共建设技工院校超2500 所,平均每年为生产服务一线输送近百万名技能人才。未来,应以产业发展新趋势为导向,立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多领域人才需求,围绕“ 智能+ 技能”“ 数字+ 技能” 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方向,通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渠道,培养适应多元产业变革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借助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深度和高端人才资源反哺职业教育,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深造机会,同时做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有机衔接,让技能人才培养契合产业创新发展节奏。
汇聚多元主体合力,激发高技能人才发展动能。充分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出台税收抵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代表性领军企业,开发推广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智化技能培训及前沿课程,实现产才协同发展与深度融合。同时,打造多元化、长效化的评价制度体系,打破传统评价标准束缚,充分考量人才实际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及社会贡献。鼓励企业自主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依据人才工作特性和成长轨迹合理设定评价周期,保障评价科学性与系统性。加速推进“ 新八级工” 等级制度体系建设,打破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界限,围绕紧缺、特殊及新兴岗位设立灵活评价标准,充分激发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创新创造活力。
构建多维发展空间,提升高技能人才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北京、上海和粤港澳等核心城市的“ 头雁” 作用,构建区域产才协同发展、合作共享的人才发展格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在区域内高效融合。以一体化的思路加强区域内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与引进,完善跨区域认定机制,强化区域高技能人才集聚力和配置力,助力各区域产业链协同升级。探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面向全国开放的“ 高技能人才公共培训平台” ,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例如,长三角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依托一些头部企业,面向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提供数字技能人才培训、产教融合、技能转换等服务。同时,积极接轨国际舞台,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评价的衔接,探索扩大衔接和认定范围,建立健全国际化评价体系。搭建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为我国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这个科技与产业深度交融的时代,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驱动产业升级、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我们应以实际行动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训,拓宽成长通道,全力培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营造尊技重能的良好氛围,助力更多人才以匠心筑梦、以技能报国。
03
增强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的“ 三个关键”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增强适应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拓展与深化,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围绕“ 产教适配、内涵适切、发展适势” 这三个关键点,在服务区域和支撑产业中找准办学定位,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产教适配:职业本科高起点谋划的逻辑遵循
产教适配是生产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的“ 双向奔赴” 。职业本科教育必须紧扣适配新兴产业发展、契合高端产业需求这一底层逻辑,构建高起点谋划的逻辑架构。
目标适配度。职业本科教育应通过优化教育目标,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精准培育能够熟练运用智能化、复杂化生产工具,能够充分驾驭高端智能设备以及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的新型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结构适配度。以高水平高职院校为基础升格而来的职业本科学校,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本、专科并存的结构。在专业设置方面,要遵循“ 专业数量规模与产业发展规划对接、专业空间结构与产业集群布局匹配、专业层次结构与岗位技能等级呼应” 的思路,促使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数智化产业结构演变。
能力适配度。全方位提升服务多样化产业的能力,组建与国家级、省级支柱产业匹配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与市级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园区适配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与县级块状特色经济相符的县域产业学院,推动优质职业本科教育资源下沉县域办学。与企业合作建设企业研训中心,开发一批产业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层次类型多样的技术服务项目。
内涵适切:职业本科高标准建设的价值坐标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交织,其人才培养亦呈现出职业属性与本科属性双重对标发展的辩证统一,需要从多个维度明晰职业本科教育的价值定位。
从服务面向看“ 站位” 。职业本科教育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其核心价值在于适应职业岗位上移需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扎根地方、面向行业,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发展目标看“ 高位” 。职业本科教育要以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地方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先进职业文化传播的核心阵地以及中国职教理念与方案国际化的先锋为目标,为教育发展树立高标准。
从培养目标看“ 定位” 。职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够操作复杂设备、解决复杂问题的本科人才,着重培养链接研发与生产的“ 中间型” 职业人才。职业本科专业应围绕基础理论知识、复合型技能以及工艺设计与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精确绘制知识、能力图谱,构建职业素养养成体系。
从培养模式看“ 本位” 。职业本科教育要探索“ 一体三阶” 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产科教“ 一体” 为新方向,高效整合产业、科技、教育资源,将科技创新要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据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规划“ 三阶” 课程体系,第一阶段重点培养操作技能,使学生会做事;第二阶段重点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运用;第三阶段重点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善创新。
从师资队伍看“ 配位” 。职业本科教育要鼓励组建产科教一体化师资团队。这种师资团队在结构上具备跨界性、双师性、异质性、混编性等特点,实现校企互兼互聘互融。在功能上,既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又能紧密跟踪产业前沿开展技术创新。
从科学研究看“ 地位” 。职业本科教育要以应用技术创新为核心,与产业行业紧密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目标要聚焦技术理论知识创新,研究属性要以技术应用型学术为关键特征,研究模式要以技术场域创新探索为主导,成果评价要以技术应用成效为衡量标准。
发展适势: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旨向
职业本科要拥有长期竞争力,必须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等持续用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造匹配产业的人才培养高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核心任务,而产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指南针。要适应产业、融入产业、引领产业,以产业需求为指引,构建与重大产业发展战略相契合的专业体系。以“ 五金” 建设为着力点,通过精心设计载体、打造样本、塑造范式,持续深化现场工程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改革。
打造一体推进的技术创新高地。技术创新服务是高水平职业本科的重要标志。以产科教一体化为切入点,加速构建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新平台,形成“ 一专业群一高端平台” 的格局,完善科研成果培育体系,推动科研成果的有效转移和转化,实现技术创新水平的跃升。
打造行稳致远的职教“ 走出去” 高地。国际合作交流是大学的重要办学职能。职业本科教育要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提升能级、优化服务、增强效应。满足企业需求,打造职教“ 走出去” 的突破点和增长极,构建“ 国际版” 产科教利益共同体,建立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通道,推进国际教育资源伙伴建设,提升国际化程度。
打造以智赋能的终身学习高地。终身学习是国家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职业本科教育要致力于推动终身学习的体系化、品牌化。构建职业教育终身化新格局,探索“ 社区15 分钟终身学习圈” 新模式。开辟开放教育数字化新路径,推进学分的有效互认、转换和积累。
打造校地协同的职教研究高地。职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职教研究。要围绕现实需求开展职教研究,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方法。针对职业本科教育“ 怎么办” 开展探索,在办学定位、标准、模式、路径等方面构建自主话语体系。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使成果服务区域、赋能产业、惠及师生。
(作者:梁克东,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04
职教高考人数连年攀升
这根指挥棒如何改变中职?
这个周末,新一年职教高考再启大幕。近两年,广东许多中职学校报考职教高考的人数高达九成。伴随着连年攀升的报考人数,中职学校的教学也悄然发生变化:曾在中职处于“ 弱势地位” 的语数英等科目近两年占比大幅增加,高考升学率成为各大学校比拼的目标。
高考重塑校风课间十分钟仍埋头书海
中等职业学校曾一度以职业技能教育为重,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就业或通过技能大赛奖项保送至高等职业学校就读。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职教高考” 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2021 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 加快建立‘ 职教高考’ 制度” 。
近几年,职教高考热度升温。当前,在广东的很多中职学校,参加职教高考的人数逐年攀升,报名人数不断刷新纪录,考试人数甚至高达毕业生总人数的九成。参加职教高考、走出中职,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和选择。在考试竞争逐年增大的态势下,升学压力也传导到了学校。
深圳一所中职的校领导曾这样表达担忧:“ 当下的学校,办学有成绩、老师有水平、学生有奔头。但是在全国高等院校持续扩招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深怕我们像海面上突然跃起的一条鱼,稍纵即逝……”
为了在“ 全员高考” 时代胜出,许多学校采取的措施是,待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将成绩靠前的学生筛选出来、编入实验班,不再学习专业课,只学习语、数、英三门文化课和体育课,专心备考。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就是2023 年试点高考实验班的学校。2023 年,学校在全级900 余名学生中挑选出100 名成绩靠前的学生,单独编成两个实验班。班内学生专业不一,但都目标明确:冲刺职教高考。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较薄弱、接受知识速度慢,学校将同一门科目设置成两节连堂的“ 大课” ,便于教学。2025 年职教高考前几日,记者来到该校实验班探课,发现学生们除上厕所外少有走动,大部分人课间休息十分钟仍埋头书海。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职教高考重塑了校风。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智能控制教学部副部长田冰发现,今年冲刺高考的学生纪律更好、学习动力更足:“ 晚自习去巡堂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低着头在做作业,或复习语数英。随便拿一个同学的书过来都会发现,书上满满都是笔记,我以前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的质量、学习态度越来越好了。”
深圳一所中职学校的老师也有相似的感受:“ 以前,我带的班是全校最烂的班,每个学期要打一场群架,而且打遍所有的专业部。但现在,我们的学风和以前明显不一样。学生们没有升学目标就是混,你重视他,他自然就起来了、想学了。”
升学就业并重既重视技能又重视文化课
在高考指挥棒下,专业课的重要性似乎不复从前。深圳一中职的语文老师透露,期中、期末考往往先考语数英,再考专业课,可考到后面专业课时,学生不想考、开始散了,“ 因为他们觉得专业课不重要” 。此外,记者采访得知,部分中职学校为使升学数据更好看,出现了人才培养方案“ 两张皮” 的情况—— 呈递给教育部门和大众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上课的课程占比并不一样,专业技能课的实际课时被大幅压缩。
事实上,专业课老师前两年还在要课时,希望学生能重视专业课。但眼下,职教高考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让专业技能课不得不“ 让位” 于语数英。
广州一所中职的专业课老师回忆,2015 年前后,学生在中职三年所学的语数英三科数量少得可怜,三年时间里,学生一共上6 节数学、4 节语文、4 节英语;2019 年之后,语数外课时量占比达到30% 。该校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显示,2020 年,包含语数英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占据总课时量为33.9% ,2022 年为34.7% ,但到了2024 年,这个数据成了46.55% ;而专业课数量则从此前的一周6 节,降低为一周4 节。
公共基础课大幅增加背后,是中职从“ 就业为主” 到“ 升学就业并重” 的转变。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公共基础课占比的提升,是否意味着弱化职教属性?
据悉,当前,中职生想要在职教高考中升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必要条件,想冲刺本科,还要参加本科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成绩,且将全省统一文化素质考核成绩(语文、数学、英语)、职业技能测试成绩、证书考试等级按照5:4:1 的权重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换言之,想直升本科,专业技能考核同样“ 占据半壁江山” 。
“ 职业教育还是要坚持职教底色。重视升学不等于不重视技能,而是从原来的只重视技能变成现在的既重视技能、又重视文化课,这样培养的人才更适合转型升级之后的需求。”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黄艳认为,产业转型升级,对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变了,为适应当下用人需求,将高技能人才学制延伸到高等教育很有必要。
为满足家长和考生升学的诉求,当下,各个中职学校在升学方向上都投入了更多师资、更多资源。而对学生来说,这场春天的考试也让他们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
“ 我常告诉他们,本科也不是终点,希望他们能够朝着研究生努力,也希望未来针对中职生的招生还有更大突破。” 说起学生,田冰有些欣慰:“ 我现在觉得,他们越来越像十六七岁应该有的样子,就是那种朝气蓬勃的样子。”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崔文灿)
05
河北: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河北是职业教育大省,现有中等职业学校763 所,高等职业学校70 所,在校生190 余万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培养拔尖人才,也要培养大国工匠、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出席今年省两会的代表委员谈了他们的想法。
紧贴产业需求,促进供需有效衔接
作为全国28 所公办本科职业大学之一,近3 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已向省内外企业输送技能人才1.5 万余名,就业去向落实率98% 以上。在省人大代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张建军看来,关注就业、对接产业,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必然要求。
“ 要瞄准产业需求精准培养人才,让产业与人才‘ 双向奔赴’ 。” 张建军代表建议,大力推进“ 校中厂” 、“ 厂中校” 、区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合作平台建设,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互促、协同育人,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 随着产业不断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省政协委员、河北创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旭介绍,2024 年10 月,创力科技联合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共同打造企业实践中心、科创综合体,装备制造等专业学生可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训,了解行业动态,积累实操经验。
李旭委员认为,加强校企合作,推动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有助于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 建议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信息共享机制,让院校准确了解企业所需,及时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中做出优化调整,为行业输送稳定、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 李旭委员说。
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提升教学水平,练好内功,让学生掌握真技能、拥有真本领。” 如何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为产教融合打好基础,也是张建军代表一直以来关注、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职业学校需要紧密围绕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 强化师资建设,构建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打造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张建军代表建议,引进工匠人才进课堂,鼓励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及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采访中,代表委员们认为,职业教育不能简单理解为职业学校办的教育,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参与谋篇布局。
在沧州,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产业立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重要抓手。省人大代表、沧州市副市长王晓玲介绍,为带动全市职业教育水平提升,促进更多高技能人才集聚成长,该市谋划建设了沧州市职教园区。去年9 月,一期工程正式投用,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沧州工贸学校、沧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1.5 万名师生已进驻园区,二期项目预计今年投用,华北工业学校、沧州技师学院即将入驻。
“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推进产教高效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王晓玲代表建议,围绕产业发展新态势,培育与区域主导产业深度契合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通过统筹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孙青)
01
江苏:打通技能人才成长“ 三个通道”
全面推行“ 新八级工” 制度
省人社厅2024 年12 月31 日下发《关于健全完善“ 新八级工” 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在以技能人员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立与使用相结合、与待遇相匹配的技能人才“ 新八级工” 制度。
“ 新八级工” 是在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 五级” 技能等级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职业技能等级序列。
对应“ 新八级工” 序列,《实施意见》按各等级(岗位)要求,建立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方式。
优先在全省“1650” 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评聘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首席技师。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工艺美术、 非遗传承项目、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领域)全面开展特级技师评聘。
学徒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仅在用人单位内开展。学徒跟随师傅学习期满或试用期满后,由用人单位自主进行转正定级考核并发放学徒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允许相关单位对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可根据其日常表现、工作业绩,直接认定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完善并落实竞赛获奖选手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政策,鼓励企业对竞赛获奖选手建立与岗位使用及薪酬待遇挂钩的长效激励机制。
按照计划,到“ 十五五” 期末,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稳定在560 万人以上,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 ,支持不少于400 家用人单位开展特级技师、100 家用人单位开展首席技师自主评聘试点,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江苏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锚定“ 稳就业、促培训、长技能” 目标,《实施意见》把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工作摆入稳就业大局中同步谋划,构建技能人才成长“ 三个通道” :
打通技能成才“ 纵向通道” 。全面建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机制、学徒工定级机制,完成“ 新八级工” 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构建,引导企业建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薪酬待遇体系,比照企业正高级职称人员、高层管理人员享受相关待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实训基地等工作平台,组织开展技术技能革新、工艺流程改进、重大技术难题攻关等专题活动。
畅通技术技能人才“ 横向通道” 。打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界限,不断拓展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发展领域,进一步破除“ 四唯” 倾向,注重评价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难题、参与技术改造革新、工艺改进、传技带徒等方面的能力和贡献,探索建立企业内部技能岗位等级与管理、技术岗位序列相互比照,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衔接机制。
建立国际化技能人才“ 绿色通道” 。进一步完善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目录,积极引进推广双元制、学徒制等国际职业教育先进模式和优质资源,支持外向型经济企业、国内大型龙头企业和省重点技师学院根据自身职能,比照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认定国(境)外职业技能证书持证人的技能水平,并给予江苏技能人才政策待遇。发挥龙头企业“ 产业出海” 对接优势,探索“ 技能出海” 新举措,持续拓宽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际应用领域,逐步实现职业技能国(境)内外互鉴互认。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江苏2022 年率先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 天花板” ,启动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试点,目前全省已产生226 名特级技师、26 名首席技师,这些塔尖技能人才主要来自熊猫、南钢、红豆、徐工、亨通、沙钢、洋河等全省70 家龙头企业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攻关一线,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港务分公司马腰作业区门机队电气检验员周士皆在获评特级技师后,公司为周士皆设立了一个工匠学堂,鼓励内部年轻技工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脱产3 年跟着周师傅学技术,3 个名额吸引了公司十几个人竞争,公司内部掀起了一股技能学习热潮。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是制造大省,特别是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 万亿元,成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快培养更多数实融合技能人才,是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实施意见》将当前技能人才评价与促进就业工作大局、终身职业培训制度相结合,推动高技能人才比照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延伸拓展其成长进步阶梯,让更多年轻人看到希望,主动加入技能成才之路。
(本报记者黄红芳)
02
新疆:乌鲁木齐职大纸雕灯
“ 点亮” 学子创业路
1 月5 日,利用午休时间,正在实习的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等职业教育学院学生余承泽和学弟比拉里· 麦麦提相约新疆昆仑宾馆“ 八楼” 主题车站。“ 岳倩倩他们接到了新订单,说客户想要定制‘ 八楼’ 主题纸雕灯,我们去拍一些图片,实地看一下,作图的时候会更有感觉。” 余承泽说。
从一个想法到一个项目,从线上线下的销售,到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一年半以来,这个团队的7 个小伙伴,用一个纸雕灯的创业项目“ 雕” 出一串新技能。“ 不爱出门的学生为了项目启动资金去做兼职,不善言辞的成员为了项目推进和商家沟通,我见证了他们被创业项目改变的过程。” 该学院创业指导教师蔺周强说。
“ 捣” 出来的启动资金
2023 年6 月,电子商务专业的岳倩倩、余承泽、刘千瑜和马锐亭即将升入中职二年级,在学校开设的创业设计课上,他们组成了小组。“ 普通高中以高考为导向,中职院校则以就业为导向,到了二年级,我们都会启发同学们组成创业小组做创业项目。” 蔺周强说。
“ 当时就想做一个有新意的创业项目,大家提了好多想法,最终纸雕灯和二次元动漫人物结合的创意,得到了最多支持,我们的想法就此诞生了。” 岳倩倩说。
通过市场调研后他们发现,做这个项目需要动漫制作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同学来助攻。他们向老师求助后,动漫设计专业的比拉里和阮玟婷,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刘一霏加入了进来。
动漫设计专业的成员负责画动漫人物图纸,其他同学就分头货比三家,最终找到一家位于河南的纸雕灯生产厂家。“ 批量生产便宜,但按照我们的图纸定制就会很贵,第一批产品定制至少需要5000 元。” 岳倩倩说。
开会商量后,团队先按照每人150 元众筹了第一笔资金,剩余的资金缺口怎么办?余承泽和刘千瑜利用空闲时间出去兼职。“ 余承泽是个大宅男,除了去学校基本不出家门,一看项目资金还有缺口,他第一个想到了放学后去家附近的奶茶店当钟点工。” 刘千瑜说。
奶茶店做一杯柠檬汁,需要有人先捣碎一整颗柠檬,捣一杯8 毛钱。放学完成作业后,余承泽从19 时干到23 时,每天得捣170 多杯柠檬水。刘千瑜则在一家美食广场干起了服务员,一天也能收入100 多元。他俩打了10 天工,凑足了项目的首批启动资金。
试出来的特色产品
2024 年6 月的一天,团队小伙伴聚在一起,收到了他们的第一批产品,4 只动漫主题的纸雕灯。“ 我们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开始就尝试了线上的销售,小红书、抖音的直播我们都做了,但是效果并不好。” 岳倩倩说。
在美食广场做服务员时,刘千瑜看到很多年轻人拿着自己的文创产品摆摊,“ 把我们的纸雕灯也拿到集市上去。” 岳倩倩说,就这样,纸雕灯走进了杉杉奥特莱斯、天山明月城等地的文创集市,“ 在和顾客的接触中,发现我们的产品太过单一,客人希望有新疆文化和历史相关的纸雕产品。”
比拉里在暑假时和父母一起去了伊犁,游览了果子沟大桥、伊犁将军府。他提议从大家见过的、喜欢的新疆特色景区着手,做他们团队的第二个系列产品—— 新疆风景系列纸雕灯。
新疆的风景与纸雕艺术结合,灯光照在层层错落的纸雕之上,明暗之间勾勒出画面,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新疆风景系列” 为他们打通了线上销售的渠道,电子商务专业的小伙伴更是把专业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开始按照客户要求定制产品,线上客户逐渐多了起来。
“ 雕” 出来的创业大奖
纸雕灯创业项目越来越成熟,2024 年10 月,创业团队的纸雕作品“ 动” 了起来。用手机扫一扫附在产品盒子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隐藏在纸雕作品后的故事、动画或是讲解。
岳倩倩带着大家梳理了一年多以来做项目的过程,在学校的推荐下,参加了创业比赛。“ 有人表达能力强,那就上台推荐项目,有人适合做案头工作,那就制作PPT ,创业项目就像我们的孩子。” 岳倩倩说。
2024 年11 月,他们的参赛项目《雕光织影:幻光绘影 纸镂华萃》获得了第三届自治区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职组一等奖,评委老师给出的评价是,创业项目没有停留在想法上,付诸了实践,制作出了实物。并赞赏他们通过深入市场找寻突破口的务实精神。
“ 一等奖有5000 元奖金,我们决定全部投入到纸雕灯新系列产品的开发上。” 岳倩倩说,他们下一步计划精选出市场接受度高的纸雕灯产品进行批量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 中职的孩子大多数都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打击,自信心受挫,总觉得不如别人,但是通过这次创业和比赛,他们不仅收获了技能,更收获了面对未来的信心,家长也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变化。” 蔺周强说,今年9 月,这些孩子将升入大专,希望他们能继续努力,把纸雕灯项目当做事业去做。
03
浙江:义乌“ 世界小商品之都” 拥抱产教联合
编者按: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提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水平,并公布了第二批共6 家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浙江义乌榜上有名。近日,本报记者探访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挖掘产教联合的义乌经验。
“ 这次培训中关于直播电商实操的内容,为我接下来创业提供了很多新思路。” 参加了义乌个体工商户发展学院的培训后,学员叶仁杰感慨地说。今年7 月,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全省首个个体工商户发展学院。学院整合政府、高校、行业、企业资源,面向全市个体工商户,精准赋能义乌高素质个体劳动者队伍建设。
该学院也是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重大成果之一。去年5 月,在义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义乌自贸区管委会与义乌工商职院、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联合150 多家单位和企业共同组建了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坐拥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此次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无疑为义乌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能。
市域统筹,政园行企校一盘棋
在义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义乌不靠山、不靠海、没资源,只有做小商品生意是有传统的。” 从区域买卖到全国买卖,再到全球买卖,在改革开放的潮起云涌中,义乌小商品市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和开放的姿态。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兴起,电商时代快速到来,义乌的经济面临转型。“ 联合体的成立直击义乌产业发展的痛点。” 义乌自贸区负责人骆华勇直言,作为省内唯一的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新区,义乌自贸区经济规模体量庞大,但产业层级不高,需要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更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更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和技术技能人才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基层有需求,政策有保障。2023 年,义乌发布了成立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通知和关于加快推进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联合体聚焦新型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 保税+” 新业态等义乌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并配套出台了办学、人才、基建等相应的促进办法。此外,义乌每年拨款500 万元,为为期共6 年的项目培育提供经费,为联合体实体化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 联合体由市域统筹、政策支持,打通了政园行企校的利益交汇点,从而有利于实现各主体共同发展。” 联合体秘书长、义乌工商职院副院长盛湘君告诉记者,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经常出现“ 校热企冷” 、资源分散的情况,导致合作效率不高。现在,联合体成立了政府、园区、院校、行业和企业多方参与的理事会,义乌自贸区管委会为理事长单位,义乌工商职院为秘书长单位,下设决策实施专班、指导咨询机构、规划发展机构及专业委员会,解决了过去合而不融、联而不作的问题。
同时,联合体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打造义乌市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和校企合作数字化服务平台,建立动态跟踪企业需求的收集与响应机制。目前,义乌市产业数字化赋能平台中的7 个企业码功能模块已上线运行,入驻数字化服务商25 家,提供36 款“ 小快轻准” 的数字化产品,以及针对针织服装、印刷包装、电动工具3 个行业的全流程一体化管理解决方案。校企合作数字化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288 家,搭建了企业与联合体院校之间数字化合作的桥梁。
联合体成立一年多来,义乌自贸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毛湘宏明显感觉到,产教联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联合体各成员单位的共识,区域内企业的合作意向也明显增强。
产教融合,点燃企业发展新引擎
“ 非常感谢这些专家给我们传授经验,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我们解决‘ 老大难’ 问题。我们也非常愿意跟高校合作,以解决公司目前在技术层面上遇到的问题。” 浙江华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方德标说。今年年初,该公司的焊接成品出现了裂纹,负责人第一时间想到了义乌工商职院余溆江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领办人、省首席技师余溆江带领团队成员找来焊接用的钢材和焊条试验,在火光飞溅中反复锤击打磨,最终通过调整电流大小、将裂纹分段跳焊点焊等方式,逐步排查出问题所在并找到了解决方案。
像余溆江这样活跃在企业一线,服务政府、企业、行业、镇街(社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义乌工商职院里不在少数。义乌综合保税区作为金义片区的核心区,是义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核心平台。去年,义乌自贸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管理局提出,要对义乌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模式创新细化研究。联合体专班专题研究后,决定由义乌工商职院义乌创新研究院院长黄卫勇团队承接该研究任务,并立项“ 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研究” 项目。经过前期企业调研、部门访谈,团队完成了阶段成果《义乌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1210 出口新模式》,得到了义乌自贸区管委会的高度认可,并于今年6 月成功落地。
如何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这“ 四链” 深度融合,共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政府、院校、企业、行业一直以来共同探讨的命题。为打通产教融合的“ 最后一公里” ,联合体建设了科技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引培中心、高技能人才育训中心三大平台,通过“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 的模式,实现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落地。
截至目前,联合体充分发挥院所人才、技术优势,建设了17 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通过“ 百博入企”“ 揭榜挂帅”“ 尖兵领雁”“ 科技特派员” 等各种形式开展企业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其中服务义乌自贸区管委会专项研究项目19 项,服务企业横向项目218 项。科技创新中心还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截至今年9 月,获专利等成果606 件;加强对接、服务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280 项,成果转移转化率达46.2% 。
联合育人,把专业建在产业上
“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 在热闹的义乌国际商贸城里,有一家商铺与众不同。商铺里,几个年轻女孩拿着手机,穿梭在琳琅满目的饰品展示架之间,她们不时停下脚步,将镜头凑近饰品,为手机另一端的客户展示珠串的细节…… 在这里,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交织,共同编织成一张贸易之网,网罗世界各地的客源。
这是义乌工商职院外语外贸学院跨境电商直播实训的现场。跨境电商直播专职导师金锐豪介绍,学院秉持“ 把学校办在市场上,把专业建在产业上” 的培养理念,与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育人,比如学生的跨境电商直播实训项目就直接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开展。“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擅长外语沟通,又具备销售能力,深受市场欢迎。他们往往还未毕业,就收到了市场抛来的橄榄枝。”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联合体专注于满足行业、产业和企业的需求,建立了双童商学院、国际陆港商贸学院、中软国际信创产业学院等14 个具有区域示范性的特色产业学院。毛湘宏指出:“ 联合体将产业与教学紧密相连,学生在市场实战中学习,成长速度非常快。”
每年,义乌工商职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滕颖都会与合作企业负责人坐下来共同探讨市场人才需求,据此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产业需求与教学要求紧密对接。” 滕颖表示。在联合体的推动下,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从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到师资互聘和学生实践实训,覆盖教学活动全过程。
为了构建更高标准的实习实训环境,义乌工商职院、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等联合体内的院校将各自的实训基地资源融为一体,携手联合体内的企业力量,共同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这个基地不仅是技能人才的摇篮,更是源源不断为义乌新型“ 贸工联动” 发展战略输送血液的强大引擎。
不仅如此,联合体的视野还远及四海,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它精准定位,聚焦摩洛哥、马来西亚等重点国家,围绕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大数据技术等关键专业领域,推进境外办学项目。义乌工商职院成功设立了首个海外分校—— 摩洛哥义乌商学院,并推动摩洛哥义乌丝路学院在境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促进了全球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也显著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