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 要:提升考前复习效率是落实地理学业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长期地理学业考前复习实践,总结了“抓地理课堂、抓地理教材、抓地理试题、抓时事热点”四个复习策略。每个策略之下均有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做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复习备考,达到学业质量评价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目的
摘 要:提升考前复习效率是落实地理学业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长期地理学业考前复习实践,总结了“抓地理课堂、抓地理教材、抓地理试题、抓时事热点”四个复习策略。每个策略之下均有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做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复习备考,达到学业质量评价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地理;学业质量评价;复习策略
每逢地理学业质量评价,笔者总能发现学生考前复习存在很多问题。其一,部分学生考前放弃教材,完全依赖从书店购买的地理知识总结册子或从网上下载的地理知识总结;其二,部分学生考前拿着课本让老师勾画重点章节;其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复习好了并希望老师以问答的形式来考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其四,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复习的效果或者不知道自己哪里还存在问题;其五,少数学生因为平时未能学懂地理知识而在考前放弃地理等等。笔者认为导致上述诸多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考前缺乏引导,对考试缺乏认识,没有明确的复习方向和计划,不能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复习时间,导致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不明显,考试成绩提升缓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学生地理考前复习阶段采取了以下策略,学生复习效果明显,成绩提升幅度较大。
1.正确引导,建立体系
在有限的考前复习时间里,教师首先要重视并充分利用地理课堂,课堂是师生面对面沟通、答疑和解惑的最佳场所,课堂也是学生能够全神贯注、认真聆听并积极思考的地方。在地理考前的复习中,教师至少要拿出一节课的时间面对学生就本次地理学业质量评价的范围、主要内容、答题技巧、注意事项以及考试的相关要求及重要性等给出正确的复习引导和建议。对于考查范围的地理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明确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要求学生做好全面复习的心理准备,认真扎实地复习每一个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打消部分学生投机取巧、以逸待劳、假猜试题的白日梦。考前复习教师切忌将宝贵的课堂复习时间完全交给学生,不闻不问,让学生自由复习。
2.以强带弱,强弱并进
在紧张的考前复习中,宝贵的课堂时间不能全部被教师占有,教师个人一言堂式的复习方式并不是最佳的,有效组织学生系统复习,发挥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动性才是重中之重。考前的课堂复习,教师面对全班讲解,虽然覆盖面广,但教师并不能关注到那些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缺少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缺乏教师的有效点拨,他们在知识学习方面存在的简单问题往往在考前都得不到解决,因而这类学生几乎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借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即让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去当学习成绩较差学生的老师,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一对一解答后进复习中生存在的问题。这样做益处甚多,其一,它能将教师从繁重的复习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考试的研究和学生的整体引导上;其二,生生交流,思维的方式和角度更加切合,交流更加顺畅;其三,让优等生当老师能增强优等生复习和考试的信心,让优等生解答后进生的各种问题能弥补优等生的复习缺漏;其四,解决了大部分后进生的复习中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增强后进生复习备考的自信心;其五,这样的复习能让优等生保持优异的成绩,也能让后进生取得长足的进步。
1.通读教材,画关键词
对于每一节课都在看教材、用教材的学生而言,教材是不是他们最熟悉的书籍呢?实际并非如此,就地理教材而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认真阅读教材,教材一片空白,对教材的不熟悉是导致考生地理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的复习备考首先要紧抓教材,教材是做好的复习资料,应把教材作为复习的核心。面对教材首先要做好阅读,考生考前十分有必要认真阅读教材并且阅读不少于三遍。第一遍,应该认真仔细全面地阅读教材,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思考和理解,阅读过程中,应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教材文字中的关键词,包括阅读材料中的文字。第二遍,应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对自己认为陌生的章节内容进行反复阅读,达到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第三遍,快速通览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
2.图文结合,落实到位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上,并能分析和说明。在地理的考前复习过程中,除了需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以外,考生还需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各种配图,可以使用铅笔在配图上做标记。阅读教材过程中,要做到图文结合,即在阅读文字的时候,脑海中要能浮现出对应的地图,在阅读地图的时候,脑海中要能联想到该图中蕴藏的丰富地理信息。用八个字将其概括为“字中有图,图中有字”,这样的地理复习才会有效。此外,建议考生充分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地理图册》,《地理图册》中包含了教材中的主要配图,比例尺较大,直观清晰,视觉效果更好,不仅如此,图册中还补充了一些地图和图片,这些地图和图片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地理知识。
3.提取主干,建立系统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联系、整合与提炼。可以尝试构建思维导图,把主干知识凸显出来,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凸显出来。构建的过程由“节思维导图”-“章思维导图”-“册思维导图”-“系思维导图”,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这样做不仅能建立起学科知识的体系,还能更好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内在关联以及考试的侧重等。
4.明确疑惑,师生共解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将自己存在的疑惑一一记录下来或者在教材的相应位置一一标记出来。针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不能立即告诉学生答案,首先应教会学生自解疑惑,即自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我答疑。通过自我寻找答案,学生往往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可以自己解决的,而在自我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此外,在自解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收获,研究学问的乐趣就隐藏在其中。然而,对于学生自己努力求解之后还不能理解的问题,学生需要主动向优秀的同学和老师请教,请他们予以指点。对于学生复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需要予以全面解答,并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外,教师也应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1.师生命题,保质保量
每逢考试,考前学生都会练习多套试题来巩固知识、提升自己。一套好的试题是学生考前复习的一把利器,其对学生的考试有很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首先,一套好的试题可以来自教师的专业命制。科任教师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等方面,可以从众多已有试题中精选适合自己学生的试题,也可以原创试题。不论是哪一种途径,最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试题必须保质保量,建议教师在考前命制原创试题。其次,一套好的试题可以来自学生的精心命制和教师的专业指导。古代圣贤韩愈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对于那些品学兼优或对某一门学科兴趣浓厚且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将考前的命题工作委托给他们。命题前,教师要给命题学生说明命题的相关要求并提供参考资料。学生拿出初稿以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命题进行仔细认真的审核,肯定思路和形式新颖的试题,同时指出存在问题的试题,并给予对应的修改建议,经过多次的反复修改,一套好的试题就诞生了。让学生考前自主命题,其意义甚多:其一,但凡委托了命题任务的学生,考前的复习状态都很投入,得到老师的认可是他们考前复习的强劲动力;其二,自主命题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角色互换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有思考、交流和表达;其三,学生的自主命题也能给教师带来教学的思考和启发,使教师重新认识教育,更好地组织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2.规范答题,查漏补缺
考前的试题练习对于学生的最终考试意义重大,需要学生认真对待,高度重视,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学生拿到试题以后,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不能出现无故拖延。其次,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把练习卷当做考试卷,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比如使用考试要求的黑色签字笔、使用工具规范作图以及卷面不出现随意的涂抹和勾画等。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答卷进行批阅和点评。学生拿到自己的答卷以后,面对错题要及时翻阅教材,请教同学和老师,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试卷错题的对应位置进行改正。针对错题对应教材的相关内容要及时阅读教材,熟悉并理解对应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反思错题,积累方法
面对练习卷上的错题,学生不能只停留在问题的修改上。首先,学生要认真反思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将其写在错题的旁边,以此提醒自己哪里还存在问题,以后答题应该注意什么。其次,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弥补知识的缺陷,更需要积累考试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有些经典的练习题中一道题代表了一类题,理解一道题,从中总结出解答一类题的方法和经验。比如,选择题中经常会问到两个事物其中一个相比另一个的突出特点,这类问题的四个选项中往往存在对两个事物的共性描述,总结出这一点,当以后考试中遇到同类问题时,学生自然会有所准备,从而降低失误率。
4.变化试题,面面俱到
当学生纠正完错题并对错题进行反思总结以后,学生还需要站在考试的角度来重新阅读试卷。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吃透试卷中的涉及的所有问题,包括所有选择题的所有选项。以选择题为例,对于自己做对的选择题,也要再看一遍,看的时候思考这个选择题的其他选项为什么没有被选中,怎样修改这道选择题才能使其它选项可以作为问题的答案。按照这个思路去做,一道选择题至少会演变成四道选择题,从而使考前复习更加扎实和全面。
5.回顾老题,总结经验
在考前的备考过程中,学生除了完成练考卷外,还需翻阅以往的试卷。通过试卷回忆以往考试的情景以及自己考试过程中的状态,回顾以往试卷中各类错题的原因,牢记以往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失误和经验教训,熟悉从以往考试中总结和积累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已过去的失败和经验作为基石,每一次的考试都是一种进步。
1.关注时事,积累素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大容量、多元化与高速度传播,使人们每天都能看到新事物的诞生。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日常发生的很多时事热点都与地理相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媒体、报刊、书籍等途径可以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变化。在众多复杂的信息中,不乏充满教育意义且需要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面对这些有用的信息,教师需要及时将其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为了便于后期对素材的处理,建议教师分类记录重要信息,并对信息的要点进行提炼。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积累有用素材,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素材使用素材的习惯。
2.地理视角,解读时事
在日常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积累的时事热点穿插到地理课堂上来,或将时事热点与所学的地理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或从地理视角将时事热点解读出来。这样不仅能把时事热点分享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学以致用,还能增强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热情。建议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地理视角分享自己积累的时事热点,教师应予以点评和相应的奖励。
3.迁移时事,衔接考点
但凡重要的地理学业质量评价中,往往都涉及了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热点。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做到师生分享时事热点,并从地理视角解读时事热点,这就为学生在考试中解答有关时事热点的问题打下了基础。然而,要应对考试中围绕时事热点命制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热点问题的专题训练强化。首先,教师要选取重要的时事热点,将其作为分析案例。其次,教师要将时事热点问题化,立足地理学科,以主要考点为切入点,从地理的视角规范设置问题。最后,让学生尝试解答设置的问题,对学生解答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教师应及时点拨指导。经过几次练习,学生不仅熟悉了此类问题的命题规律,还掌握了应对此类问题的方法,在正式考试中便能轻松答题。
作者:任琳,中学地理一级教师,中学地理歌曲系列创作者。先后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和6首地理歌曲视频、歌词。出版专著《用歌曲 学地理》《识图夯基 巧学地理》两部,编写的90余首地理歌曲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区推广使用。先后荣获“陕西省地理学会2024学术年会青年教师优秀报告奖”“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西安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西北地区首届初中高效课堂创新大赛特等奖”“西北地区首届高中高效课堂创新大赛一等奖”“西安市区2020年义务教育段赛教特等奖”“中地参第二届“全国中学地理原创试题设计大赛”二等奖”等。
来源:陕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