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海拔 4700 米的青藏线五道梁镇,寒风卷着砂砾扑打在 109 国道旁的卡车玻璃上。46 岁的河南司机常志荣永远停在了这里 —— 他趴在方向盘上,氧气瓶滚落在脚边,手机屏幕定格在给孩子转账学费的界面。这是 2025 年 5 月 27 日,距离他妻子病逝三年零
在海拔 4700 米的青藏线五道梁镇,寒风卷着砂砾扑打在 109 国道旁的卡车玻璃上。46 岁的河南司机常志荣永远停在了这里 —— 他趴在方向盘上,氧气瓶滚落在脚边,手机屏幕定格在给孩子转账学费的界面。这是 2025 年 5 月 27 日,距离他妻子病逝三年零两个月的日子。
一、青藏高原上的生死抉择
常志荣的驾驶室里,副驾驶座椅用红绳绑着一个褪色的书包,里面装着妻子生前最爱的蓝格子围巾。三年前,当癌症夺走妻子生命时,他对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发誓:“爸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读书。” 为了每月多赚 8000 元,他选择了最危险的青藏线运输。
出事那天,他的车停在五道梁镇休息。这里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 50%,素有 “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 之称。同行卡友回忆,常志荣每次出车只带一瓶 30 元的氧气罐,而其他人至少备两瓶。“他总说孩子的作业本比氧气贵。” 承哥红着眼眶说,“那天他吸光了最后一口氧气,手机里还留着给女儿买教辅书的订单截图。”
二、重组家庭的承重之痛
常志荣的家在河南林州的小山村里,三间红砖房外墙斑驳。妻子病逝后,他与同样丧偶的邻村女子重组家庭,共同抚养 6 个孩子。如今,5 个孩子仍在上学:最大的 17 岁读高二,最小的 7 岁刚上一年级。客厅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泛黄的成绩单显示,大儿子上学期数学考了 98 分,小女儿的作文《我的卡车爸爸》被老师评为 “最感人作业”。
“爸爸每次出车前,都会在我们书包里塞糖果。”12 岁的二女儿攥着一颗水果糖,糖纸已经磨得发亮。她不知道,父亲最后一次转账的 2000 元学费,是用高原上的命换来的。
三、卡友接力:2400 公里的生命护送
噩耗传来时,卡友们正在格尔木卸货。承哥带着 12 名司机连夜出发,轮流开车 40 小时,跨越 2400 公里将常志荣的骨灰和卡车运回河南。“他的驾驶室里全是孩子们的照片,还有半袋没吃完的烧饼。” 参与护送的司机老王哽咽道,“我们路过五道梁时,特意鸣笛三分钟,那风声像在哭。”
卡友们自发发起的募捐在三天内筹集了 10 万元,这笔钱被存入专门账户,用于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安阳市民政局也迅速介入,承诺将常家纳入低保,并协调学校减免学杂费。
四、社会暖流:照亮五个孩子的求学路
在常志荣的葬礼上,17 岁的大儿子捧着遗像对弟弟妹妹说:“爸爸走了,但我们还有整个卡车司机的大家庭。” 这句话很快成为现实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项目” 为常家提供了 1 万元身故救助金,“望子乘龙” 助学计划承诺资助每个孩子直至大学毕业。
“我们会定期给孩子们寄学习用品,还会安排心理老师辅导。” 安阳市妇联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家庭经历了太多苦难,但全社会的温暖不会让孩子们的求学路中断。”
五、五道梁的风仍在吹
常志荣的骨灰安葬在村后的山坡上,从这里可以望见蜿蜒的公路。每个周末,孩子们都会带着作业本来到坟前,把成绩念给爸爸听。17 岁的大儿子在日记里写道:“爸爸,我知道你最担心我们辍学。现在有那么多人帮我们,我一定会考上大学,成为像你一样坚强的人。”
在青藏高原,卡车司机们依然在风雪中奔波。但常志荣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个群体的艰辛与担当。正如卡友们在募捐倡议书里写的:“我们无法阻止高原的风,但可以用爱为孩子们筑起挡风的墙。”
结语
常志荣的生命定格在五道梁的风雪中,但他用最后的呼吸为五个孩子换来了继续奔跑的希望。当社会的暖流汇聚成河,当无数陌生人伸出援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重生,更是人性光辉的闪耀。愿五道梁的风能带去我们的思念,愿孩子们的未来不再有寒冬。
来源:每日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