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的时机与艺术:有时候,恰当比正确更重要

B站影视 2025-01-15 14:05 3

摘要:德鲁克曾深刻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反馈,正是连接管理行动与成果的关键纽带。

德鲁克曾深刻指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反馈,正是连接管理行动与成果的关键纽带

恰到好处的反馈,对个人和组织的意义重大;缺乏反馈文化,员工难以成长,企业绩效也会成为 “空中阁楼”。

作为一种领导技能,较其他方式而言,高完成度的反馈最能有效提高员工绩效表现。擅长做反馈,相当于领导者的一项超能力

现实中,很多领导者尽管知道反馈带来的种种好处,却选择不去做,尤其是负面反馈。为什么我们一遇到它,就会本能拒绝呢?这背后的恐惧究竟是什么?如何把握好反馈的时机与艺术?

本期,我们根据苏老师以及袁老师在泰普洛直播《人际洞察力之绩效反馈》精华和《反馈的力量》部分观点,编辑而成。文章干货满满,帮助领导者掌握反馈的时机与艺术,作出真正有效的反馈。敬请enjoy…

| 全文共计4587字,预计6-8分钟 |

成功的领导者和组织,会打造一种以信任为核心的文化氛围,让身处其中的人乐于分享,积极反馈、说真话。

工作环境中的反馈,是一种对话,是一种嵌入组织核心文化的持续过程。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追求个人成长的职场新人,乃至探索人际关系的社交参与者,反馈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 01 -

没有反馈,绩效就是“空中阁楼”

绩效改进专家吉尔伯特,将影响员工绩效表现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环境因素”,另一类是“个人因素”。

传统观点认为,绩效表现与个人因素更加相关的。因此针对个人开展的知识技能培训,被广泛应用于绩效改进中,可收效甚微。调研发现,个人因素其实对于绩效结果的影响,仅仅只能占到25%左右,反而是“环境因素”对于绩效结果的影响,占了75%。

环境因素又分为三类,分别是环境信息、环境资源和外部刺激。其中他特别强调了“上级主管对于员工绩效是否给与足够的、相关的、连续的反馈”。如果缺少这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即使员工接受专业培训、保持工作热情,实际工作表现也很难达到预期水平。

可以说,没有反馈,绩效就是“空中阁楼”。

▶▷反馈与员工的敬业度直接相关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

将106名四到五年级的小学生,分为四组:表扬组、批评组、被忽视组和控制组,分别接受不同形式的反馈。表扬组学生,会收到正向表扬和鼓励;批评组,会收到负面批评;被忽视组学生,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但可以看到其他组的学生接受表扬或批评;控制组练习后,完全没有任何反馈,也无法观察到其他组的情况。

结果显示,表扬组表现最佳,批评组次之,被忽视组的表现略优于控制组,而完全没有反馈的控制组表现最差。

由此,赫洛克得出结论:及时的反馈,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能促进行为改进。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要好。

而这一结论在工作中也同样适用。通过及时、具体和建设性的反馈,员工能够清楚自己的表现,感受到被重视,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带来绩效。

《人际洞察力之绩效反馈篇》工作坊,帮你打开反馈艺术的任督二脉,戳此了解详情

- 02 -

为什么领导者们“不爱”做反馈?

尽管知道反馈带来的种种好处,大部分领导者却都选择不去做反馈,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哈佛商业评论》的数据显示:44%的管理者认为给予发展反馈有压力或困难;21%的管理者承认他们完全避免给予反馈;而37%的管理人员承认,他们未能定期提供积极的强化措施。

反馈并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一遇到它,就会本能拒绝呢?

▶▷根本原因在于,对反馈可能带来的冲突感到恐惧

在组织中,给予和接受反馈,都是困难的。因为这需要情感上的付出,而且风险可能很高。当我们得到反馈时,可能会有情绪反应;当给予反馈时,我们也知道其他人会有情绪反应。而他人对反馈的反应,是不可预测的,这种不确定性,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这一想法的深层原因在于:身份认同和与外界的联系。我们真正恐惧的,其实是遭到隔离、排斥,甚至遗弃。

人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天生喜欢被归入某个集体,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认可。这种与他人保有联系,被社群接纳的需求,让我们在面对反馈时,会作出下意识的反应:我不被认可。于是,我们会寻求庇护。为了自我保护,于是我们逃避真相。自以为只要不去听、话没说出口,就伤不到自己,但这只是自欺欺人。

这种自我保护,会让我们无法给出反馈,对给予反馈的排斥程度,至少跟排斥主动寻求反馈一样严重。因为觉得说了可能会惹毛对方,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出于不愿伤害他人的原因,多数人有了想法也会尽量拖着,甚至压根不会说。

在给予反馈时,我们往往会感到自己处于一种弱势的心理位置,我们默认对方可能会拒绝或反感。

由于这种自我设定的低位,使得我们在传达信息时感到不自信,从而更加抗拒表达自己的想法。

▶▷克服恐惧,首先需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对“成功”进行了几十年研究后,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提出了“成长型思维”。研究表明,相比于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聪明才智,全赖上天恩赐),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身才能可以通过努力发展得来)往往能取得更大成就。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在每次富有挑战性的对话中,都能一次比一次更冷静,更有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在脑海中新建或巩固一条神经反应的通路,在面对压力时,就能做出更正向的反应。无论遭遇什么情况,越是能对恐惧情绪加以控制,这些情况就越对我们不构成威胁。

所以,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其行为模式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反馈经验。戳此看全文真正的自信,源自思维模式:你已做好随时成长的准备!

同时,在给出反馈时,利用“成长型思维”,检验一下自己的意图。想一想,你接下来要说的话,是为了帮别人提升进步,还是想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必要时也可以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意图。像这样转换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我们反馈交谈的效果。

生而为人,我们难免有自己的恐惧,也常常无法准确地给自己定位,这些因素让我们成为了一个鲜活的人,如果不对它们多加关注和反思,我们会越来越没有办法、也不再愿寻求、给予和接受反馈,甚至在面对正面反馈时也如此。

但是,只要能认识到这些倾向,我们就能努力让自己挣脱它们的束缚。反馈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一扇机遇之门。克服自身的恐惧,作出有效反馈,能让我们迎来更大更好的成果。

- 03 -

把握反馈的时机与艺术

提出有效的反馈

即使我们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给予他人反馈,有时却发现效果不尽人意。这是因为长久以来,很少有人真正懂得如何科学又有艺术地把握反馈。

积极的反馈可以极大地鼓舞士气,负面反馈通常被解释为批评,因此适得其反。那么,如何给予建设性反馈或者负面反馈呢?

▶▷觉察与匹配反馈中的内部自我状态

每个人的内部自我都有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父母自我和成人自我。

儿童自我主导时,表现为直觉化、好奇心强,或者服从性强;父母自我主导时,会像一个导师、守护者,或者表现出严厉的控制;而当成人自我主导时,我们会更理性、客观、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成人自我不带情绪化的偏向,而是以现实和逻辑为基础。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自我状态。当进行反馈时,我们要有意识的察觉和理解自己在互动中的状态;更重要的,我们要关注对方的状态和心境,及时作出调整。

因为反馈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意见传递,还涉及到互动双方的心理状态。

比如,在反馈时,如果处于“父母自我”的状态,以一种批评、指责的方式,就像老师或家长训斥孩子,而下属处于“儿童自我”的状态,双方的沟通就会比较顺利;而如果下属的状态也处于“父母自我”,双方可能因此发生争执。如果反馈者无法在争执中占上风,可能会因此留下心理阴影,从此不愿意再给别人反馈。而处于“成人自我”时,双方都会更理性客观,也自然能更好地进行反馈沟通。

当然,并不是说“成人自我”最好,其他两种状态就很糟糕,关键在于双方内在状态的匹配。所以,在进行沟通和反馈时,要清楚自己所处的状态,也要观察对方的状态,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只有在双方状态匹配并能相互理解的情况下,反馈才能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有时候,恰当比正确更重要

提问,并不只是反馈询问者的事情。作为提出反馈的人,你也可以多提些好问题,达到好的反馈效果。关于提问,这里有几点建议:

1. 事先提问

未经他人邀请,就主动给人提反馈,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这会让收到反馈的人感觉遭到了突然袭击,不论你是出于有心还是无意,对方都会觉得你有点儿居高临下。所以,在采取行动之前,先取得对方同意,并预定一个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让彼此都觉得更安全、更能自在地说话。

2. 询问对方想要的反馈方式

要让自己提出的反馈更客观公正,办法之一是问问对方,想要在什么时候收到什么样的反馈。了解他们觉得最有价值的反馈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反馈能触到他们的神经,如何更好地向他们传递信息。

3. 带着问题而不是带着预设的答案来交流

当我们把“留意观察”的技巧融会贯通后,就能拿出不带主观评判的观察结果。不管是在别人的要求下做分享,还是主动给对方提反馈,恰到好处的提问都可以提升谈话质量。

▶▷只谈观点,不说“夹心坏话”

“夹心坏话”是指,给原本非常难听的话,加上敷衍的更易让人接受的内容,使其听起来顺耳一些。

人们不愿意给人提出“负面反馈”,怕那样让人不舒服、被人讨厌、被直接忽视,或是怕拿捏不好弄成了和人划分界限。给他人提出不容易被接受的反馈内容是一种挑战。通常的办法是,在说出这种反馈的前后,说点温言软语的夸奖,认为这样一来对方应该更容易接受。

如果你这么做过,尤其对同一个人做过不止一次,对方肯定能察觉出来。接着,你说过的所有内容都会变得值得怀疑。这是在破坏你们之间的信任关系,无意间也让以后的交流都变得不值得信任了。

所以,在进行必要的“负面反馈”时,说话要有重点。当你需要进行一场有难度的反馈对话时,可以放手去谈,只是注意要做得有技巧,做到公平公正、焦点明确。这样的反馈才能更有效果,反馈接收者多半也会感激你的诚实。

同时,经常随性地分享一些正面的反馈,但只是分享内容本身,不是为了去掩护那些非常不好接受的话。当收到真心实意的夸奖或向他人表达感激时,就是在跟人产生关联。这种关联很直接,而且带着毫不含糊的真诚,可以增强彼此的信任,减少对反馈交流的恐惧。

反馈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是可以通过持续的学习、实践来发挥效果。

《人际洞察力之绩效反馈》工作坊,通过对真实问题进行分析,帮助领导者克服内心恐惧,实现心智突围,打通精准有效反馈的任督二脉;同时帮助领导者掌握反馈背后的心理学动机和原理,真正掌握人际反馈的技能和心法,助您在领导力进化路上一路开挂。

泰普洛人际洞察力之绩效反馈篇工作坊

泰普洛领导力,作为国内早期提供总裁教练服务高管领导力发展陪跑的专业机构之一;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陪伴企业领导者可持续成长。多位泰普洛资深实战教练,为企业领导力发展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泰普洛领导力简介:

泰普洛领导力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高端领导力发展机构。我们致力于提升高管团队领导力和唤醒组织潜力,融合高管教练、内部私董会、定制化内训、领导力测评等多种服务形式为一体,为本地和跨国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领导力综合解决方案。

来源:依依讲历史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