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量自称Tik Tok难民的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这波莫名其妙的破天流量,直接把小红书整懵了,小红书上突然涌进这么一大群外国人,在美国下载榜快速蹿升到第一,很显然,小红书还没有做好准备。有消息称小红书团队开始团队加班,展开合规安全工作来应对国外用户。
大量自称Tik Tok难民的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这波莫名其妙的破天流量,直接把小红书整懵了,小红书上突然涌进这么一大群外国人,在美国下载榜快速蹿升到第一,很显然,小红书还没有做好准备。有消息称小红书团队开始团队加班,展开合规安全工作来应对国外用户。
打开小红书首页,大量国外的博主呈现在首页推荐位,乍一看以为自己下载了海外版。很多美国网民带着怨气转移阵地,自称是“tiktok难民”。笔者刷到一个“提姆哥和妮可姐”的国外博主,发布了一篇《给Tik Tok难民上一堂中文课》,被大量网友点赞。
也有国外网友表示:抱歉,如果我弄乱了你的应用程序。直接点赞中国的应用程序,很棒。
还有人直接用“Need Help Here”。意思就是这里需要救援,或者救救我们。
他们涌进来后,不仅和中国网友互动得很热闹,还玩得挺开心,随便发个帖子点赞就过千,不少国外用户已经在熟练的用中文介绍自己,点赞与涨粉效果比他们在TikTok上的效果还好。评论区内出现了很多真实的老美网友,和国内网民亲切互动。
问题来了,为啥他们都是涌入到小红书,而不是中国抖音或美国本土社交软件?
这有几个原因。
其一是小红书界面变得跟抖音越来越像,商城的板块也被替换成了热门视频入口,抖音上能实现的功能,小红书大部分都能做到。而且小红书的算法机制也非常厉害,活跃度很高,主打时尚潮流调性、年轻人社区氛围很浓,具备替代价值。
另一方面是小红书可以直接在美区app store直接下载,注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还是比较方便的,唯一欠缺的是小红书都是中文的。而下载国内抖音得跨区到国内才行。
此外,从美国人大量涌入小红书,可以看到,他们有集体以此向美国政府抗议的味道,他们在小红书扩列,寻找共友,呼唤小红书的算法把以前的互关好友推荐过来,还建了各种以城市和地区为主题的群组,在里面寻找老乡。逆反心理、对抗禁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中国应用的竞争力实在太强,美国本土的社交APP已经没办法和中国红海中卷出来的社交APP对抗。
抖音、拼多多在海外都打的亚马逊、facebook节节败退,现在又轮到小红书出马了,对面的X、facebook、INS、yotube,没有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做过专门设计,在推荐算法上也做的不够好,有网友说:脸书和X都用过,外国软件的优化很差,用户界面像是10年前的,能活到今天简直是奇迹。
在短视频领域,美国就没有本土能打的短视频平台,源于可供美国网友选择的短视频替代软件并不多。除了Instagram和YouTube的短视频分享程序以外,能替代Tik Tok的还是字节跳动旗下的另一个照片和视频分享软件Lemon8,Lemon8的发行者是TikTok Ltd。打开来看, 会发现它的UI,长这个样子。
而小红书的产品设计与内容模式相当于Instagram+Tik Tok的组合,更具对普通用户的亲民力。
无论是小红书还是Tik Tok,从内容与算法以及互动的活跃度来看,中文互联网的内容的丰富性、开放性与包容性也是对国外互联网APP的降维打击,小红书与抖音一样,都是基于算法进行内容推送,兴趣匹配度很高,比如说一大堆世界各地的女孩在小红书上看穿橘色爱马仕囚服的路易吉,各种屏保、义乌手机壳、还有中国男人的模仿穿搭秀,惊讶原来中国人才是最懂她们的人。
tiktok在美国有1.7亿用户,小红书今天它在苹果商店的下载排行榜是第一。可预见的是随着tiktok被禁时间临近事情进一步发酵,涌入小红书的tiktok难民还会越来越多。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网民和中国网民的交流密度正在空前上涨。小红书上,美国TikTok的“难民”开始跟中国网民交流彼此的工作时间与报酬。中国人吐槽996,不少美国人称自己要打两份工,这种情况在美国大城市十分常见。
也有学生开始在小红书上找美国人帮他看英语试卷了,也有人拿着《意林》、《读者》开始逐一跟美国网民核对了,这什么画风啊。现在在小红书的网络评论区,大量网友催促小红书赶紧开发一键翻译软件。而在美国博主这边,很多外国网民已经在学习中国话了。
现在互联网上的翻译技术很成熟了。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即使语言不通也能凑合着交流。小红书可以可以生成中英文字幕了,一些美国人写的中文视频介绍和评论区的中文发言也是用翻译软件搞定的。中美两国网友阅读起来都毫无压力。
很多美国人已经从评论区开始学习中国互联网的梗,并且能灵活使用666了,不少美国人有中文名,比如金腾悦,马雅玲,甚至部分还能用中文回复,中美文化交流在以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进行中。
可以看到,中国网民非常欢迎这些Tik Tok网民,期待与之交流与互动,增加彼此的理解,美国亦然。有网友感叹,这简直是未来大同世界的“试验田”。
这也会一定程度上意味着, 随着国家实力增强, “文化输出”原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从这一趋势,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中国的社交软件或有望变成世界人民无障碍交流的“国际版”。国人大概也想不到“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实现了。不过,这到底是短暂的风潮还可能是一种全新的趋势,还有待观察,如何把这波“难民”留住,可能是留给小红书的幸福烦恼。
来源:王新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