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远嫁20年没回家,去世前托人送回一个布包,打开后全村沉默!

B站影视 2025-01-14 19:02 3

摘要: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儿出嫁泪两流。"可二姐的远嫁,却让一个家庭等待了整整二十年。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儿出嫁泪两流。"可二姐的远嫁,却让一个家庭等待了整整二十年。

我是李秋芳,今年52岁,住在江淮丘陵地带的小砖村。说起我二姐的事,村里老一辈人都还记得。那是1993年腊月,二姐披着红盖头出嫁时,母亲追着轿子哭了整整一里地。

"囡囡,你要安心过日子,莫想家!"母亲拉着二姐的手,泪水打湿了棉袄。

谁知这一别,就是二十年。

我家祖上是种地的,四个女儿,就我二姐长得最标致。那时候村里有句话:"小砖村三朵花,李家二姐数第一。"二姐不光人长得俊,心灵手巧,绣花做针线都是一把好手。

"秋芳啊,你二姐咋想不开,要嫁那么远?"村里王婶子总是这么问。

其实谁都知道,二姐是被逼的。那年她相中了隔壁村的刘家小子,两人都处对了眼。可刘家嫌我家穷,又没儿子,硬生生把这门亲事搅黄了。

二姐整整躲在屋里哭了三天,后来就答应了媒人说的云南那门亲事。说是对方家里开茶厂,家境殷实。

"囡囡,那么远,你想清楚了?"父亲抽着旱烟,声音都在颤。

"爹,我想清楚了。"二姐抹了把眼泪,声音倔强。

出嫁那天,天还下着小雪。二姐坐在驴车上,回头看了一眼村口的老槐树,那一眼,我至今记得。

前三年,二姐音信全无。母亲急得茶饭不思,经常半夜起来,对着月亮叹气。父亲托了几个做生意的打听,都没消息。

第四年春天,我们才收到二姐寄来的千把块钱和一封信。信上说她过得很好,让家里放心。可字迹歪歪扭扭,墨水还有晕开的痕迹,像是泪水打湿的。

母亲抱着信看了又看,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这死囡囡,写这么少,存心急死我这个老娘!"

那年夏天,父亲想去云南看看。可二姐来电话制止了,说他们在深山里,不方便来人。父亲握着电话筒,沉默了很久。

村里人背后议论纷纷:"怕是日子过得不好,死要面子!"

"听说那男人好赌,把茶厂都输光了。"

"可怜见的,要是嫁给刘家多好。"

母亲听了这些话,整宿整宿睡不着。有时候在灶房烧火,眼泪就往锅里掉。

大姐实在看不下去,趁着做生意的机会去了云南。可等她找到地方,才知道二姐早就搬走了。问邻居,都说不清搬去了哪里。

十年过去了。

二姐偶尔会寄些钱回来,但从不说自己的近况。母亲数着日子盼,就怕哪天会听到不好的消息。

直到那年冬天,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突然来到我家。

"请问...这是李家吗?"小伙子怯生生地问。

母亲正在院子里晒被子,一抬头,眼泪就下来了:"你是...你是小峰?"

原来这是二姐的儿子。他告诉我们,二姐已经改嫁了,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你二婶为啥不回来?"母亲拉着外甥的手,颤抖着问。

小峰支支吾吾,说二姐身体不好,不方便来回奔波。

母亲从箱底翻出二姐的嫁妆:一对金耳环,一条银项链,还有一件绣着喜鹊的红棉袄。

"给你娘带回去。就说...就说我们都好,让她保重身体。"

又过了三年。

一个阴雨连绵的清明节,我们接到一个电话。

"阿姨,我是小峰...我妈她...走了。"电话那头,小峰哽咽着说。

等我们收拾行李要赶去云南时,小峰却说:"不用来了,我妈已经...火化了。她让我带个东西回来。"

三天后,小峰带着一个破旧的布包来到村里。

村里人都围了过来。二十年了,大家都想知道二姐到底经历了什么。

母亲颤抖着手打开布包。

里面是一摞发黄的日记本,一件织了一半的毛衣,还有一封信。

原来,二姐这些年一直生活在家暴中。前夫酗酒赌博,动不动就打她。为了保护儿子,她忍了整整十年。

后来遇到了一个开运输公司的老板,对她很好。这才偷偷带着儿子离开,改嫁到了山东。

"娘,我知道您日日盼我。可我不敢回来,我怕给您丢人。这件毛衣是给您织的,可惜没织完..."

信上的字迹依然歪歪扭扭,还有已经干涸的泪痕。

母亲把那件织了一半的毛衣紧紧抱在怀里,失声痛哭。

村里人看完日记,都沉默了。二大娘摘下老花镜,抹着眼泪说:"这死囡囡,受这么多苦,愣是一声不吭!"

如今,每年清明节,母亲都要穿上那件织了一半的毛衣,坐在院子里发呆。有时候抬头看到飞过的大雁,就会喃喃自语:

"囡囡,你说你图个啥?你早该回来的..."

那么,大家觉得,二姐这二十年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如果换作是你,会选择默默承受,还是打碎所有面子回到父母身边?

来源:麦麦说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