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冬春交替,气温忽高忽低,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很多人把流感当作普通感冒,认为“扛几天就好了”。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它的危害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在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中,流感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流感的三大特性,超出想象的危害性
流感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传播速度极快。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统计,每年冬季,我国都会爆发流感季节性流行,其传播方式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来实现。
一位感染者在潜伏期(即症状未显现前)就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周围数十人。
比喻解释:流感病毒就像一个“隐形的快递员”,在人群中迅速穿梭,悄无声息地“投递”病毒。
这也是为什么办公室、学校、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往往成为流感的重灾区。
权威研究表明,流感的基本传染数(R₀值)可达2-3,也就是说,一个患者平均能感染2到3个人。
如果不加以控制,流感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席卷一大片区域。
普通感冒的症状通常较轻,可能只是流鼻涕、轻微咳嗽或喉咙痛,而流感的症状则来势汹汹。
高烧是流感的重要特征之一,体温常常飙升至39℃甚至40℃,伴随剧烈的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无力。
流感的并发症也不容小觑。
对于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流感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根据《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发表的研究,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29万至65万人。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65岁的老人患上流感后肺炎,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流感绝是“重一点的感冒”,它可能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流感病毒的另一个可怕之处在于它的“狡猾”。
这种病毒非常善于变异,每年几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基因重组。
这意味着,去年感染过流感的人,今年仍然可能再次“中招”。
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会根据全球流感监测数据,预测流感病毒的主要毒株,并指导疫苗的生产。
而由于病毒变异的不确定性,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并不能百分百避免感染,但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五个信号,学会快速辨别流感
要想及早发现流感,以下五个信号不容忽视:
流感的发热特点是突发性、持续性,体温常常迅速升至39℃以上,伴随畏寒感。
这与普通感冒的低热或无发热症状明显不同。
提示:如果突然发热,24小时内体温居高不下,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需警惕流感的可能性。
信号二:全身酸痛流感病毒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肌肉、关节酸痛,甚至无法正常活动。
很多患者形容,这种酸痛感“像被车碾过一样”。
流感引起的头痛往往剧烈且持续,位置多集中在前额或太阳穴部位。
这种头痛通常无法通过普通止痛药缓解。
即使没有剧烈活动,流感患者常常感到极度疲惫。
这种疲劳感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周,远比普通感冒引起的倦怠感更严重。
如果出现胸部闷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可能提示流感已引发肺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这种情况下,需尽快就医。
如何科学预防与应对流感?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优先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每年秋季(9-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
疫苗接种后,人体需要约2周时间产生抗体,因此越早接种越好。
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或低热,但这些反应通常在几天内自行缓解。
治疗流感的药物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
这些药物在流感早期(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需要强调的是,流感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其无效。
滥用抗生素无助于治疗,还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
中医在治疗流感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缓解症状和调理身体方面。
比如:中药材推荐: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
食疗建议:可多喝生姜红枣汤或金银花茶,帮助缓解咽喉不适,增强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盲目服用。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后。
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流感高发季节,佩戴口罩可有效阻挡病毒传播。
注意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柠檬、菠菜,增强免疫力。
结语流感虽然是常见病,但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通过了解流感的三大特性和关键信号,大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流感。
无论是接种疫苗、规范用药,还是加强日常防护,这些措施都能帮助我们远离流感的侵袭。
健康是生活的基石,只有重视身体的每一个信号,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从今天开始,关注自身健康,科学防治流感,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流感防控指南(2023版)》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2023流感季流行趋势分析》
《柳叶刀·呼吸医学》:全球流感负担研究,2020年发表
钟南山院士团队:《流感的危害性及防控策略》,中华医学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流感中医药治疗临床指南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徐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