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丫子捕鳝忆旧(江苏淮安 / 陆涛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4 15:41 2

摘要:此诗写于1970 年夏天,二十岁的我尚未投身军旅。白天在生产队辛勤劳作,早晚张丫子捕长鱼。虽困于乡野,却怀揣 “鲤鱼跃龙门” 的憧憬,盼着能在平凡日子里闯出一番天地。

金乌西坠玉免升,

晚风拂面振精神。

田头埂边张丫子,

胜似姜尚渭水蹲。

此诗写于1970 年夏天,二十岁的我尚未投身军旅。白天在生产队辛勤劳作,早晚张丫子捕长鱼。虽困于乡野,却怀揣 “鲤鱼跃龙门” 的憧憬,盼着能在平凡日子里闯出一番天地。

彼时生态纯净至极,鸟语花香,水碧天蓝,连河水入口都带着丝丝清甜。洼田里黄鳝成群,我们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总在午饭后迫不及待地将蚯蚓穿在引条上,为傍晚的捕鳝做足准备,满心都是期待。

夕阳西沉,天边染着绚烂的红霞,我们挑着担子,披着余晖,踏着晚风,意气风发地走向田埂。抵达目的地后,先在泥地里踩出暗沟,将长筒状的 “丫子” 平稳安置,清理好两端通道,压上泥块固定,再理顺透气的短筒 ,请君入瓮的请帖就公开地贴出去了。

翌日黎明,启明星还挂在天际,天色刚泛起鸭蛋青,我们就匆匆出门。蹑手蹑脚走近 “丫子”,猛地蹲下身子细听,若短筒里传来 “咕叽咕叽” 的响动,便知必有收获,运气好时能捕到半斤重的肥鳝。

摇动短筒子,凭借声音和感觉,可知里面钻进了啥东西。骨笃骨笃的是黄鳝,唦啦唦啦的是大虾子,噼啪噼啪的是小田鸡(青蛙),嚓啦嚓啦的且既有重量又摇不动,那必定是水蛇。记得我刚学张长鱼(张丫子)不久,一只丫子的短筒子被塞得紧紧的,心想,这条长鱼蛮大的。我急忙揭开丫帽,眯着一只眼,信心满满地朝里瞄,突然,呼的一下,窜出了一个蛇头,吐着一闪一闪的信子(蛇舌头),离我鼻尖只有二三寸远,我触电似的扔下丫子撒腿就跑,三魂七魄全被吓到九霄云外。

每逢夜晚下暴雨,黄鳝总爱迎着哗哗的雨水向高处冲刺。一天傍晚,西边大半个天空乌云滾滚,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我着急忙慌地把最后一只自编的特大号丫子,粗粗地埋在河堆边的高田凹沟里。第二天早上,就这一只丫子竟捕了三四斤长鱼,而且都是八两以上的大块头。

当时的黄鳝价格是一块钱三斤,不论鱼头大小。夏秋两季,我们每天晚张早收,又双叒叕,每朝子都会捕个三四斤。在那物价低廉的年代,既改善了伙食,又贴补了家用,还享受了取鱼的乐趣,真是一石三鸟啊。

来源:微创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