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勤献:医工融合是突破医学“卡脖子”技术的关键

B站影视 2025-01-13 18:27 3

摘要:“颠覆性创新发展过程中,多学科融合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医工融合已被公认为突破医学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之钥。”1月11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对话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

“颠覆性创新发展过程中,多学科融合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医工融合已被公认为突破医学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之钥。”1月11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对话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主办方图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4年医工融合领域有哪些新变化和趋势?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近年来立项情况如何?

金勤献:与2023年相比,2024年医工融合领域主要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特别是医疗器械和新药研发的结合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已经初显成效;二是数字化过程在医疗领域的推进开始深入医疗本身,解决医学类问题;三是医工交叉的交互性进一步增强。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的同时,外界对于医工融合的信心也在不断提升,正在成为全新的发展浪潮。

清华工研院成立于1998年8月,承担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的使命。近年来,清华工研院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市机关、医院、金融机构联合组织了近百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通过许可、转让、入股等形式,累计推动200余项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落地北京。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医工融合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何?

金勤献:医工融合,并不是你懂人工智能,我懂机械,他懂医学,我们聚在一起就可以做一个好产品。这是很多人容易陷入的误区。所谓“融合”,并不是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简单罗列,而需要每个参与者对其他领域都有所理解,例如做人工智能的需要对工程领域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同样,做机械工程的人也需要对人工智能领域有相当的认知。

这种相互之间的了解是协同工作的基础。如果三方各自为战,是无法取得良好成果的。现在医工融合领域需要的人才,需具备跨界的思维和能力,能够深入理解其他领域的逻辑和思维方式,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和协同,推动医工融合领域的发展。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近年来,医工融合热度不断提升,众多高校和医院参与其中。面对这一热潮,需注意哪些事项?

金勤献:作为新兴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医工融合并参与其中,但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同质化严重,缺乏根本性的颠覆性创新。更多人倾向于已经存在或类似的产品,这也导致同质产品增多,市场竞争力下降。二是资本通道变窄,商业化之路更加艰难。随着公开募股(IPO)的通道的收紧,只有少数更前沿的企业可能通过IPO完成商业化之路,让竞争更加激烈。

总而言之,医工融合生态的构建已初步形成,但还有很多上升的空间。对于路径的选择,每一个研究者都应不断审视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走得更稳健、更踏实。这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去铺垫和发展,不能心存侥幸。

责编:任璇

主编:杨小明

校对:齐钰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