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短剧,看着挺带劲”(“融”观中国)

B站影视 2025-01-13 06:44 3

摘要:2024年国庆期间,一部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人民网党建创新部、人民日报文化传媒、开心麻花联合出品的“人民短剧”登陆互联网,引起各界关注。

海报设计:人民网 李丹阳

“人民短剧”《神仙游》拍摄现场。剧组供图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附页。

2024年国庆期间,一部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人民网党建创新部、人民日报文化传媒、开心麻花联合出品的“人民短剧”登陆互联网,引起各界关注。

第一季《故事新编》共包含5集短视频:《飞天》《盛世琴音》《黄风岭传奇》《神仙游》《奶奶的AI》。该剧以“穿越”为主要表现形式,让不同时空的人物彼此对话,在今昔对比中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沧桑巨变。

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探索,“人民短剧”《故事新编》一经发布,观看量迅速突破千万,登上抖音热搜榜,网友好评不断。

用好创意讲出好故事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能不能用微短剧这个‘新形式’,来讲75周年这个‘大主题’呢?目前还少有人这么做过。”说干就干,“人民短剧”项目组开始集结。

找准了新形式,还得有金点子。众声喧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想把重大主题报道做出新意,找到抓住人的创意、讲出小切口的故事才是关键。

为此,主创团队提前半年策划,对创意设计、剧本结构反复推敲。最终选择“穿越”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75年是个跨度很长的历史时段,但微短剧又要求简洁、直给。想要在5分钟之内把成就展现出来、情绪传递到位,只能对时空做‘折叠’,我们自然就想到了穿越。”“人民短剧”项目策划、侠客岛微博编辑张少鹏说。

于是,在主创团队的设计下,一系列“脑洞大开”的故事“穿越”而来——

《飞天》中,“世界航天始祖”、明代官员陶成道穿越,在与现代中国航天工作者、爱好者的对话中,感受新中国的科技进步;

《盛世琴音》里,大唐琴师穿越,在与现代古琴爱好者的齐奏和鸣中,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黄风岭传奇》中,现代人穿越成孙悟空和黄袍怪,带着植树造林的决心,把黄风岭变成了绿水青山;

《神仙游》里,晚年身患腿疾的徐霞客穿越,体验高铁带来的神仙出游,感慨交通建设的沧桑巨变;

《奶奶的AI》中,卧床多年的奶奶与孙女“灵魂互穿”,在孙女的世界中体会现代智能生活的便利。

幽默的对白、生动的表演、精良的制作,让观众在笑点与泪点中,自然产生对家国情怀的共鸣。

这一设计得到了多方好评。不少年轻网友留言,“爱了爱了,是00后的菜”。

在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谷疏博看来,运用当下深受年轻一代欢迎的“穿越”元素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既丰富了剧情内容,又增强了观赏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杨奇光认为,选择微短剧这个轻量化的传播形态很明智,以小切口讲述有趣的故事,也易于引发更多人的共鸣。

以专业化打造高品质

好创意要落地,离不开专业的执行。为呈现最佳效果,主创团队高度重视拍摄细节,对选角、道具、妆造、设备、后期等各环节都精益求精。

“竖屏比横屏对细节的要求更高。因为竖屏多是近景和特写,任何细节都会被放大。”“人民短剧”项目策划、人民网党建创新部主编周晶说,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大家对这一项目展现出的热情。

在横店拍摄期间,团队遇到台风,一连数个雨天,对外景戏份构成很大挑战。拍徐霞客的戏,是在远离市区的一座山顶,不远处就是悬崖。“当晚下起了雨,但没有一个人说暂停,工作人员第一反应是把设备保护好,演员们也冒雨拍完了这集。大家齐心协力抢进度,现场氛围很让人感动。”周晶说。

徐霞客的扮演者,是开心麻花签约演员王彦凯,他也担任了《故事新编》的编剧和联合导演。在他看来,短短5天的拍摄,每天都是高强度的“痛并快乐着”。

在场面最大的剧集《盛世琴音》中,团队不仅要还原唐朝街景、人物造型,还要调度群众演员超100人,按剧情要求特制多种手工道具。“我们的道具制作团队真的是‘手工达人’,解决了很多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还调动了很多身边朋友的资源。一切都是为了作品。”王彦凯说。

精心打磨好作品,根本目的是打动人。在评选最感动的故事时,“人民短剧”《故事新编》的导演张潇把票投给了《奶奶的AI》。在这集短剧的结尾,自知即将离开人世的奶奶用AI制作了一张相片,上面是年轻时的自己与孙女的合影,她给孙女留言:要记住奶奶最好的样子。

“我记得很清楚,拍这段时,现场每一位工作人员,无不被感动落泪。原本在监视器前偷偷抹泪的我,一回头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抹泪。”张潇告诉记者,把AI引入剧情是一个很好的新尝试,“不仅感人,更传递出科技向善的价值观。那一刻,AI真的变成了爱”。

让谷疏博印象最深的则是《飞天》。随着一声声“点火”“起飞”的指令回响,不仅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更致敬了中华民族无数勇敢追梦者的不懈坚持。“这个结尾处理,激活了潜藏在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与价值认同。”谷疏博说,“我每次观看都不禁为之动容”。

在新赛道唱响主旋律

近年来,微短剧因其故事性强、篇幅短小、节奏明快,符合网络传播时代的用户接受习惯,影响力持续上升。

据行业机构测算,2024年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其市场规模超500亿元。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高速发展的微短剧,如何去粗取精、提质升级?

“优质的微短剧,对于弘扬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十分重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开和表示,当前网络上各种“擦边”、低俗的微短剧仍有不少,“我们亟须发展真正能够鼓舞人、传递正向价值观念的微短剧,人民日报社推出的‘人民短剧’,可谓恰逢其时”。

陈开和把“人民短剧”的特点概括为三个“融”:一是融汇各界,人民日报社的融媒体工作室携手开心麻花,强强联合、形成合力;二是融通古今,巧用“穿越”手法,将古人的伟大梦想与祖国的发展现实融为一体,感染力强;三是融聚上下,内容接地气、贴近民生。

“‘人民短剧’讲述的是观众有切身体会的故事,这些故事能让大家感受到,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满着上下同心、奋发有为的豪情力量。”陈开和说。

这种情怀也感染着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人民短剧”第一季《故事新编》上线后,被葡新报、欧洲侨报、非洲时报等多家海外华文媒体网站转载。

“这是人民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人民短剧”项目策划、人民日报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新媒体部副总监毛文正说,“我们既渴望突破自己,把重大主题报道做得更接地气、更有温度;也希望能影响受众甚至行业,让我们的产品推动微短剧行业走向内容精品化、优质化。”

“人民短剧”在舆论场和同行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黄风岭传奇》评论区,网友们留言好评不断:“改得不赖,期待‘爆改’女儿国、火焰山!”“生态保护,这波宣传上大分”……不少行业观察类自媒体专门发视频分析解读“人民短剧”,表示“央媒的脑洞比我们想象中更大,执行力也更强”“看着挺带劲”。

“央媒主动涉足微短剧领域,不仅为网络视听产业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发展边界与业务形态,为媒体转型变革提供了有益经验。”谷疏博说,“‘人民短剧’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是对守正创新理念的具体落实,它证明正能量也可以充满网感”。(本报记者 韩维正)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1月13日第08版)

来源:海外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