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为何课本删了后四句?看完原诗,你觉得该删吗?

B站影视 2024-11-11 19:34 3

摘要:谁还记得小学时背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那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你大概跟我一样,只记得前面四句吧?可有意思了,这首诗其实压根儿就有八句!我翻了很多资料,发现这事儿还真不简单。

谁还记得小学时背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那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你大概跟我一样,只记得前面四句吧?可有意思了,这首诗其实压根儿就有八句!我翻了很多资料,发现这事儿还真不简单。

这事得从1978年说起。那会儿教育部在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时候,特意把这首诗给删减了。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我爸前几天还跟我说起这事,他说他们那会儿读书也只学了前四句。我就纳了闷了,这诗到底啥来头?一查才知道,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要说这白居易也是个有意思的人,人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诗魔",就因为他写诗写得太多太厉害了。

原诗是这么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你看后面四句是不是感觉特别陌生?我给你翻译翻译啊:草原上的野草长得特别茂盛,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重生。大火烧不完,春风一吹又冒出来了。香草蔓延到老路上,青翠的草一直延伸到荒废的城市。又要送别朋友了,满心都是离别的愁绪。

说实话,前四句写得多带劲啊!那意思就是说,你看草多厉害,烧都烧不死,吹吹风就又长出来了。这不就跟咱们老百姓一样吗?再难的日子也能挺过去。这不就是教育部想要的效果吗?让孩子们学会坚强,学会永不放弃。

可后四句就不一样了,写的都是离别的伤感。我问了几个教育界的朋友,他们说删掉后四句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你想啊,小学生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整天让他们想这些离别伤感的事,多影响心情啊。

不过说真的,这事儿在教育界可是争论了好久。有人说,删了后四句就像把一个完整的故事硬生生截断了一样。你看啊,前面写草的坚强,后面写人的感情,这前后呼应多好啊!

我昨天还特意去找了几位小学老师聊这事。有位张老师说得特别实在:"现在的孩子压力已经够大了,咱们得教他们点阳光的东西。"可另一位李老师就不这么想:"要我说,让孩子们早点明白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离愁,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啊。"

你看,这事还真不好说对错。就像现在抖音上特别火的一句话:"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教育嘛,也得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我家那个上小学的侄女。前几天她正好背这首诗,我就把完整版讲给她听。你猜她啥反应?她说:"叔叔,我觉得后面四句更好听呢!"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别把孩子想得太简单,有时候他们的理解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这事儿给咱们启发挺大的。教育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也不能把所有东西都过度简化。就像现在很多家长爱给孩子报兴趣班一样,与其削足适履,不如因材施教。

回过头看这首诗,前四句写的是生命力,后四句写的是人情味。这不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既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要有真挚的情感。

备注:本文基于1978年教育部修订小学语文教材这一历史事件,结合当代教育观点和社会现象进行探讨。资料来源包括《中国教育报》历史档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资料库,以及对在职教师的采访记录。

来源:青草离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