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离蕊金花茶作为珍稀茶树品种,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离蕊金花茶的栽培和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其栽培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病虫害防治也面临挑战。深入研究离蕊金花茶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种
离蕊金花茶作为珍稀茶树品种,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离蕊金花茶的栽培和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其栽培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病虫害防治也面临挑战。深入研究离蕊金花茶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离蕊金花茶的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离蕊金花茶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通常在3~5m之间。其叶片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12cm,宽3~5cm,叶面深绿光亮,叶背浅绿,叶缘具细锯齿。花朵硕大醒目,直径可达8~10cm,花瓣呈金黄色、5~7片,质地厚实如蜡。花中央雄蕊众多,呈鲜红色,自由分离,不与花瓣贴生,构成独特的“离蕊”特征。
1.2生长习性
离蕊金花茶春季新梢萌发迅速,生长势头强劲;夏季植株进入缓慢生长阶段,此时叶片逐渐变硬;秋季第2轮生长开始,新梢再次萌发,但强度不及春季;冬季则进入休眠期。这种生长模式与其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离蕊金花茶偏好温暖湿润的环境,在适宜条件下可持续生长数十年。其根系发达,主根深入土层,侧根分布广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株型呈灌木状或小乔木状,枝条密集,叶片常绿。花芽分化通常在秋季完成,次年春季开花。
2离蕊金花茶的栽培技术
2.1种植环境要求
离蕊金花茶偏好年均温度在15~25℃之间,年降水量应达1000mm以上的区域。通常分布于海拔300~1200m的山地,对光照的需求较为特殊,幼苗期喜阴耐荫,成年植株则需要适度的散射光。适宜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中,pH值在4.5~6.5之间最为理想。离蕊金花茶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能够承受短期-5℃左右的低温。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优先考虑地势平坦、避风向阳且不受阳光直射的区域。为保证离蕊金花茶的健康生长,种植地还需具备充足的有机质含量,理想情况下应超过2%。
2.2育苗技术
2.2.1种子采收与处理
离蕊金花茶种子一般选择8年生以上、生长旺盛、结实良好且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树。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蒴果由绿转褐、约10%果实微裂时即可采收。采集的果实应置于通风干燥处摊晾,待果皮完全开裂后去壳,并通过水选法获取沉水种子。筛选出的种子需阴干处理,切忌暴晒。优质种子应无损伤,千粒重在1600~2200g之间,净度达95%~99%,发芽率70%~90%。
2.2.2播种育苗
最佳播种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此时沙藏的种子有10%~20%露白即可播种。采用点播法,株距5~10cm,行距10~15cm,播种量控制在150~200粒/m2。播种后覆土1~2cm,既能保证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和温度,又不会对幼苗出土造成阻碍。
2.2.3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通常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集半木质化的枝条作为插穗。插穗长度8~10cm,剪口距芽0.3~0.5cm,上端平剪,下端斜剪,保留上部一片小叶并剪成半叶。为促进生根,可将插穗基部2~4cm浸泡在50~100mg/L的GGR生根粉溶液或NAA溶液中,时间为30~60min。扦插时,按插穗粗细在苗床基质中打孔,株行距控制在4~5cm,插入深度为插条长度的2/3~3/5,插后需压实土壤并浇透水。为防止病害,扦插前2~3d用1g/L的多菌灵溶液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扦插后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时遮阳。
2.2.4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通常在5月至6月上旬进行。该技术首先需要培育根砧,可选用优质油茶种子,经过KMnO4溶液浸种处理后,在湿河沙床上催芽。当胚芽长出时,选择生长旺盛的芽苗,用生根粉溶液浸泡处理。接穗采集自优良母树的半木质化枝条,制作成一叶一芽的楔形接穗。采用劈接法,将根砧切成6~8cm长的段,在中轴处切开,插入接穗并对准形成层,用铝皮包扎固定。嫁接后的苗木按4~5cm的株行距栽植,注意保持适宜深度和湿度。嫁接育苗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嫁接育苗过程的相关参数
2.3栽植技术
2.3.1整地作床
选址应优先考虑地势平坦、光照适中、排水良好的区域,土壤以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佳。整地时需深翻土壤30~40cm,彻底清除杂草、石块及残根,确保土壤质地均匀。作床时,建议将床面抬高15~20cm,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床间小路宽30~40cm。为改善土壤结构,可在整地过程中适量添加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厩肥或堆肥,每m2施用2~3kg。此外,育苗前2~3d使用1g/L的多菌灵溶液对苗床进行全面消毒,以防治土传病害。
2.3.2定植
定植工作通常以2-4月为宜。选取健壮的容器苗,先去除器皿袋,将其置于挖好的种植穴中央。种植穴的规格一般为50cm×50cm×40cm,具体间距则根据种植目的而定:观赏用可采用3.5m×3.5m的行株距,而栽培芽茶原料则需采用2.5m×2.5m的间距。定植时,回填土壤应高出栽培基质2~3cm,轻轻压实后浇透水以固定根系。定植后约30d检查存活率,及时补植倒伏的苗木,以确保成活率。
2.3.3水肥管理
春夏季应保持土壤湿润,采用喷灌、沟灌或滴灌等方式适度供水,以土壤含水量在60%~70%为宜。施肥方面,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结合灌溉进行。5-6月可每15d叶面喷施尿素溶液1~2g/L;7-8月雨后每30d撒施尿素5~10g/m²;9-10月基干木质化后,每15~20d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1~2g/L,促进花芽分化。冬季应控制浇水量,防止根系受冻。此外,可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如腐熟的马尾松树皮,既可改良土壤结构,又能提供缓释养分。
2.4修剪与整形
通常在栽植后第2年冬季或第2年初春进行定干整形修剪,保持枝下高30~50cm。此后应定期修除病弱枝和盲枝,每年对成年植株进行一次截顶压枝,以控制树高在3m以内。对于过密枝条,应适当疏除;对于徒长枝,则需及时抑制。修剪后及时喷施600倍代森锰锌溶液进行伤口消毒,以防病菌侵入。
2.5花果管理
在花蕾形成期,应根据树体状况和结果量进行疏花,保留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花蕾。果实发育期间及时去除畸形、病虫危害严重的果实,以集中养分供应优质果实。通常在果实由绿转褐、约10%开裂时进行采摘。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实。此外,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比例。
3离蕊金花茶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3.1主要病害及防治
3.1.1立枯病
立枯病主要侵染幼苗根颈部,导致组织软化腐烂,木质部外露。病株叶片呈现黄化症状,继而脱落,整株呈现萎蔫状态,但通常不会倒伏。这种病害多发生于春夏季节,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周期短的特点,且幼苗可能连续多次遭受侵袭。为有效防控立枯病,首先,确保圃地通风良好,排水系统完善;其次,避免播种过密,加强日常管理;再次,及时疏松土壤,清除病株及其根系周围的土壤;最后,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或70%百菌清等药剂,配制500~800倍液进行土壤浇灌,每隔5~7d重复1次。
3.1.2根腐病
根腐病表现为叶片失去光泽,逐渐变黄凋萎,但不会迅速脱落,而是长时间附着在枝条上。严重时根部和木质部之间可见白色或褐色菌丝体,木质部呈现干腐状态,剖面观察可发现蜂窝状褐色纹路。为有效防控根腐病,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育苗。播种前,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5%可湿性粉剂锈宁10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冬季及时清除病死根和枯死根并焚烧,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源。一旦发现病株,迅速拔除并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5%可湿性粉剂锈宁1000倍液,以抑制病害蔓延。
3.1.3茎腐病
茎腐病主要表现为根茎部位出现腐烂坏死现象,导致叶片萎蔫。该病害的发生与土壤环境、水分管理以及温湿度条件有关。防控茎腐病,首要任务是选用透水透气性能优良的营养土,并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日常管理中,应坚持科学合理的浇水和施肥方案,避免土壤长期处于过湿状态,特别是在霉雨连绵和高温季节。可考虑采用800~1000倍稀释的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喷施,以阻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除化学防治外,还应注重改善栽培环境,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3.2主要虫害及防治
3.2.1根粉蚧
根粉蚧繁殖能力强,世代更替快,一旦发生蔓延速度惊人。防治措施应以综合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化学防治方面,可选用40%速扑杀乳油500倍液进行处理,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同样重要,如释放天敌昆虫、使用黄色粘虫板等。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枝落叶,保持园区卫生,可有效降低根粉蚧的发生几率。定期监测虫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是控制根粉蚧危害的关键。
3.2.2其他常见虫害
茶小绿叶蝉、茶毛虫和茶蚜虫也是常见的危害性害虫。茶小绿叶蝉主要吸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卷曲,严重时可引起落叶;茶毛虫以幼虫啃食叶片为主,造成叶片残缺不全;茶蚜虫则聚集在嫩芽和新叶上吸食,使叶片皱缩变形。这些害虫不仅直接影响植株生长,还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防治措施应因害虫种类而异,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表2概括了几种常见虫害的特征、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表2几种常见虫害的特征、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综上所述,离蕊金花茶作为珍稀茶树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科学的栽培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应加强良种选育、优化栽培模式、完善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化发展,为我国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新食品原料#
来源:organic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