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每年一到寒冷季节,“高烧、咳嗽、嗓子疼”就成了人们最害怕的关键词之一。
很多人一出现这些症状,第一反应就是:“该不会是甲流吧?”特别是在流感高发期,甲流这个词总是让人听了心头一紧。
你真的了解甲流吗?它和普通感冒、其他流感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有效预防?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看似老生常谈却又总能掀起新波澜的话题。
先说结论:甲流确实比普通感冒更严重,但它也不是不可战胜的“猛兽”。
甲型流感(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传播速度快、症状较重,但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可完全康复。
甲流并不是21世纪的新“网红病”。
早在1918年,历史上那场著名的“西班牙流感”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引起的,那次疫情席卷了全球,导致至少5000万人死亡。
虽然如今医学发展早已今非昔比,但甲流病毒的威胁不容小觑,尤其是在老人、孕妇、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这些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中,甲流依然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我发烧39度,嗓子疼得像吞刀子,咳嗽得一晚上没睡好,是不是甲流?”类似的疑问在门诊中屡见不鲜。但单靠症状很难仅凭表面判断是不是甲流。
虽然甲流的典型表现包括高烧(通常超过38.5℃)、寒战、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咽喉肿痛、干咳等,但这些症状同样可能出现在普通感冒、其他类型流感、甚至咽喉炎中。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人误把甲流当成新冠,或者反过来。
这也让“感冒的恐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甲流的确诊需要依靠医学检测,如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PCR)。
当你怀疑自己或家人感染了甲流时,最重要的不是盲目恐慌,而是及时就医,进行科学检测。
在流感高发期,我们为什么总是容易“中招”?这和甲流病毒的特性密不可分。
甲型流感病毒的“喜怒无常”让它成为一位“变脸大师”,它的表面有两种重要的蛋白——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通过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各种亚型,比如H1N1、H3N2等。
病毒每次变异后,人体免疫系统都需要重新认识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对甲流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除此之外,寒冷季节的低温和低湿度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温床”。
人们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空气流通不畅、群体接触增加等,也让流感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症状很相似,那我怎么知道自己只是普通感冒,还是得了甲流呢?”这里有几个关键区别可以帮助你初步判断:
1. 发烧:甲流通常会引起持续高烧,体温往往超过38.5℃,而普通感冒较少发高烧。
2. 全身症状:甲流常伴有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系统性症状,而普通感冒多局限于鼻塞、流涕、咳嗽等局部表现。
3. 病程:甲流的病程通常较长,症状也更为剧烈,而普通感冒一般几天内症状逐渐减轻。
这些只是参考,真正的确诊还是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
既然甲流传播性强、危害性大,那我们该如何未雨绸缪?除了传统的“戴口罩、勤洗手”外,还有哪些有效的防范措施?下面分享几个有效的预防“小妙招”:
接种流感疫苗
这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式。虽然疫苗的保护率不是100%,但它可以大大降低感染几率,即使感染了,症状也会减轻,病程缩短。
每年的流感疫苗都会针对当季流行的毒株进行调整,因此建议每年都接种一次。
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是抵御病毒的“第一防线”。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都能帮助你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
补充维生素C、D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可以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嘴巴这些“门户”,尤其是在公共场所。
注意空气流通
在家、办公室等室内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非常重要。
定期开窗通风可以降低病毒浓度,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高风险场所
流感高发期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电影院、商场等。
如果无法避免,应佩戴好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
及时就医,不拖延
如果出现高烧、咳嗽、嗓子疼等症状,而且症状较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尽早就医,避免拖延导致病情加重。
2018年,一位28岁的年轻母亲因“持续高烧、咳嗽”被送往急诊。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感冒,没有重视,甚至还坚持带病工作。
几天后,她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被紧急送入ICU。最终确诊为甲流并发病毒性肺炎,病情一度危及生命。
医生回忆,如果她能在发病初期及时就医,完全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这个事件对我们的警示是:不要低估流感的危害,尤其是对高危人群来说,流感可能是“小病”。
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
如果确诊为甲流,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病毒药物,比如奥司他韦(俗称“达菲”)或扎那米韦。
这些药物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可以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但这里需要特别提醒:抗病毒药物不是“万能药”,也不能随便滥用。
只有在明确诊断为甲流后,医生才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
很多人一听到“甲流”就联想到住院、危险,甚至觉得是“绝症”。
甲流只是流感的一种类型,并不是每次感染都会发展为重症。大多数人经过休息和治疗后都能完全康复。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甲流可能会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更需要引起重视。
面对流感高发期,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家人,你的每一个小习惯都可能为健康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流感诊疗指南(2023版)》
2. 国家卫健委发布流感防控科普知识
3. 《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中华医学杂志
来源:老李科普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