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冬副市长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粤港澳全运会的决战之年。做好2025年体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一是守正创新,持续推动上海体育高质量发展;二是细化举措,以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
1月7日,市政府召开2025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全市体育工作情况,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副市长解冬出席会议并讲话。
副市长解冬出席会议并讲话
解冬副市长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粤港澳全运会的决战之年。做好2025年体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一是守正创新,持续推动上海体育高质量发展;二是细化举措,以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三是担当作为,以优良作风打好收官战。
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主持会议,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彬作工作报告。市体育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市教卫纪检组负责人,各区分管领导,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等30余家市全民健身(足球改革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体育企业代表及部分协会负责人,本市体育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与会。会上,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徐汇区政府、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粤港澳全运会的决战之年。2025年上海体育工作将坚持办人民满意的体育,全面融入上海城市发展大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开展体育“四个重要”的创新实践,充分挖掘体育赛事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城市建设、助力文化传播中的多元价值功能,积极探索创新体育管理体制、发展形态、参与机制和基层治理模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扩大体育产业规模,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决胜全运 “运”育未来
创新竞技人才引育模式
竞技体育是展现一座城市体育工作的“名片”,起到引领作用。2025年是粤港澳全运会举办之年,面对全国四年一度的竞技体育综合性运动会,上海不仅要决战决胜粤港澳全运会,同时也可以全运会备战为契机,进一步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目标任务方面,2025年上海体育工作会议明确,要巩固全运会参赛成绩第一集团地位,力争前列。
会议明确提出要创新竞技人才引育模式。上海将深入推进社会力量联办优秀运动队,深化训科医一体化试点,支持崇明训练基地制定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标准,加强体育科技专题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构建多元医疗保障模式,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裁判员管理。这一新模式的建立,不仅进一步向社会打开了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大门”,欢迎更多办训主体参与,同时上海的竞技体育也将进一步与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探索制胜规律,打造更多赛场胜者,助力更多人生赢家。
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竞技体育人才来源于青少年体育。2025年,上海将推进体教融合重点工作,以田径、游泳、三大球等项目为重点,创新开展“一条龙”布局学校研训活动,选派专业教练员进校园,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素质教育优质课程进校园”。上海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深入推进区级青训中心建设,打造复合型示范团队,推广使用青少年训练监控平台,加强新周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青少年智力运动精英培训基地规范管理。同时,市体育局还将制定出台上海市第十八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和各项目单项规程,做大做强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规范有序开展本市运动员技术等级授予工作。
在促进青少年体质提升方面,2025年上海市体育局将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做好暑期青少年社区体育配送,举办第七届MAGIC3 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少儿体育联赛,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提升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
围绕处处、天天、人人
优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开展体育工作的初心和使命。2025年,上海的全民健身工作将继续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的目标,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数字化,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城市环境,让市民群众拥有健康的体魄、心态和生命。
在体育场地建设方面,上海将进一步推进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将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0个,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7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500个、市民(职工)健身驿站58个、市民运动球场130片(其中羽毛球场100片)、长者运动健康之家20个。同时,临港水上运动中心(帆船帆板基地)、市体育宫、徐家汇体育公园轨交地下连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也都将启动。
在群众赛事活动方面,上海将办好2025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从中选拔市民体育达人,组织参加粤港澳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此外,还将举办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社区健康运动会、国球三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申城市民有更多的参赛选择。
在科学健身指导方面,上海将加强市民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深入实施新一轮运动促进健康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运动处方研究,探索设立与科学健身相关的特色门诊,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做好全国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与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发挥赛事“乘数效应”
奏响商旅文体展“交响乐”
新年伊始,在上海体育馆上演的乒超联赛总决赛为申城市民带来了一场乒乓盛宴,同时也通过商旅文体展的联动,充分带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零售、旅游消费。2025年,如此的体育赛事消费盛况将不断上演。
世界赛艇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ATP1000大师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海赛艇公开赛......2025年,一系列国际国内体育大赛将在上海轮番举办,进一步打响“上海赛事”品牌。除了品牌赛事之外,上海还将办好各类高水平专业赛事,扩大自主品牌赛事矩阵,在“3+3+3”自主品牌赛事发展框架的基础上,鼓励创立更多自主品牌赛事,办好“一区一品”赛事。上海市体育局将持续完善体育赛事管理体系,开展“上海赛事”品牌认定,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体育赛事安全防范长效机制。
“月月有大赛,周周有比赛”的上海,将在2025年进一步充分挖掘体育赛事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城市建设、助力文化传播中的多元价值功能,推动体育消费扩围提质,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这方面,上海将深化商旅文体展融合,加强赛事和文化、商业、旅游、会展等活动的联动,加强赛事国际观赛人群招引力度,促进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将体商旅文联动效益纳入城市业余联赛、青少年联赛等赛事活动评估。丰富体育消费产品和场景供给,支持具备条件的比赛类和展演类项目尽可能放在商业空间或者周边商业成熟的体育场馆举办,做强上海体育消费节“尚嗨运动”IP,加强青少年、女性、银发等重点人群体育消费市场开发。如此一来,体育赛事的溢出效应将变成“乘数效应”,奏响商旅文体展的“交响乐”。
建章立制引导市场发展
推动依法治体更上一层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颁布以来,为本市各项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法治保障。2025年,上海将进一步健全体育法治体系,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2025年,上海将持续完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高危体育项目管理制度,实现高危体育项目全覆盖监管,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做好政策取向一致性、公平竞争等相关内容审核,加强体育法治宣传教育。
上海要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落实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监管要求,市体育局将联合综合执法机构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推广行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定期向社会公示投诉数据,加强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与同业互助作用。加快体育标准化建设,完成《市民体质测定服务规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与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研究制定群众体育教练员标准,引导制定长三角区域体育地方标准。
2025年,上海体育将进一步提升体育多元价值功能,服务城市重大战略。将全面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征询各领域专家、相关部门、市场主体、群众代表等意见,完成“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举办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创办长三角青少年篮球联赛、长三角国际铁人三项赛,支持五个新城建设,办好环上海·新城自行车公开赛,推动苏州河水上运动常态化试点,在黄浦江两岸发展极限运动。提高一网通办服务质量,建设“一网通办”线下大厅“办不成事”窗口,建立帮办制度,聚焦体育领域政策服务和办事需求,新增更多个性、精准、主动的智能化服务。
在体育体育文化领域,上海市体育局将结合全市大型节展赛庆活动,讲好体育故事,积极推介在沪举办的重大赛事活动,大力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宣传塑造积极正面的体育明星,抵制畸形“饭圈文化”。支持本市体育科研院所、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以及体育传媒、体育医务、体育法律等领域的人员开展国际国内体育交往合作。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