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坚持买下我家的老房子,母亲含泪答应;半年后得知真相愣住!

B站影视 2025-01-06 17:14 2

摘要:我们家在江南一个叫杨湾的小村庄,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青砖黛瓦,门楣上还留着"积善之家"四个字。这房子是1975年建的,占地2.3亩,虽然有些老旧,但在村里也算得上是一处像样的宅子。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庭能真正做到和和美美?有时候,表面的平静下,往往藏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我叫王明远,今年45岁,在县城开了家小超市。去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亲情"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家在江南一个叫杨湾的小村庄,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青砖黛瓦,门楣上还留着"积善之家"四个字。这房子是1975年建的,占地2.3亩,虽然有些老旧,但在村里也算得上是一处像样的宅子。

父亲走得早,十年前就撒手人寰了。临终前,他拉着我的手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这老屋,千万别卖。"当时我也没在意,只当是他的念旧情结。

母亲今年68岁,一个人住在老屋里。我们几个孩子都劝她搬到县城,可她总说:"这屋子住了大半辈子,搬出去怪不自在的。"其实我知道,她是放心不下屋后那棵五十年的老槐树,那是她和父亲定亲那天种下的。

大伯是我父亲的长兄,今年71岁了。大伯母早年得了重病走了,他一个人也没再续弦。这些年,他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来看母亲,总是默默地在院子里坐很久,有时还帮着收拾院子。

去年六月的一天,大伯突然来家里,开门见山地说要买下这处老宅。他开价80万,这在我们这个小村庄,绝对算得上是天价了。

"老大,你这是啥意思?"母亲放下手里的针线活,抬头看着大伯。我站在一旁,也觉得莫名其妙。大伯一个人住,要这么大的房子做什么?

"弟妹,我想清楚了,这房子有我一份苦劳,当年我和老二帮着你们起瓦、砌墙,现在我年纪大了,想买下来安度晚年。"大伯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有些闪烁。

母亲沉默了很久,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大哥,我答应你!"

这一跪可把我吓坏了,赶紧去扶母亲。可母亲死活不起来,一个劲地说:"大哥,这些年,真是难为你了!"

大伯也红了眼圈,转身快步出了院子。那天晚上,我听见母亲在房里低声啜泣,想进去问个明白,可房门紧闭着。

二伯知道这事后,立马打来电话,声音气得发抖:"老大,你这是什么意思?那可是祖宅!你自己不要脸,也别败坏了老王家的门风!"

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有天,我去村口小店买烟,碰见了王婶。她欲言又止地看着我:"明远啊,你是不知道当年的事......"

"什么事?"我追问。可王婶摆摆手,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当天下午,我翻出了压箱底的老照片。突然,一张发黄的地契从相册里滑了出来。我打开一看,竟然发现夹层里还藏着几张照片,那是一张1975年的全家福。

照片上,年轻的大伯站在最中间,左腿明显有些不自然。父亲站在他旁边,脸上带着愧疚的表情。

那天晚上,母亲突然发了高烧,我赶紧把她送到县医院。大伯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赶来了,在医院门口碰见时,我发现他拄着拐杖,走路一瘸一拐的。

"你这腿......"我欲言又止。

"老毛病了,赶紧看看你妈去。"大伯摆摆手,一脸疲惫地在走廊的长椅上坐下。

打点滴的时候,母亲握着我的手,说起了一段往事:"你大伯这条腿,是为了救你爹才落下的病根。"

原来,1975年那场特大洪水,差点冲垮了我们村。那天,二十出头的父亲去河边加固堤坝,不小心被湍急的水流冲走。是大伯跳下去救的人,可他的左腿却被水下的石头砸断了。

"你爹一直内疚,说要是没有你大伯,他早就没命了。所以这房子建好后,你爹立了字据,说这宅子永远给你大伯留个安身之所。"

母亲说着说着就哭了:"你大伯这些年,一直守着这个承诺。他总说,这是他和你爹之间的情义。"

我突然想起了那天在老照片里发现的地契夹层。回到家后,我直奔父亲的老书房,在一堆旧物件中翻找。突然,一个布包从书架顶上掉了下来,里面掉出一本发黄的日记本。

翻开日记,父亲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今天,大哥来家里,说他腿疼得厉害,怕以后站不起来了。我知道,这都是当年救我留下的伤。可他从不提这事,还说要把自己的工资借给我们建房......"

原来,这些年大伯一直守着一个秘密。那份藏在老槐树下的承诺书,是父亲和他的约定:如果大伯将来走不动了,这个家永远给他一个容身之所。

可大伯一直没有提起这事,直到去年查出了腿部骨癌。他怕连累我们,宁愿用毕生积蓄买下这座承载着兄弟情义的老宅。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我双膝一软,跪在了大伯面前。这哪是什么买卖,分明是一场五十年的守望相助。

现在,大伯还住在老宅,母亲每天变着花样给他熬药。那棵老槐树下,经常能看见他们俩坐在一起,说着些家长里短。

有人说,亲情就是一碗米粥的温度,是寒冬里的一盏暖灯。可我知道,有些亲情,是比生命还要重的情义。

来源:阿黄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