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流感热度居高不下。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全国多地疾控发布提醒,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范呼吸道传染病。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祝姚玲 记者 隋雪
最近流感热度居高不下。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全国多地疾控发布提醒,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范呼吸道传染病。
随着气温骤降,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内科、呼吸内科、感染科等已经接诊了不少流感的孩子。
这波流感真的有那么猛吗?跟以往有什么不同?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助理花旺主任医师介绍,从检测结果看,目前检出的阳性标本基本为甲流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引起季节流行的流感病毒包括甲流(H1N1, H3N2)与乙流(Vitoria, Yamagata),按国家丙类传染病管理。甲流、乙流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且甲流多为1-3天,所以甲流更加具有突然爆发、迅速扩散的特点。
目前,孩子在感染甲流后,症状主要有高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乏力等,收治入院的多数为合并肺炎,抽搐的患儿,也有少数出现肌肉炎症。
图源:图虫创意这一波流感真的比往年更猛烈吗?
目前数据来看,并非如此!
最近得流感的人是不是变多了?
花旺表示,这段时间气温下降,无论从临床直观感受还是从标本阳性率来看,和前段时间相比,流感确实有上升趋势。
针对部分家长的担忧“学校里好几个孩子都流感了,是不是这一波流感比往年都要猛烈”,花旺表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流感的阳性率对比去年同期相对较低,暂未出现爆发式的大流行。
“家长会有这种感受,应该跟甲流具有突然爆发、迅速扩散的特点有关,一旦一个孩子感染流感,身边可能立马会有多位同学也中招,容易让人感觉好像这一波特别猛。但放到整个儿童群体,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其实并非如此。”花旺解释道。
针对部分家长的担忧“得了这次流感,症状是否比以往更重”,花旺表示,一般甲流早期症状是突发高热,往往伴有全身的症状,如乏力、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婴儿可能出现吃奶差、少动等。这一波甲流的特点还是类似,没有显著的变化。
同时,甲流不是感冒,症状本身就更重,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家长对甲流还是要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同学有中招的,赶紧让孩子吃特效药?
这个得看情况!
目前正值期末冲刺阶段,孩子的身体能否扛住这波流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家长心有担忧:班里有同学确诊了,是不是赶紧要让孩子服用特效药,赶紧把病毒压住?
对此,花旺表示:流感治疗确实强调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尤其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包括年龄小于2岁,肥胖儿童,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史的儿童等,如果真的接触了流感确诊病例,可以预防性用药。
但是,对于平素健康的未确诊儿童,不推荐盲目跟风服药,更不建议囤药,还是要评估病程,临床症状,有无接触流感史等情况。
甲流严重起来威胁性命,必须上医院?
医生支招:关注孩子精神头儿!
最近社交网站上,有家长分享因为甲流引起的坏死性脑病导致孩子意外离世的悲剧,引起了很高关注。
平时,也不时有孩子因为感染甲流,进展为重症肺炎,甚至不治的消息在坊间传播。
很多家长关切:是不是得了甲流必须上医院?高烧起来,立马来儿童医院发热门诊?
对此,花旺主任表示,甲流是一种自限性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大多数表现为轻症,一周内基本都能恢复。但也有一些患儿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为重症肺炎。另外极少部分重症流感患者也要当心并发症的出现,比如神经系统受累(热性惊厥、脑病、脑炎等)、肌炎、心肌炎等严重的合并并发症。
“少数情况下,甲流的确可以产生严重并发症,但家长也不用过度忧虑。”
他为家长支招:判断孩子情况严重不严重,体温的高低没有必然相关性,但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孩子软绵绵的,嗜睡、趴在父母身上不动,醒过来的时候精神也不好,没过一会儿又睡着了。尤其是体温退了以后,还是精神不好的,这一部分孩子要非常小心。因为像坏死性脑病这类并发症进展是非常快的,需要立刻送孩子就医。
应对甲流,家长可以主动做些什么?
打疫苗、做好防护都很重要
对于甲流,花旺表示,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还是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在接触病毒时有效减少感染的几率或减轻症状。6月龄以上孩子如果没有疫苗禁忌症,都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因为流感疫苗需要2-4周才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所以我们一般会建议在流行季节来临前一两个月接种。但其实在流行季节什么时候接种其实都不晚,都能给孩子产生保护力。”
他同时提醒家长,除了打疫苗之外,冬天让孩子远离流感病毒,还是要做好防护。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场所,家里也要适当通风。同时,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如果发现家庭成员有出现流感症状,要引起警惕,避免孩子过多接触。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