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AI大势下的产业链协同创新

B站影视 2025-01-06 08:23 2

摘要:本届大会以“凝聚中国隐形冠军,激荡人工智能时代”为主题,由中外管理传媒主办,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协办,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重庆璧山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北京盛世紫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重庆绿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冠名支持。本届大会通过多个

过去我们常提到T型人才,即知识面广且专业度高的人才。而在AI时代我们需要培养的是π型人才,即在T型基础上增加数字化知识这“一竖”。

论坛嘉宾

王忠明(中国造隐形冠军评委、全国工商联原副秘书长(主持人))

马军峰(原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中心党委副书记)

张玉清(第六届隐形冠军、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朱玉斌(第六届隐形冠军、上海六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仇文奎(第六届隐形冠军、东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长庚(第六届时代匠人、美亚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卫新(第六届隐形冠军、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编辑整理: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2024年12月19日,第六届“中国造隐形冠军”长青恳谈会在重庆璧山成功举办。

本届大会以“凝聚中国隐形冠军,激荡人工智能时代”为主题,由中外管理传媒主办,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协办,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重庆璧山现代服务业发展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北京盛世紫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重庆绿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冠名支持。本届大会通过多个平台进行了同步视频直播,吸引了超过一百万名观众在线观看。

当前,中国经济正站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旧秩序加速调整的大起点上,也迎来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与科技革命的浪潮。这两大革命涉及的产业规模庞大、细分行业众多、时空跨度大,势必会推动新一轮经济大繁荣。

一方面,国家鼓励企业投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给“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同时,市场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凭借其专业化、精细化等能力,能够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与数字技术加速创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在与5G通信技术、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的协同下,成为能够真正改变现有人类社会生产工艺的科学技术,和推动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而以AI为依托,不断开展技术与模式创新,不仅有利于“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还将为整个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反过来也将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那么,“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在推动新能源转型升级或者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有着怎样的布局与成果,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一边是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一边是全球供应链波动和不确定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为确保产业链的稳定性与韧性,又是如何进行产业链紧密协同的?数字化或智能化升级对其应变带来了怎样的帮助?

在圆桌论坛环节,来自不同行业的“中国造隐形冠军”和“时代匠人”,围绕“新能源+AI大势下的产业链协同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

以下为论坛内容精编:

抓住机会,才能尝到甜头!

王忠明:有请各位先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企业或者所领导的企业与新能源转型升级和AI应用这方面的关联度到底有多大?

莱克电气:在产品创新与生产制造中,AI至关重要

张玉清:莱克是一家专注于小家电制造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吸尘器、园林工具和厨房电器等,其中吸尘器产销量连续19年保持全球第一。从表面上看,人工智能与新能源似乎与我们的业务领域不太相关,但实际上,在产品创新和生产制造能力方面是紧密相连的。

首先,在产品创新层面,我们始终致力于满足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其中包括品类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关于品类创新,意味着创造市场上尚未存在的新品类产品,即独创一个全新的市场需求产品,创造产品的独特性,做到“与众不同”。例如,针对潜在消费群体(如白领办公室或家庭客厅无水源,喝不到净水的用户)面临的实际痛点,我们创造出了免安装智能净水机,解决了用户的痛点,并同时打造出了“碧云泉”高端净水机品牌。这样,不仅成功填补了市场空白,还在高端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有利地位。

其次,在技术革新方面,我们不断精进、不断迭代,创造产品技术质量性能的领先性,做到“领先一步”。以传统电风扇为例,考虑到吹风硬、噪音大且不适合长时间吹等痛点,我们研发出了一款智能静音型空气循环扇。一经推出便迅速获得了市场认可,并在两年内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这说明,通过引入智能化设计产品的元素,我们可以显著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并进一步巩固作为国内高端小家电品牌的地位。

在生产制造能力提升方面,我们也积极应用AI技术进行智改数转,比如,自2012年起,公司就开始实施自动化改造项目,到了2015年《中国制造2025》计划启动时,专门设立了“智能制造装备部”负责推进这一进程。通过对“生产、物流、信息、能耗及人才”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策划出详细的升级改造方案,利用机器人、AI影像检测等手段,利用三年的时间,在“生产自动化、物流智能化、信息一体化、资源绿色化和人才专业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构建了莱克的独特的“智能制造五化模式”。实现了一线员工数量减少了1000人以上,而整体生产效率却增长了70%左右。

截至2022年,我们荣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四部委授予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称号。因此,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制造环节,AI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上海六晶:AI尝试取得初步成功

朱玉斌:上海六晶是一家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特种合金新材料、复合新材料及其高精密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定制服务。具体来说主要服务于医学影像领域,提供这一领域所需的特殊材料与组件,比如医院中使用的CT扫描仪及放疗设备等,这些设备就像是高级照相机,可以利用高能X射线非可见光进行成像。

所以,为了控制高能射线的束形、能量分布以及减少散射现象,就需要采用特种材料并结合精细加工工艺。我们的主要客户包括全球知名的医疗设备制造商通用电气(GE)、飞利浦和西门子等。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我们也成为了联影医疗、东软医疗及赛诺威盛等公司的供应商。

我们的产品具有多样化、小批量生产且品质要求高的特点,这类项目往往因为规模较小而不被大型企业重视,同时又超出了小型企业的生产能力范围,所以在生产和管理上都面临着较大挑战。但我们深知持续创新对我们至关重要。为此,公司设立了独立的创新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每年投入约20%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并且研发人员占比达到了30%。

创新不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为每单位产值背后的创新成本相对较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在产品质量检测方面,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一套基于AI的缺陷识别系统,经过不断学习优化后,这一系统现已能够实现极高的准确率。这标志着我们在AI领域的初步尝试取得了成功,未来还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广泛地应用AI技术以降低研发成本。

至于新能源领域,虽然当前我们的能耗水平并不高,但客户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环保标准和要求,比如,西门子就明确提出希望降低单位产值下的碳排放量,这对我们构成了一定的压力,但也促使我们开始尝试将业务更好地融入新能源的解决方案中。

东南电子:抓住新能源的宝贵机会

仇文奎:东南电子专注于微动开关这一细分市场,几乎每个家庭所使用的电器中都有东南电子的产品。我们的主要客户包括海尔、美的和格力等知名家电制造商。这些整机厂生产的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产品中,大部分都配备有我们生产的微动开关。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为家电行业提供配套服务,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原本国外投资的大公司所主导的汽车行业无法继续占据原有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家对开关类产品的国产化提出了需求,这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所以,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开发出了多种适用于这一领域的开关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动汽车为主,而电动汽车需要与充电枪及充电桩配套使用,这些都是我们在过去三四年间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当然,在进入这个新领域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因为家用电器和汽车应用的标准完全不同。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在技术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攻关。

美亚高新:在新能源中尝到甜头

吴长庚:美亚高新主要从事树脂锚固剂、金属锚杆、玻璃钢锚杆、矿用加固材料等矿用支护产品以及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系列产品的生产、经营、研发、检测。在这个细分领域,树脂锚固剂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产销规模,美亚高新都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美亚高新旗下拥有六个子公司,其中包括一家专注于新能源业务的公司。最初设立这家新能源公司的目的就是做光伏发电。鉴于我们的园区面积较大且地理位置优越,国家鼓励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加上当时存在拉闸限电等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既符合政策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好机会,非常有前景。

事实证明,我们在这个项目中尝到了甜头:不仅降低了生产的能源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基于此,我们还将履行社会责任,计划把已有的经验推广到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共同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亚星锚链:一切围绕客户需求

张卫新:亚星锚链的主要产品是为船舶、海上石油平台、风力发电、智能化采煤等提供配套的链条。自1981年起专注于链条制造,至今已有四十年的生产和研发经验。

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服务于众多新能源项目,例如海上风力发电、海上光伏和海上波浪能等项目,这些都属于典型的新能源应用案例。通过为这类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也为国家海洋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智能化方面,市场需求推动了我们在海上波浪能、海上光伏以及海上风力发电等领域的技术突破。特别是在海上锚泊与定位系统方面,我们打破了国际垄断,促进了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此外,针对国家推行的智能化采煤政策,我们还开发出了超高强度矿用链,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支持了大型煤矿向智能化转型的过程。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首先是基于客户需求,我们将AI技术集成到产品中,比如,用于海上锚泊和系泊定位系统的寿命预测、海况监测以及性能检测等功能。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后,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也受益于AI技术的应用,包括生产设备的改造升级、质量原因分析、大数据统计处理、生产效率提升以及产品设计优化等方面。

可以说,凭借过去四十年的发展积累,亚星锚链已经代表了全球制链行业的最高水平,并引领着这个行业向前发展,包括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等。

如何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王忠明: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最大的驱动力是什么?是如何带动或者推动整个产业链乃至整个行业协同发展的?

莱克电气:一切为了长远发展

张玉清: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我们当时提出的战略着眼于长远发展,旨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是通过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推动一系列与人工智能、新能源发展相关的项目,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握市场发展的机遇,公司做了三次重大转型:

第一次是产品从专业化向多元化的转变。最初,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吸尘器,始终面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走高价值路线,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领先地位。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我们决定基于自身的电机核心技术,发展相关多元化产品,并拓展至园林工具、厨房电器等多个品类的产品,从而实现了业务范围的多样化。

第二次是经营从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型。一开始的十五年间,公司主要以ODM形式贴牌出口,这种模式下成本控制至关重要。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成本压力,单纯依赖低成本已不足以支撑公司的持续发展。因此,自2009年起,我们开始创立自主品牌,创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需要。创牌十五年,公司通过“一高两创”的创牌策略,使我们“莱克”、“碧云泉”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高端的形象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高端小家电领域的知名品牌之一。

第三次则是关于业务模式的调整,从家电ToC向To C+To B业务生态转型。为了掌握核心技术,巩固技术领先优势,我们采取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并培育了五大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2021年,我们并购了美国的帕捷公司,它为奔驰、宝马、福特等多家顶级汽车制造商提供配套服务。借这次并购不仅扩大了我们的业务规模,还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效规避了单一产品、单一市场的经营风险,证明了这一转型对于促进莱克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六晶:迫切希望借助AI降本增效

朱玉斌:上海六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AI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首先,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鉴于我们公司的产品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高标准要求,并且许多产品需要100%检验,所以在成本控制上面临较大压力,包括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等。如何利用AI技术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是我们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们已经在一些领域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仍需进一步推广。例如,在先进CT设备中使用的3D打印格栅部件,上面有近千个直径小于1毫米的小孔,壁厚不到100微米。目前每个这样的小部件都需要75分钟来完成全面检测,这对时间和经济资源都是极大的消耗。如果能够借助AI的帮助提高检测效率并降低相关费用,将极大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其次,研发支出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我们每年有大约200到300个项目立项,包括各种规模大小不同的项目。20%的研发投入和30%的研发人员,这些数字虽然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对于企业而言却意味着沉重的财务负担。我们希望通过引入AI技术减少人工的直接参与度,从而有效降低研发成本。

此外,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也致力于加强与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合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以及ERP系统等数字化基础设施,为后续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客户供应链的一部分,我们也积极参与到与客户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去,通过早期介入客户的新产品设计阶段提供专业建议,帮助他们避免因设计不当而导致的成本增加问题。这种模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东南电子: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仇文奎:东南电子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的驱动力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在家电这一细分市场中,我们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进一步开拓市场,进入新能源行业成为了当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技术创新也是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我们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海外的一些企业,所以要致力于实现国产替代进口,在新材料与新工艺的选择以及相关技术难题的解决上不断探索前进。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专业人才的短缺,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细分市场而言。过去两年间,尽管我们尝试通过内部培训等方式提升团队能力,但由于涉及跨行业的技能要求较高,进展并不理想。

“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更多具备深厚专业知识且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的人才支持,这不仅包括技术人员也涵盖了管理层乃至企业家本身。

美亚高新:首要难题是AI的高度专业化

吴长庚:近年来,美亚高新秉持的经营理念并非传统实业或制造业的常规思维,而是更加聚焦于标准的制定、质量的提升以及品牌的塑造。正是基于对这三大核心要素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公司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如今可观的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面对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作为细分市场中的中小企业,我们深感迷茫。首要难题在于AI领域的高度专业化——它需要密集的人力资源、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尖端的技术支持。对于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想要在此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无疑是困难重重,试图面面俱到也往往意味着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

其次,当前社会正朝着高效率、低成本且产品质量更高、规范性更强的方向迈进。这一趋势要求企业摒弃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情绪波动,转而追求更为科学严谨的操作流程。但经过考察发现,真正能够成功转型并在中小企业层面有效运营的AI案例并不多见。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旗下公司经历了从半机械化到全机械化再到部分数字化的过程,2024年更是进行了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引入了一些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然而,由于缺乏系统性规划,尚未形成协同效应。

特别是考虑到我们所处行业的特点,上游主要是煤炭企业,它们正朝着安全高效开采的目标迈进,并期待支护材料能跟上智能矿山的发展步伐。所以,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引领民营企业以及在细分市场具有专业特色的企业共同发展,尤其是在供应链系统和产业协同等方面给予更多参与机会,来激发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亚星锚链:智能化方面,必须投入大量资源

张卫新:亚星锚链在人工智能应用上的驱动力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首先,行业需求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在全球市场占据了超过55%的份额,在国内更是达到了70%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客户群体包括世界前十大的石油公司以及各大造船厂,它们都非常关注配套工厂的定位与整体水平,包括智能化水平。

多年前,美国ABS船级社亚太地区的众多负责人在亚星访问时曾表示:现在亚星品牌在市场上的名气很大,基本是“哪里有船,哪里就有亚星锚链。”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我们公司的宣传口号,表明亚星在锚链行业中已经成为全球客户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我们在装备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方面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同时也致力于产品的智能化研发及AI技术的应用,这些举措受到了广泛认可。

其次,产品升级迭代是另一个关键因素。例如,亚星研发出了一种能够适应机器人在水下自动拆装的卸扣,以解决传统安装周期长且成本高昂的问题。此外,还有其他多种产品正在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不断升级,这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AI技术来支持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

第三,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优化。无论是产品设计、质量控制还是生产效率提升乃至仓储物流等方面,我们都积极使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这样做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为企业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企业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如何有效消化这部分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来说,除了继续巩固国内市场地位外,拓展海外市场也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合理运用新能源转型与AI工具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

AI时代更需要π型人才

马军锋:首先我想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近两三百年来发展如此迅速,特别是自90年代以来的这30年里,变化日新月异?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原生数字等新学术名词的出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变革让许多人感到焦虑。面对这样的变化,企业应当如何应对,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古人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古人所说的“象数理”,即万事万物背后的规律和原理可以通过数字来呈现。如今的世界似乎被各种算法所定义,而我们往往不清楚这些算法背后是谁在控制。为什么近年来科技发展如此迅猛呢?这是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新鲜事物。当前正处于第三次技术浪潮之中,第一次技术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计算机刚刚发明,芯片和程序控制技术开始出现。第二次技术浪潮则是互联网革命,在20世纪90年代电脑普及到千家万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工作效率。如今,我们不能抗拒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而应该拥抱它,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接下来,我想谈谈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在一个产业链中,需要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协作,这不仅包括与客户的研发需求相结合,还包括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新产品。此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也需要实现运营协同化,通过最大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结合算法总结出业务规律,辅助决策。

我想强调的是,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最需要提升数字化认知的不是员工,而是在座的各位领导、企业家们。过去我们常提到T型人才,即知识面广且专业度高的人才。而在AI时代我们需要培养的是π型人才,即在T型基础上增加数字化知识这“一竖”。因此,我建议在座的企业家们努力将自己以及内部员工培养成π型人才,加深对数字化、信息化和大数据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日常产业形态,做出更明智的企业决策。

王忠明:人工智能浪潮扑面而来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既然回避不了,就要勇敢地去面对去驾驭它。

之前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如今三四十年过去了,我们的企业都在成长和发展,中国的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也有了惊人的变化。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正在变成“中国的工厂”。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数量庞大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担负的历史责任是非常重大的,除了要把自己的企业进一步做好之外,还要把行业带领的风清气正,把整个产业链协同搞得井井有条,他们是真正的新质生产力。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来源:中外管理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