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10年拒绝感动中国,被驱逐的德国好人卢安克你在哪?

B站影视 2025-01-04 09:44 3

摘要: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调皮捣蛋,看似不羁,实则内心极度渴望一种力量,一种能给予他们归属感的引导力量。一旦缺失,他们便如同脱缰野马,在迷茫中愈发疯狂。

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调皮捣蛋,看似不羁,实则内心极度渴望一种力量,一种能给予他们归属感的引导力量。一旦缺失,他们便如同脱缰野马,在迷茫中愈发疯狂。

卢安克,一位来自德国的特殊教育者,宛如一颗划破中国乡村教育夜空的璀璨星辰,用他独特的光芒,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

1968 年 9 月,他诞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人开明的教育理念,孕育出他与众不同的人生追求。哥哥投身绿色和平组织,妹妹扎根非洲纳米比亚幼教一线,而他,也踏上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教育征途。

1992 年夏天,卢安克以交换生身份踏上中国土地,先后于东南大学、广西农业大学求学。

其间,中国农村的质朴与纯真深深吸引了他,支教的种子悄然种下

1997 年,毕业后的他再度归来,先是在南宁残疾人学校义务教授德文,随后毅然向中国政府请愿,奔赴最艰苦之地任教。

他辗转多地,教学之路却布满荆棘。在桂林阳朔县城中学,他摒弃传统课本与考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语句,如 “跑得像风筝”“我能飞一辆自行车”,虽不符合考试标准,却满溢着孩子们的纯真与创造力。

然而,期末考试成绩不佳,全班仅 6 人及格,家长不满,学校无奈,他只能黯然离去。此后,在桂林初中、广西东兰县乡镇中学,相似的剧情屡屡上演,一次次被辞退,让他陷入沮丧的深渊,但他心中那团教育之火,从未熄灭。

2003 年,命运的齿轮将他带至广西东兰县大山深处的板烈小学

这里不通水电,山路崎岖,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生活艰苦,营养不良。可卢安克看到的,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眸和对知识、对温暖的渴望。

学校简陋,校长却开明豁达,欣然接纳他按自己的方式教学。

从此,他扎根于此,十余载如一日,不领分文工资,每月仅靠 100 元生活,多余的钱还用来给孩子们买文具、捐慈善机构,他身着破旧,却心怀炽热。

他的课堂不拘一格,音乐、体育、美术、自然,无所不包;教学地点随心而变,山地、夕阳下、稻田里、小河边,皆是知识的殿堂。

初到学校,他便带着五年级学生为村里小河筑坝,从设计图纸到搬运泥沙,一砖一瓦皆凝聚着师生情谊,孩子们在实践中施展才华,感受团队力量。

课余,他与孩子们亲密无间,泥地打滚、草地嬉闹、任由孩子在脸上作画,在他眼中,这都是爱的表达,是陪伴的具象。

02

为给孩子们的成长增添绚丽色彩,卢安克更是别出心裁地带他们拍电视剧。

《和平剑》的剧本诞生,美术、音乐、综合实践课巧妙融合,孩子们自制道具、讨论剧本、倾情表演。当看到剪辑后的片段,孩子们震惊、雀跃,创作热情被彻底点燃,班级氛围愈发和谐,打架的少了,懂得照顾他人、承担责任的多了。

此后,《新晋》等作品相继出炉,DVD 承载着孩子们的欢笑与成长,成为他们心灵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在板烈小学,留守儿童占比高达 90%,他们常年缺失父母陪伴,孤独的心在黑暗中徘徊。

卢安克用爱填补空缺,夜晚与孩子们同宿,卧谈心事;周末走进学生家中,做饭、放牛、打包谷,他成了 200 多个孩子的 “老爸”。孩子的要求简单而纯粹:“有您陪着,就够了。”

陪伴、创造、归属感,构成了卢安克独特的教育理念。

他少言说教,多陪孩子体验,培养他们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寻自身价值,融入集体,进而拥有改变世界的勇气。

他用行动诠释,纪律带来秩序,而归属催生内生动力,美能引领孩子辨别对错。

随着事迹传播,外界纷至沓来,有人真心支教,更多人却是猎奇。

腼腆的卢安克不堪其扰,2007 年婉拒 “感动中国” 提名却又因曼德拉之言,接受央视采访

这一曝光,如汹涌浪潮,赞誉与诋毁齐至,信件、留言铺天盖地,质疑、谩骂不绝于耳,他身心俱疲,躲进学生家中,关停博客。即便如此,为了春节孤独的孩子,他毅然从德国返回。

然而,2013 年,他还是离开了。

背后原因,众说纷纭,可靠的是为了家庭。他与相识 8 年的中国女志愿者成婚,妻子渴望安稳生活、孩子相伴,他不愿孩子重蹈留守儿童覆辙,在责任与不舍间,艰难抉择,告别孩子,去往杭州。工厂两周的高薪工作,让习惯乡村教育纯粹的他难以适应,遂辞职,此后辗转多地。

虽离开了板烈,卢安克的影响却如涟漪扩散。

学生们在各自人生路上,带着他赋予的好奇心、创造力勇敢前行,汽修梦、演员梦在心中扎根发芽,志愿服务的热情也在心底燃烧。

而他,像一位隐世高人,偶尔悄然回到板烈,看看曾经的孩子们,更多时候,隐居自然,不被打扰。

卢安克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教育多元的一角。

诚然,应试教育有其功绩与合理性,当下教育体系在综合考量各方因素、构建升学选拔标准上付出诸多努力。但卢安克让我们看到,教育更是灵魂的唤醒,是感性与理性交织的宏大工程。

我们期盼,在未来,有更多 “卢安克” 能在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绽放光芒;有更科学的教育系统、更宽容的舆论环境,为他们遮风挡雨,让教育之花,开遍华夏大地。

文本来源@大象放映室 的视频内容

来源:男科孔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