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毛遂墓

B站影视 2025-01-04 09:41 3

摘要:去时正是晌午。我循着导航把车开进一条胡同,远远望见墓园内株株高大的柏树森然耸立,白墙青瓦的院墙遮住柏树的下方,青白相错,在这安静的冬日更显庄严肃穆。车拐到园门前的毛遂路停下,见方形墓园,园门朝西,园门两侧有墓园介绍牌和文保碑。进园门,左侧有两棵高大的水杉,其余

吕奎

毛遂墓园位于滕州市官桥镇车站村北首,南靠铁路,距离官桥中学只有七八分钟的车程。一个天朗气清的冬日,我趁着来官桥中学听课学习的机会去拜谒毛遂墓。

去时正是晌午。我循着导航把车开进一条胡同,远远望见墓园内株株高大的柏树森然耸立,白墙青瓦的院墙遮住柏树的下方,青白相错,在这安静的冬日更显庄严肃穆。车拐到园门前的毛遂路停下,见方形墓园,园门朝西,园门两侧有墓园介绍牌和文保碑。进园门,左侧有两棵高大的水杉,其余是柏树。柏树如林,毛遂墓就掩映林中。我行走在干净的墓园小道上,鸟鸣起伏,静寂无人,唯有株株柏树如卫士默然站立,守卫着一代名士。

毛遂墓是青石砌成的穹窿顶式圆形墓,坟茔上覆着厚厚的枯草,并植有茂密翠绿的青竹。墓前立着“毛遂之墓”墓碑,碑文是滕州籍著名诗人、书法家王学仲先生题写,字体刚健雄奇,风骨峭峻。墓碑前的长条供桌两旁各置一尊石狮。墓碑两侧立有两通石碑,一通记载毛遂生平事迹的石碑已被岁月风雨堙之斑驳,但仍能辨认。

毛遂是战国时期薛国人(据明万历版《滕县志》载:“其冢今被发,内有石碣,始知为薛人”),曾协助平原君迫楚联赵合纵抗秦而以勇智一举成名。卒后葬于薛城古城北墙外(万历十三年《滕县志·古迹志·塚墓》载:“毛遂墓,在薛城北门外”),据1947年版《续滕县志》记载,宣统元年十一月,因修铁路,毛遂墓迁葬官桥车站铁路西侧。当时墓前尚有明代和民国二年石碑各一通,两通碑石后毁于战火。1991年官桥镇人民政府在迁葬墓址上重修此墓时,方寻到民国年间所立现已断裂成几块的碑碣,而明代所立石碑已不知去向。

我在墓前良久伫立,思绪万千。两千余年的悠悠岁月,战国的硝烟早已散去,而先生于浩繁史书中依旧鲜活耀目,先生的事迹仍在代代传颂。坟茔之草黄了又青,青了又黄,拜谒的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后人与先生只隔了一抔黄土。立在墓前,感觉历史似乎并不久远,先生也未远去。我转身凝望,穿过历史的风烟,仿佛又见黄尘滚滚的古道上,车马嘶鸣,楚郢都近在眼前,先生按剑而立的身影从容不迫。

墓碑南侧,五层石阶上立着5米高锥形冒尖碑,上书“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此碑设计灵感应源于赴楚前先生与平原君的对话。平原君说,锥入囊中,必露尖锋,先生来此三年有余,未闻其名。先生答曰,若遂早处囊中,乃脱颖而出,何止一点锋芒?

此行,先生促成楚赵合纵,一举成名。平原君赞曰:“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世人皆赞先生辩才,或轻其勇。殊不知,先生能不惧雄主,按剑而上,胁楚王而进言,才是功成之关键。春秋战国,侠士纵横,从不乏勇士。且不说荆轲、聂政等四大刺客。先生此勇,可与曹沫胁齐桓公、唐雎胁秦王相比肩。自荐之勇,是源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是小勇;不惧楚王,叱王而胁其身,重义轻生,才是大勇。想那燕国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称其勇。后随荆轲入秦廷见秦王而色变,惊惧。以致功败垂成,何勇之有?

先生与平原君对言,意为,君不识人,非我之故。细想,非平原君不识才。小才者,争相显耀,以博主心;大才者,隐而不露,静观其势,伺机而动。昔日纪渻子为宣王训练斗鸡,直至“呆若木鸡”之臻境。时机未到,智者表其愚,能者显其拙,勇者露其怯。先生大才而善隐,平原君不识先生也在情理之中了。

先生大才不露,是无良机。若非去楚之人十九乏一,先生能否自荐虽不可知。但蛰伏三年,且是赵国存亡之际,以先生之识,必当仁不让。而在最后时刻自荐,更知先生善于审时度势。楚庄王雄才大略,初,三年不理政事,以昏庸示人,后一鸣惊人;卧龙诸葛躬耕于野,而其名远播。可见,大才者,隐有隐之图,显有显之意,皆度势而为,待机而发也。

我在园中信步而行,柏林中,几处青竹丛又彰其境。柏有寿,竹有节,气节长青长存。先生之节,隐忍三年,不慕虚名;直言君主,不见亢卑;紧急关头,又挺身而出,不辱使命;哪怕兵败刎颈,亦是不惧生死。士有此节操,方寿在千秋,令后人尊崇。

走出墓园,温暖的阳光洒满田野和村庄,平畴沃野处处弥散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薛国故地,千年如斯,先生之魄力与智慧、勇气与节操仍激励后人,泽被乡梓,成为民族的精神食粮。

来源:齐鲁壹点

相关推荐